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奧利亞羅非魚,學名Oreochromisco aureus,國外稱藍羅非魚(Blue tilapia),台灣稱它為奧利亞吳郭魚,也有的稱其為紫金彩鯛等。麗魚科Cichlidae,羅非魚屬Tilapia(有稱麗鯛科,麗鯛屬)。1981年由廣州水產研究所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先後通過香港從台灣引進試養。從1984年起,逐步向全國推廣養殖,較多的是作雜交親本使用。腹鰭灰黑且長,末端達生殖突。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體側扁,呈鱸形;它的體色隨年齡而加深,從青紫色帶金色光彩,而轉為紫褐,喉胸部為灰色,腹白,體側有暗橫帶9―10條,鱗片中央的色素較四周深,使體側具有多條縱向排列的點線條紋;背鰭、臀鰭呈暗紫色,均有素色斑點。胸鰭淡灰透明。腹鰭灰黑且長,末端達生殖突。尾鰭具斑點,斑點從接近尾柄處開 始,隨年齡而向後散布,並由銀白色逐漸轉向金黃色,尾鰭后緣平截。背鰭和尾鰭邊緣呈微紅色。奧利亞羅非魚與
尼羅羅非魚形態上最明顯的差別在尾鰭的條紋上。前者為紫色不垂直的點狀條紋,後者尾鰭條紋為黑色垂直。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對低溫的耐受能力比尼羅羅非魚略強,臨界溫度為7.13±0 .07℃,致死溫度為3.95±0.24℃。其耐鹽性也比尼羅羅非魚強,耐鹽度可達50‰。在食性上,奧利亞羅非魚在魚苗時,主要攝食浮游生物,特別是
浮遊動物,2厘米后攝食絲狀藻類等,魚種到成魚主要為雜食。由於它食性廣,能消化一些其他魚類不易消化的藻類和不喜歡攝食的食物,所以池塘養殖可採用施肥與投飼相結合的方法。投喂人工飼料,我國主要以植物蛋白為主要飼料蛋白源,粗蛋白質的含量應控制在25%以上,特別是集約化養殖時,粗蛋白質含量應控制在27―30%為宜。其精養和集約式養殖,增產潛力很大。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同樣需要越冬保種。親魚或魚種在越冬池內,由於密度較大,常會發生
魚病。因此,做好越冬魚的魚病防治工作,顯得至關重要。魚种放入越冬池以前,要把池水排干,清除池內污、雜物,重新灌好清潔水后,還要用漂白粉進行消毒,毒性消失后才能放魚。入池的親魚或魚種要進行魚體消毒。平時加強日常管理,防止水質惡化。越冬羅非魚會出現的病害主要有
水霉病、白頭白咀病和
白點病。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