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樓鎮

山東省濟南市的下轄鎮

洪家樓鎮位於區境中部偏北、區政府駐地。面積16.32平方公里。是1983年6月在原濟南市郊區東郊公社12個村的基礎上建立的,鎮政府駐地位於辛甸村, 1987年5月濟南市區劃調整后劃歸歷城區

基本信息


轄1個辦事處,12個村居,1995年底轄區內總戶數36856戶,總人口11691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9049人。1986年有耕地302公頃,隨著城區建設用地的不斷增加,1995年末耕地減少到43公頃。 199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9917萬元,財政收入2220萬元,人均純收入2520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25倍、8.2倍、3.5倍。1995年被省統計局授予1994年度山東省農村綜合經濟實力前200名鄉鎮,居39位,同年被市政府驗收命名為“小康鎮”。1987~1995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榮譽。工業1986年有鎮村戶工業企業71個,實現工業產值1634萬元,利稅106萬元(鎮辦利稅33萬元) ,產品主要以來料加工為主。最大的企業是濟南市節能技術研究所實驗廠,主要生產熱管茶水爐、開水器等,實現年產值110萬元,利稅15萬元,固定資產14.9萬元。1995年,鎮村戶工業企業發展到285個,實現工業產值48916萬元,銷售收入53488萬元,實現利稅2699萬元(鎮辦利潤248.4萬元),工業增加值2138萬元,工業產品以塑磁餐具、無水酒精、體育器械、電子儀器、塑膠彩印、PVC塑料添加劑等為主,汽車改裝、軋鋼、機械加工也具備較強的生產能力。

經濟建設


洪家樓鎮發展鄉鎮企業注重投入,大力引進外資。 1986年到1995年總投資為46197萬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392萬美元。濟南市洪匯源集團、山東成大集團、濟南市東方集團、山東甸柳集團、濟南市豪鑫集團5個工業小區初具規模,成為全鎮的經濟支柱。 1986年全鎮既無三資企業也沒有外貿出口產品。1987年在全區率先成立了外經貿辦公室,加強對三資企業的管理。一是與外商簽訂合作合同后,積極幫助其辦理各種手續;二是積極協助解決三資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三是向三資企業發放了《收費、罰款、攤派登記簿》,防止有關部門亂收費;四是培訓三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經營;五是按月、季收取三資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報表。通過採取以上5項措施,促進了三資企業的發展。1988年首家合資企業濟南三發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成立,總投資33.2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9.7萬美元,年產值151萬元,產品80%外銷,年創匯120萬元。到1995年底,全鎮已有三資企業78家,以第二、三產業為主,總投資額達773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4122萬美元,居全區第一位,外貿出口供貨值11332萬元;完成涉外稅收505.2萬元,佔全鎮財政收入的23%,外向型經濟已初具規模。

教育建設


教育、科技1986年有5所直屬小學,在校生1538人,教師101人。1986~1995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小學生畢業率、初等教育完成率均為100%。1990年鎮政府投資7萬元,進行教育技術裝備,經市政府檢查驗收,成為全市鄉鎮中第一個達標鎮。 1993年11月被省、市命名為義務教育示範鎮。1995年經省政府“兩基”工作評估驗收,全鎮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對義務教育捨得投資,1992~1995年,8所小學和成教中心的社會總投資達800多萬元。祝甸村1994年投資40萬元,為學校裝備了36台386微機。1995年小辛村投資20萬元對校舍進行改建等。到1995年全鎮直屬小學發展到8所,成教中心1處;在校生2550人,教職工163人;小學生畢業後到區直中學就讀;村辦集體幼兒園11所,其中2所為市級二類幼兒園。 1986年成立鎮科委,鎮長兼任科委主任。10年來,該鎮實施產學研工程,成立民辦科研機構12個。鎮黨委、政府聘請了9名科技軍師,12個村(居)均聘請了3~5名科技人員組成智囊團。全鎮有專業技術職務的736人,其中有高級職務的5人;外聘專業技術人才673人,已有1000餘人的科技隊伍,科技人員佔全鎮就業人數的6~7%。全鎮72%的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搞橫向聯合,先後研製了化工液罐車、塑料穩定劑、透明脂酸鈉、無水酒精試劑等90餘種新產品,其中4種填補了國內空白,46種獲科技進步獎和星火成果獎。實施星火項目18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14項,實施省級火炬項目3項。1994年被省科委命名為省級星火示範鄉鎮。

