留固鎮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轄鎮

留固鎮,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地處滑縣縣域中部,東與八里營鄉相鄰,南與上官鎮接壤,西與城關街道相連,北與白道口鎮毗鄰。區域面積117.8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89185人。

留固鎮北1千米處白馬牆村,秦代曾設置白馬縣。明初形成村落,至明朝中期發展為集市,稱留固集。從民國起到1949年,均屬滑縣管轄。1983年,改公社為鄉。1987年8月,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留固鎮下轄70個行政村。

2018年,留固鎮有工業企業53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5個。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后,屬滑縣第三區。
1958年,成立留固公社。
1983年,改公社為鄉。
1987年8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留固鎮地處滑縣縣域中部。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留固鎮轄后范寨、陳星落、杜星落、李星落、武星落、牛星丘、傅集、李周、南小營、武庄、小寨、西信都、東信都、東沙窩、沙崗、周庄、柳沈、前五方、后五方、東盤丘、西盤丘、岳庄、程新莊、尹新莊、北新莊、楊新莊、溫家莊、前庄、路安、路營、西冢頭、東冢頭、中信都、耿家莊、李家莊、留固西街、留固東街、西琉璃、東庄瑩、白馬牆、西庄瑩前街、中庄瑩、大王莊、沿村、西庄瑩後街、雙營西街、雙營中街、雙營東街、橫村、前橫、西橫、許營、第二寨、東第三營、王里、西王莊、寺后劉、大新莊、康莊、中楊庄、中張庄、前范寨、西庄瑩東街、中馬庄、倪家、北尖庄、南尖庄西街、南尖庄東街、傅村西街、傅村中街、傅村東街7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5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留固鎮下轄7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西留固村人民路45號。
東留固村路營村溫庄村中信都村馬庄村付集村王里村村
西留固村李庄村前庄村西信都村第二寨村橫村村東付村村
倪家村村耿庄村柳沈村村小寨村寺后劉村前橫村村中付村村
白馬牆村東冢頭村沙崗村小營村張庄村西橫村村西付村村
沙窩村西塚頭村周庄村武庄村康莊村第三營村東尖庄村
東庄營村程新莊村前五方村李周村村西王莊村沿村村西尖庄村
中庄營村尹新莊村后五方村中楊庄村杜星落村雙營東街村大王莊村
前庄營村楊新莊村東盤邱村前范寨村李星落村雙營中街村大新莊村
西琉璃村王新莊村西盤邱村后范寨村陳星落村雙營西街村北尖庄村
路安村岳庄村東信都村牛星邱村武星落村許營村中後周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留固鎮轄區總人口8.6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70人,城鎮化率4.2%。另有流動人口50人。總人口中,男性44084人,佔51%;女性42418人,佔49%。14歲以下15798人,佔18.3%;15~64歲6.30萬人,佔72.8%;65歲以上7705人,佔8.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64萬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6.7‰。
2017年,留固鎮常住人口55185人。
截至2018年末,留固鎮戶籍人口89185人。

經濟


農業
留固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4萬畝,人均1.84畝。林地面積0.8萬畝。2011年,農業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4%。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28萬噸,人均1090千克,其中小麥5.19萬噸,玉米2.5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4.8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6474噸,其中花生6146噸;蔬菜種植面積6.4萬畝,產量21.28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蔥、大白菜、胡蘿蔔等,其中大蔥1.8萬噸,白菜1.07萬噸,胡蘿蔔2.2萬噸。
留固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2萬頭,年末存欄9.7萬頭;羊飼養量17萬隻,年末存欄9.5萬隻;牛飼養量2.2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家禽飼養量223萬羽,上市家禽180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796噸,其中豬肉4875噸,牛肉1020噸,羊肉901噸;禽蛋3920噸。畜牧業總產值3.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9%。
截至2011年末,留固鎮累計造林3.6萬畝,其中防護林3.2萬畝,經濟林1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萬株,林木覆蓋率29.5%。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05台(輛)。
工業
2011年,留固鎮工業增加值達到2.5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1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2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25.5%。
留固鎮
留固鎮
商業
2011年,留固鎮有商業網點566個,職工1132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18億元,比上年增長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6%。
金融
2011年,留固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61億元,比上年增長13%,人均儲蓄4200元;各項貸款餘額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

文化


● 地名由來
明初此地形成村落,取“永留固居”之意,故名“留固”。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留固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32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17所,在校生5372人,專任教師3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647人,專任教師1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383.9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0.09%。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留固鎮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20人,年演出600餘場次。電影放映隊1個,年放映700餘場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43個,建築面積860平方米,藏書8.6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高蹺、旱船、竹馬等。
2011年末,留固鎮有體育場地41處。有14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2011年末,留固鎮有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65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8.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留固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2個,衛生院1個;病床80張。2011年,完成診療4.2萬人次,手術855台次,出院病人5萬人次。另有康泰福利醫院1所,病床60張,2011年,完成診療3.6萬人次,手術567台次,出院病人2.7萬人次。
2011年,留固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員7.4萬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留固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9戶,人數782人,支出148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42戶,人數3273人,支岀348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2人,支出34.6萬元,比上年增長1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3人,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9%;農村醫療救助24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992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33%。
2011年,留固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50人,緊急安全轉移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20畝,倒塌房屋12間,直接經濟損失3.6萬元;救災支出3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8.8萬元,比上年增長5%。社會福利費786.8萬元,比上年增長20%。鎮敬老院1所,有床位90張。新增就業人員130人,有5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基金支出合計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留固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68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5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9.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9.3萬件。征訂報紙4100份、期刊1.35萬冊。業務收入67萬元。
2011年末,留固鎮有電信服務網點8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8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9%,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47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6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光纜線路200千米,主幹電纜50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0.4萬個,已佔用埠0.3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3萬戶,比上年增加500戶。
● 給排水
2011年末,留固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34千米,生產能力2500噸/日。年工業用水25萬噸,生活用水5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8噸。排水管道120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留固鎮鎮區擁有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高壓輸電線路8條,總長度263.46千米。用電負荷11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4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7%,供電可靠率99.8%。
交通
2011年,留固鎮有縣鄉(鎮)級公路8條,總長26千米。公路客運站1個,日客運量300人次,年貨運量100.2萬噸。2011年,貨運汽車110多輛,2260噸位;客運汽車75輛,1500個座位。貨運量80萬噸。
2011年末,留固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5米;道路鋪裝面積2.2萬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3.1平方千米。鎮區開通公交線路1條,通往周邊鄉鎮及部分行政村客運線路6條。運營總里程170千米,運營車輛13輛,萬人擁有量0.015台,年客運量1.44萬人次。

獲得榮譽


2009年,留固鎮被河南省住建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2012年3月,留固鎮被確定為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
2013年12月,留固鎮獲得河南省文明鎮、河南省生態鎮稱號。
2014年7月,留固鎮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