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是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辦的電影獎項。
該屆金馬獎共有534部影片報名,47部影片獲得提名,16部影片獲獎。《八月》獲得最佳影片獎,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最佳導演獎,范偉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獲得影帝,周冬雨和馬思純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影后。
2016年11月26日,該屆金馬獎在台北國父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頒獎典禮主持人是陶晶瑩。台灣電視公司進行現場轉播。
台灣電影金馬獎被譽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是華人電影的最高榮譽。
日程 | 時間 |
獎項報名日期 | 2016年6月1日至6月30日(短片類) 2016年7月1日至7月31日(劇情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類) |
公布入圍名單 | 2016年10月1日(下午6時) |
金馬電影學院 | 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26日 |
金馬國際影展 | 2016年11月4日至11月24日 |
金馬創投會議 | 2016年11月22日至11月24日 |
入圍酒會 | 2016年11月25日 |
頒獎典禮 | 2016年11月26日 |
星光大道主持人 | 楊千霈 |
辰亦儒 | |
頒獎典禮主持人 | 陶晶瑩 |
頒獎典禮司儀 | 賈培德 |
類別 | 評審姓名 | 評審職業 |
劇情長片初審 | 吳洛纓 | 編劇、編劇 |
徐鳶 | 影評人 | |
張偉雄 | 編導、影評人 | |
梁良 | 影評人、編劇 | |
陳德齡 | 國家電影中心副執行長 | |
陳鴻元 | 製片 | |
黃修平 | 編導、導演 | |
劇情短片初審 | 李中 | 學者 |
黃晧傑 | 策展人 | |
林木材 | 策展人 | |
紀錄片初審 | 李惠仁 | 導演 |
李達義 | 影評人、編劇 | |
林偉鴻 | 攝影 | |
洪淳修 | 導演、剪輯 | |
應亮 | 編導、導演 | |
動畫片初審 | 邱禹鳳 | 導演 |
陳怡菁 | 策展人 | |
謝文明 | 導演 |
評審姓名 | 評審職業 |
瞿友寧 | 編導 |
陳宏一 | 編導、導演 |
陳芯宜 | 編導 |
姜秀瓊 | 編導 |
馬志翔 | 編導、演員、導演 |
李蔚然 | 製片、編劇 |
劉強 | 美術指導 |
馬英力 | 編劇 |
沉聖德 | 錄音、配樂 |
焦元溥 | 作家、學者 |
何思穎 | 學者、策展人 |
類別 | 評審姓名 | 評審職業 |
評審團主席 | 許鞍華 | 導演、監製、編劇 |
決審評委 | 李心潔 | 演員 |
陳建斌 | 演員 | |
張家振 | 監製 | |
馬家輝 | 學者 | |
姚宏易 | 攝影師 | |
複選評審11人 |
最佳導演提名者 | 最佳男主角提名者 | 最佳女主角提名者 |
獎項 | 提名名單 | |
最佳劇情片 | 《一路順風》 | |
《樹大招風》 | ||
《我不是潘金蓮》 | ||
《再見瓦城》 | ||
《八月》 | ||
最佳劇情短片 | 《福與李》 | |
《九月二十八日·晴》 | ||
《撞牆》 | ||
《阿尼》 | ||
《海島》 | ||
最佳動畫長片 | 入圍從缺 | |
最佳動畫短片 | 《缺乏名字的場所》 | |
《褓母》 | ||
《白色隧道》 | ||
《八里溝》 | ||
《巴特》 | ||
最佳紀錄片 | 《亂世備忘》 | |
《日常對話》 | ||
《大路朝天》 |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
《翡翠之城》 |
獎項 | 提名者 | 提名作品 |
最佳導演 | 鍾孟宏 | 《一路順風》 |
杜琪峰 | 《三人行》 | |
馮小剛 | 《我不是潘金蓮》 | |
曾國祥 | 《七月與安生》 | |
趙德胤 | 《再見瓦城》 | |
最佳男主角 | 梁家輝 | 《寒戰2》 |
許冠文 | 《一路順風》 | |
張學友 | 《暗色天堂》 | |
范偉 | 《不成問題的問題》 | |
柯震東 | 《再見瓦城》 | |
最佳女主角 | 許瑋甯 | 《紅衣小女孩》 |
范冰冰 | 《我不是潘金蓮》 | |
周冬雨 | 《七月與安生》 | |
馬思純 | 《七月與安生》 | |
吳可熙 | 《再見瓦城》 | |
最佳男配角 | 秦沛 |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
納豆 | 《一路順風》 | |
林柏宏 | 《六弄咖啡館》 | |
曾志偉 | 《一念無明》 | |
林雪 | 《老笠》 | |
