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子不語的結果 展開
子不語
清代袁枚創作短篇小說集
《子不語》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子不語》的正集大約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後來又有些陸陸續續的篇章,匯為續集。
《子不語》的書名本於《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後來作者發現元人說部有同名者,遂改為《新齊諧》,本於《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元人說部之同名書早已失傳,故後人仍多沿用《子不語》之名。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說及《聊齋志異》而寫,文章大都言鬼神,談怪異,其中因果報應、荒誕迷信成分較多,部分篇章從偶然、獵奇的角度寫不怕鬼的故事。全書文字簡練、語言自然、亦莊亦諧,展現了光怪陸離的世間百態,用極盡幽默且晦澀的方式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諸多惡弊,體現了袁枚對理學思想的批判和對封建迷信的懷疑。
《子不語》二十四卷,《續子不語》十卷,共三十四卷,收集短篇故事一千二百餘則,袁枚在《子不語·序》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怪、力、亂、神,子所不語也。”這實際上是對書名的一個註釋,也就是作者談論的是“怪異、勇力、悖亂、鬼神”之事。
《子不語》中儘是一些有關托生轉世、冤鬼索命、厲鬼為祟的離奇故事;城隍、土地、冤鬼、隸卒等各種神鬼形象隨處可見,完全不涉及鬼神的故事也只寥寥數篇,且多宣揚“因果報應”、宿命說的迷信思想。袁枚也正是以這些神鬼形象、怪誕故事,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完整的陰間社會。
序 | |
卷一 | 李通判、蔡書生、南昌士人、曾虛舟、鍾孝廉、南山頑石、酆都知縣、骷髏報仇、趙大將軍刺皮臉怪、狐生員勸人修仙、煞神受枷、張士貴、杜工部、胡求為鬼球、江中三太子、田烈妻、鬼著衣受網、阿龍、大樂上人、山西王二、大福未享、觀音堂、常格訴冤、蒲州鹽梟、靈壁女借屍還魂、漢高祖弒義帝、地窮宮、獄中石匣 |
卷二 | 張元妻、蝴蝶怪、白二官、關東毛人以人為餌、平陽令、不倒翁、算命先生鬼、鬼借力制凶人、馬盼盼、滇綿谷秀才半世女妝、煉丹道士、葉老脫、蘇耽老飲疫神、劉刺史奇夢、趙李二生、山東林秀才、秦中墓道、夏侯惇墓、塞外二事、關神斷獄、紫清煙語、顧堯年、妖道乞魚、屍行訴冤、沭陽洪氏獄、雷公被紿、鬼冒名索祭、鬼畏人拚命、天殼、董賢為神、三頭人、水鬼帚、羅剎鳥 |
卷三 | 烈傑太子、裘秀才、摸龍阿太、水仙殿、火燒鹽船一案、年子、狐撞鐘、土地神告狀、鄱陽湖黑魚精、鄱陽湖小神、囊囊、兩神相毆、賭錢神號迷龍、羊骨怪、夜叉偷酒、披麻煞、瓜棚下二鬼、介溪墳、李半仙、李香君薦卷、道士取葫蘆、火焚人不當水死、城隍殺鬼不許為聻 |
卷四 | 呂蒙塗臉、鄭細九、替鬼做媒、鬼有三技過此鬼道乃窮、鬼多變蒼蠅、嚴秉玠、奉新奇事、智恆僧、三斗漢、蘇南村、葉生妻、七盜索命、陳清恪公吹氣退鬼、陳聖濤遇狐、長鬼被縛、西園女怪、雷誅宮卒、青龍黨、陳州考院、符離楚客、徐氏疫亡、蔣文恪公說二事、獵戶除狐 |