文化建設


文化、衛生洪家樓鎮以提高群眾文化生活為重點,大力發展文化事業。1986年,建起了西周、甸柳、利農、祝甸等4處村文化活動中心,配備了專人管理。1995年,12個村(居)都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有各類體育場所13處,省級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各2個,市級青年民兵之家3個。1995年,祝甸村投資200多萬元,建起老幼活動中心,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內設老年活動室、幼兒活動室、休息室、多功能廳等,可容納500人。10年來,軍民聯歡2 0餘次,歌舞比賽16次,各種棋類、球類比賽50餘次,199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文化先進鄉鎮稱號。鎮門診所始建於1987年6月,有職工11人,在鎮政府院內設門診、藥房、辦公室各1間。 1995年,鎮衛生院有職工18人,有11間房屋,設有門診、藥房、防疫、婦幼、口腔、放射、觀察室、PHC資料室等科室,有流動資金5.5萬元,固定資產17萬元。12個村居衛生室均為甲級衛生室,有鄉醫28人,全部獲鄉醫證書。開展了初級衛生保健,各村(居)均實行不同形式的合作醫療。計劃免疫“四苗”單苗接種率達98.8%,孕產婦、兒童系統化管理分別達到100%和83.7%。

第三產業


1986年洪家樓鎮全鎮有個體工商戶1500戶,私營企業50多家,其中商業、飲食 業、服務業佔全鎮第三產業總數的95%,銷售收入4000萬元,上交稅金12萬元,從 業人員5000餘人。洪家樓鎮成立了第三產業管理機構,各村居也成立了領導小組,對在轄 區內投資經營者及時辦理營業執照,加快了第三產業發展。自1986年以來,先後采 取了合資、合作、租賃、嫁接、改造等方式,讓出5個商業帶、5個工業小區的黃金 地段,給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搞經營,帶動了各業的發展和提高。鎮政府辦 公樓出讓給三株公司;東環實業總公司出讓優勢地段給金泰集團、花園大酒店;洪 樓實業公司與濟南四海香商場聯營,建起了金鷹商廈;北全福村出讓3.3公頃土地 與山東汽車銷售集團合辦了山東汽車城;七里堡村投資870萬元,建起了佔地6.7公 頃的七里堡蔬菜綜合批發市場;洪匯源集團與普華鞋廠聯合,組建了濟南華冠鞋業 有限公司,還與台灣合資在東外環路成立了全冠塑膠彩藝有限公司等。到1995年底,洪家樓鎮全鎮建起了山大路、東外環路、洪樓西路、花園路、工業北路5條商業街和4個農貿 市場。個體第三產業戶達5560戶,從業人員8830人。個體、私營銷售總額4億元,上交利稅160萬元。

村鎮建設


洪家樓鎮1986年各村居民均住平房,1987年成立鎮建委,下設建築公司、村級建築隊各1個,職工500多人。到1995年鎮建委下屬企業發展到5個,近8000名職工。村級建築隊發展到9個,有近千名職工。全鎮建築職工有專業技術職務的95人。在舊村改造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拆遷、統一施工。9年中全鎮建成居民樓56幢,建築面積25.18萬平方米,拆遷居民平房2萬餘間,有2644戶搬進了新樓房,佔全鎮總戶數的37.2%。新建樓房水、電、暖等設施配套齊全。1986年全鎮只有幾條村路,到1995年全鎮已按市政府的統一規劃,建設了東西3條、南北7條市級公路,成網路狀分佈,共66.3萬平方米。【計劃生育】洪家樓鎮地處城鄉結合部,人口稠密,暫住人口達2萬多人,成分複雜且流動性大。 1987年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36‰,晚婚率68.1%,出生率18.64‰。在狠抓常住人口計劃生育的同時,搞好暫住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一是管理機構到位,鎮、村及駐鎮單位都成立了管理機構;二是管理隊伍到位,按100戶配1名專管人員的比例,建立了一支群眾性管理隊伍;三是管理制度到位,與租房戶簽訂暫住人口計劃生育責任書,交計劃生育保證金,制定了檢查評比和獎懲辦法;通過強化計劃生育各項措施,計劃生育已成為育齡夫婦的自覺行動。到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4.55‰,晚婚率和節育率分別上升到100%和90.5%。自1986年農村實行間隔式生育后,全鎮已有150對夫婦主動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標,終生只要一個孩子。 10年間,全鎮計劃生育率、晚育率、統計合格率均為100%,出生人口控制在上級下達的計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