最佳女配角 | 吳彥姝 |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
劉蓓 | 《一句頂一萬句》 | |
李杏 | 《樓下的房客》 | |
金燕玲 | 《一念無明》 | |
陸弈靜 | 《德布西森林》 | |
最佳新導演 | 程偉豪 | 《紅衣小女孩》 |
黃進 | 《一念無明》 | |
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 | 《樹大招風》 | |
朱賢哲 | 《白蟻》 | |
張大磊 | 《八月》 | |
最佳新演員 | 鬍子彤 | 《點五步》 |
陳宇 | 《只要我長大》 | |
陳庭妮 | 《失控謊言》 | |
孔維一 | 《八月》 | |
金巴 | 《皮繩上的魂》 | |
最佳原著劇本 | 陳潔瑤 | 《只要我長大》 |
薛曉路、焦華靜 |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 |
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 | 《樹大招風》 | |
趙德胤 | 《再見瓦城》 | |
張大磊 | 《八月》 | |
最佳改編劇本 | 火火、賀鑫、譚廣源 | 《老笠》 |
劉震雲 | 《我不是潘金蓮》 | |
梅峰、黃石 | 《不成問題的問題》 | |
林詠琛、李媛、許依萌、吳楠 | 《七月與安生》 | |
扎西達娃、張楊 | 《皮繩上的魂》 | |
最佳攝影 | 杜傑 | 《唐人街探案》 |
中島長雄 | 《一路順風》 | |
呂松野 | 《八月》 | |
郭達明 | 《皮繩上的魂》 | |
李屏賓 | 《長江圖》 | |
最佳視覺效果 | Douglas Hans Smith、Sam Khorshid、王磊、劉松 | 《尋龍訣》 |
李昭樺、劉綺珊 | 《紅衣小女孩》 | |
余國亮、梁偉民 | 《寒戰2》 | |
左志中、何孟翰、楊欣林、游永傑 | 《樓下的房客》 | |
梁偉民、余國亮、林嘉樂 | 《葉問3》 | |
最佳美術設計 | 李淼 | 《唐人街探案》 |
麥國強 | 《葉問3》 | |
趙思豪 | 《一路順風》 | |
羅順福、方聖翔 | 《天亮之前》 | |
Akekarat Homlaor | 《再見瓦城》 | |
最佳造型設計 | 張世傑 | 《唐人街探案》 |
許力文 | 《一路順風》 | |
葉淑華 | 《樹大招風》 | |
吳里璐 | 《七月與安生》 | |
雷靜 | 《皮繩上的魂》 | |
最佳動作設計 | 沈在元、梁吉泳 | 《尋龍訣》 |
伍剛 | 《唐人街探案》 | |
錢嘉樂 | 《寒戰2》 | |
袁和平 | 《葉問3》 | |
陳中泰 | 《Mrs K》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林強 | 《翡翠之城》 |
曾思銘 | 《一路順風》 | |
Xavier Jamaux | 《三人行》 | |
杜薇 | 《我不是潘金蓮》 | |
張薦 | 《皮繩上的魂》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湫兮如風》 | 詞:梁旋 曲:吉田潔 唱:徐佳瑩 《大魚海棠》 |
《薩瓦迪卡》 | 詞:趙辰龍 曲:胡汀洋 唱:南征北戰 《唐人街探案》 | |
《愛不用說話》 | 詞:陳潔瑤、蕾雅 曲:保卜 唱:林意涵 《只要我長大》 | |
《(It's not a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 | 詞:竇靖童 曲:竇靖童 唱:竇靖童 《七月與安生》 | |
《Arena Cahaya》 | 詞:Rendra Zawawi、季小薇 曲:Rendra Zawawi、季小薇 唱:季小薇 《輝煌年代》 | |
最佳剪輯 | 林婉玉 | 《日常對話》 |
高鳴晟、王瀞巧 | 《紅衣小女孩》 | |
張嘉輝 | 《葉問3》 | |
梁展綸、David Richardson | 《樹大招風》 | |
許宏宇、李點石、周肖林、檀向媛 | 《七月與安生》 | |
最佳音效 | 黃亞歷、澎葉生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黃錚 | 《喊·山》 | |
徐忱、李曉丹、高秋卉、任冬 | 《八月》 | |
楊江、趙楠 | 《皮繩上的魂》 | |
房濤、郝智禹 | 《長江圖》 |
提名數量 | 電影名稱 | 提名獎項 |
8 | 《一路順風》 |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7 | 《七月與安生》 | 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 |
6 | 《再見瓦城》 |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美術設計 |
《八月》 | 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效 | |