卷五 | 城隍替人訓妻、文信王、吳三複、影光書樓事、波兒象、斧斷狐尾、洗紫河車、石門屍怪、空心鬼、畫工畫殭屍、鶯嬌、旁觀因果、徐四葬女子、羊踐前緣、鬼神欺人劫數、楚陶、藏魂壇、老嫗為妖、署雷公、捉鬼、某侍郎異夢、奉行初次盤古成案 |
卷六 | 豬道人即鄭鄤、徐先生、秦毛人、貘、人同、人蝦、鴨嬖、屓翅精、陰間中秋官不辦事、縛山魈、門夾鬼腿、祭雷文、王介眉侍讀是習鑿齒後身、周若虛、葛道人以風洗手、沈姓妻、怪弄爆竹自焚、喀雄、常熟程生、怪風、孝女、老嫗變狼、義犬附魂、白虹精、冷秋江、釘鬼脫逃、櫻桃鬼、鼠嚙林西仲 |
卷七 | 尹文端公說二事、霹靂脯、瘟鬼、千年仙鶴、夏太史說三事、石崇老奴才、鬼差貪酒、李倬、王將軍妾、仙鶴扛車、紅花洞、大毛人攫女、吳生不歸、狐仙冒充觀音三年、陳姓父幼子壯、吳生手軟、狐祖師、紂之值殿將軍、瘧鬼、誤學武松、孛星女身、九夫墳、土地奶奶索詐 |
卷八 | 鬼聞雞鳴則縮、蜈蚣吐丹、雷部三爺、鬼乖乖、鳳凰山崩、董金甌、蔣廚、見曹操稱晚生、武后謝嵇先生、冒失鬼、史宮詹改命、高相國種須、說官話鬼、偷雷錐、土地受餓、批殭屍頰、簸箕龜、命該薄棺、向狐仙學道、五通神因人而施、張奇神、青陽江丫、梁武帝第四子、呂城無關廟、姚劍仙、黑煞神、吳子云、禿尾龍、石灰窯雷、徐巨源、九天玄女、項王顯靈、醫肺癰用白朮、朱十二、鬼攀日線才能托生、死夫賣活妻、惡鬼嚇詐不遂、道士作祟自斃 |
卷九 | 木箍頸、掘冢奇報、一目五先生、乞兒煮狗、一棺藏十八人、真龍圖變假龍圖、莆田冤獄、水鬼畏囂字、狐仙知科舉、鬼爭替身人因得脫、城隍神酗酒、地藏王接客、治鬼二妙、狐讀時文、何翁傾家、江軼林、裹足作俑之報、判官答問、蔣太史、李敏達公扶乩、呂道士驅龍、盤古以前天 |
卷十 | 禹王碑吞蛇、黑柱、猴怪、鞭屍、梁朝古冢、獅子大王、綠毛怪、張大帝、紫姑神、魏象山、王莽時蛇冤、牙鬼、妖夢三則、凱明府、羞疾、賣漿者兒、謝經歷、趙文華在陰司說情、毀陳友諒廟 |
卷十一 | 通判妾、劉貴孫鳳、狐詩、大小綠人、紅衣娘、秀民冊、妓仙、李百年、醫妒、風水客、呂兆魃、張又華、官癖、鑄文局、染坊椎、血見愁、龍陣風、彭楊記異、冤鬼戲台告狀、奇鬼眼生背上 |
卷十二 | 掛周倉刀上、驅雲使者、吾頭豈白斫者、石言、鬼借官銜嫁女、雷祖、鎮江某仲、銀隔世走歸原主、人熊、繩拉雲、燒狼筋、王老三、擇風水賈禍、飛僵、兩殭屍野合、鬼幕賓、雷震蟆妖、夢中破案、馬變魚園地變鵝、聾鬼、棺床、炮打蝗蟲、殭屍手持元寶、張飛棺、誤嘗糞、借屍延嗣 |
卷十三 | 關神下乩、遇太歲煞神禍福各異、歸安魚怪、張憶娘、飛星入南斗、楊妃見夢、曹能始記前生、江南客寓、荊波宛在、馮侍御、藥師父、庄秀才、藹藹幽人、殭屍求食、殭屍貪財受累、宋荔裳受惡土地之累、陸夫人、牛頭大王、水定庵牡丹、烏台、見娘堡、鬼糊塗、鬼勢利、鬼相思、關神世法、鄉試彌封、兩汪士鋐、雷擊土地、張光熊、趙氏再婚成怨偶、童其瀾、鏡山寺僧、江秀才寄話 |
卷十四 | 勾魂卒、趙西席、楊四佐領、籃頂妖人、蒙化太守、店主還債、許氏女報奶娘仇、蠱、鴆人取香火、科場二則、狸稱表兄、陸大司馬墳、鬼受禁、狐鬼入腹、怪詐人父、皂莢下二鬼、中山王、狀元不能拔貢、謹權量、拘忌、奇術、狐仙自縊、高白雲、梁觀察夢應、大胞人、錢文敏公夢辛稼軒而生、鬼入人腹、牛殭屍、袁州府署大樹、燧人鑽火樹、鬼怕冷淡、鬼避人如人避煙、賣蒜叟、借棺為車、孫伊仲 |
卷十五 | 姚端恪公遇劍仙、吳髯、麻林、鶴靜先生、門無故自開、黃陵玄鶴、土地迎舉人、孫烈婦、小芙、鬼寶塔、棺蓋飛、油瓶烹鬼、無門國、宋生、屍香二則、儲梅夫府丞是雲麾使者、唐配滄、裘文達公為水神、庄生、褐道人、佟犄角、淘氣、白蓮教、服桂子長生、伊五、諸廷槐、王都司 |