《皮繩上的魂》 | 最佳新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音效 | |
5 | 《唐人街探案》 | 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樹大招風》 | 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 | |
《我不是潘金蓮》 |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
4 | 《紅衣小女孩》 | 最佳女主角、最佳新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 |
《葉問3》 | 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輯 | |
3 | 《只要我長大》 | 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寒戰2》 | 最佳男主角、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 | |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 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 | |
《一念無明》 | 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 |
2 | 《三人行》 | 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原創音樂 |
《日常對話》 | 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 |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效 | |
《翡翠之城》 | 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
《尋龍訣》 | 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 | |
《樓下的房客》 | 最佳女配角、最佳視覺效果 | |
《老笠》 | 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 | |
《不成問題的問題》 | 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 |
《長江圖》 | 最佳攝影、最佳音效 | |
1 | 《大魚海棠》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亂世備忘》 | 最佳紀錄片 | |
《大路朝天》 | 最佳紀錄片 | |
《點五步》 | 最佳新演員 | |
《一句頂一萬句》 | 最佳女配角 | |
《喊·山》 | 最佳音效 | |
《六弄咖啡館》 | 最佳男配角 | |
《天亮之前》 | 最佳美術設計 | |
《暗色天堂》 | 最佳男主角 | |
《Mrs K》 | 最佳動作設計 | |
《白蟻》 | 最佳新導演 | |
《失控謊言》 | 最佳新演員 | |
《德布西森林》 | 最佳女配角 | |
《輝煌年代》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
《缺乏名字的場所》 | 最佳動畫短片 | |
《褓母》 | 最佳動畫短片 | |
《白色隧道》 | 最佳動畫短片 | |
《八里溝》 | 最佳動畫短片 | |
《巴特》 | 最佳動畫短片 | |
《福與李》 | 最佳劇情短片 | |
《九月二十八日▪晴》 | 最佳劇情短片 | |
《撞牆》 | 最佳劇情短片 | |
《阿尼》 | 最佳劇情短片 | |
《海島》 | 最佳劇情短片 |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得主群像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獲獎名單 | |
影片獎項 | 最佳劇情片 | 《八月》 | |
最佳劇情短片 | 《九月二十八日·晴》 | ||
最佳動畫長片 | 入圍從缺 | ||
最佳動畫短片 | 《缺乏名字的場所》 | ||
最佳紀錄片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
個人獎項 | 最佳導演 | 馮小剛 | 《我不是潘金蓮》 |
最佳男主角 | 范偉 | 《不成問題的問題》 | |
最佳女主角 | 周冬雨 馬思純 | 《七月與安生》 | |
最佳男配角 | 林柏宏 | 《六弄咖啡館》 | |
最佳女配角 | 金燕玲 | 《一念無明》 | |
最佳新導演 | 黃進 | 《一念無明》 | |
最佳新演員 | 孔維一 | 《八月》 | |
最佳原著劇本 | 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 | 《樹大招風》 | |
最佳改編劇本 | 梅峰、黃石 | 《不成問題的問題》 | |
最佳攝影 | 李屏賓 | 《長江圖》 | |
最佳視覺效果 | Douglas Hans Smith、Sam Khorshid、劉松 | 《尋龍訣》 | |
最佳美術設計 | 趙思豪 | 《一路順風》 | |
最佳造型設計 | 張世傑 | 《唐人街探案》 | |
最佳動作設計 | 伍剛 | 《唐人街探案》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林強 | 《翡翠之城》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Arena Cahaya》 詞:Rendra Zawawi 季小薇 曲:Rendra Zawawi 季小薇 唱:季小薇 | 《輝煌年代》 | |
最佳剪輯 | 梁展綸、David Richardson | 《樹大招風》 | |
最佳音效 | 房濤、郝智禹 | 《長江圖》 | |
特別獎項 | 年度台灣傑齣電影工作者 | 趙德胤 | |
終身成就獎 | 張永祥 | ||
非正式競賽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 《我不是潘金蓮》 | |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 《八月》 | ||
伯爵年度優秀獎 | 《再見瓦城》 |
得獎數量 | 電影名稱 | 得獎獎項 |
2 | 《八月》 | 最佳劇情片、最佳新演員 |
《七月與安生》 | 最佳女主角 | |
《樹大招風》 | 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 | |
《唐人街探案》 | 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 | |
《一念無明》 | 最佳女配角、最佳新導演 | |
《不成問題的問題》 | 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 |
《長江圖》 | 最佳攝影、最佳音效 | |
1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最佳紀錄片 |
《我不是潘金蓮》 | 最佳導演 | |
《尋龍訣》 | 最佳視覺效果 | |
《一路順風》 | 最佳美術設計 | |
《翡翠之城》 | 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 |
《九月二十八日·晴》 | 最佳劇情短片 | |
《缺乏名字的場所》 | 最佳動畫短片 | |
《六弄咖啡館》 | 最佳男配角 | |
《輝煌年代》 |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
表演者 | 表演名稱 | 表演內容 |
張震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演員群 | 典禮引言 | 引言及入圍影片介紹 |
孫燕姿 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 | 我們的世界 | 《魯冰花》 《Over the Rainbow》 《開普勒》 《Across The Universe》 《這個世界》 |
陶晶瑩 | 追憶逝世影人 | 逝世影人影片 |
季小薇、Alvin Wee |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入圍表演 | 《Arena Cahaya》 |
竇靖童 |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入圍表演 | 《It's not a crime》 (專輯《It's just what we do》) |
李行、朱延平 | 終身成就獎 | 張永祥終身成就獎影片 |
林意涵、保卜 |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入圍表演 | 《愛不用說話》 |
陶晶瑩 | 電影之光 | 電影工作者感想影片 |
南征北戰 |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入圍表演 | 《薩瓦迪卡》 |
李玟 | 純粹浪漫 | 《請跟我來》 《愛的根源》 《心動》 《I Have Nothing》 《月光愛人》 |
從主要獎項獲得者的年齡來看,年輕人已經全面佔領金馬獎,這意味著金馬獎把視線轉向電影新生代,也意味著電影創作群體正在更新換代。第53屆金馬獎獲獎名單,內地電影成為絕對主角,但對於這份名單,認同的人更多,極少有批評聲音,這和金馬獎一向堅持電影質量第一的原則有關。金馬獎用一份有說服力的獲獎名單,捍衛了自己的價值。同時,本屆金馬獎所傳遞出的年輕化信息,也將在無形中為華語電影的發展產生引領與推動作用——這是它的另外一個貢獻。(京華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