卷十六 | 杭大宗為寄靈童子、西江水怪、仲能、雀報恩、全姑、奇勇、紅毛國人吐妓、西賈認父、徐步蟾宮、歪嘴先生、鬼衣有補褂痕、孫方伯、賣冬瓜人、柳如是為厲、棒頭司馬、驅鱟、海中毛人張口生風、卞山地陷、鬼逐鬼、柳樹精、摺疊仙、仙人頂門無發、香虹、閻王升殿先吞鐵丸、萬佛崖、大力河 |
卷十七 | 白骨精、黿殼亭、怪怕講理、婁真人錯捉妖、陳姓婦啖石子、天台縣缸、木姑娘墳、雷誅王三、鐵匣壁虎、圖公為神、隨園瑣記、廣西鬼師、馬家墳、天廚星、夢中聯句、碧眼見鬼、龍母、清涼老人、徐崖客、虎銜文昌頭、采戰之報、木皂隸、王清本、女化男、井泉童子、射天箭、神秤、庄明府、凈香童子、棺屍求祭、沈椒園為東嶽部司 |
卷十八 | 陝西茶客、山娘娘、瓜州公子、王白齋尚書為潮鳴寺僧、白天德、骷髏乞恩、錫錁一錠陰間准三分用、雞卵擔糞、狐丹、處州溺婦奇案、道家有全骨法、批地藏王頰、儒佛兩不收、鳥門山事、楊二、吳秉中、土窟異獸、雞腳人、海和尚、一足蛇、方蚌、山和尚、贈紙灰、湯翰林、黑苗洞、空中扯辨、蓬頭鬼、借絲棉入殮、洞君留船、纜將軍失勢、吳二姑娘、石獅求救命、旱魃、蠍怪、蛇王、顏淵為先師判獄、豆漿架箸、蔣金娥、還我血 |
卷十九 | 周世福、韓宗琦、徐俞氏、琵琶墳、曹阿狗、錢仲玉、蝦蟆蠱、礅怪、六郎神斗、返魂香、觀音作別、兔兒神、玉梅、盧彪、孔林古墓、史閣部降乩、懸頭竿子、陳紫山、忌火日、朱法師、城門面孔、竹葉鬼、驢大爺、熊太太、冤鬼錯認、代州獵戶、金剛作鬧、燒頭香、樹怪、廣信狐仙、白石精、鬼圈、《東醫寶鑒》有法治狐、乩言 |
卷二十 | 移觀音像、山陰風災、謝檀霞、引鬼報冤、靈鬼兩救兄命、木畫、滾經台、菜花三娘子、神和病、鼠食牛、代神判斬、鬼門關、冤魂索命、掃螺螄、周太史驅妖、良豬、雷打扒手、北門貨、泥劉海仙行走、驢雪奇冤、張大令、鏡水、蔡掌官、沈文崧、籃姑娘、鼠膽兩頭、西海祠神、猢猻酒、張秀才、周將軍墓二事 |
卷二十一 | 婁羅二道人、蛇含草消木化金、蔡京後身、天鎮縣碑、抬轎郎君、楊笠湖救難、馮侍御身輕、江都某令、執虎耳、十八灘頭、三姑娘、搜河都尉、科場事五條、百四十村、人畜改常、夢葫蘆、乩仙示題、神簽預兆、奇騙、騙術巧報、香亭記夢、敦倫、一字千金一咳萬金、菩薩答拜、暹羅妻驢、倭人以下竅服藥、獅子擊蛇、賈士芳、石男、須長一丈、禁魘婆、割竹籤、黎人進舍、海異、喝呼草快子竹、蚺蛇藤、網虎、福建解元、顧四嫁妻重合、千里客、趙子昂降乩、神仙不解考據、產公、烏魯木齊城隍、黑霜、中印度、來文端公前身是伯樂、福建試院樹神、於雲石 |
卷二十二 | 萬佛崖、大力河、王昊廬宗伯是蓮花長老、鬼買兒、鬼搶饅頭、荷花兒、歐陽澈、浮尼、雷火救忠臣、滑伯、盤古腳跡、珠重七兩、采膽入酒、膽長三寸、湖神守屍、殭屍抱韋馱、窮鬼祟人富鬼不祟人、雷神火劍、水精孝廉、水鬼移家、負妻之報、四小龜扛一大龜而行、鬼送湯圓、忠恕二字一筆寫、土雨、降廟、隴西城隍神是美少年、城隍赤身求衣、水怪吹氣、壇響、貞女訴冤、楊成龍成神、周倉赤腳、張飛治河、神佑不必貴人、成神不必賢人、中一目人、女鬼告狀、丁大哥、汪二姑娘、謝銅頭、烏頭太子、吳生兩入陰間、狐道學 |
卷二十三 | 太白山神、太平閑吏、楚雄奇樹、泗州怪碑、雁盪動靜石、瓦屑廟石人無頭、十三貓同日殉節、鬼吹頭彎、蝦蟆教書螞蟻排陣、木犬能吠、銅人演西廂、雙花廟、假女、預知科名、胡鵬南、龍護高家堰、雷公被污、李文貞公夢兆、鬼求引路、石揆諦暉、天上四花園、碌碡作怪、風流具、騙人蔘、偷畫、偷靴、偷牆、鬼妒二則、人面豆、粉楦、口琴、蕪湖朱生、白日鬼、饒州府幕友、雷誅不孝、桂花相公、落漈、鐵公雞、夜星子、瘍醫、產麒麟、生夜叉、石膏因果、劉伯溫後輩、小那爺、水鬼曇、鬼市、金娥墩、翻洗酒罈、雷誅吉翂、狐仙親嘴、喇嘛、夢中事只靈一半 |
卷二十四 | 長樂奇冤、燒包、金銀洞、貓怪、夢馬言、蔣靜存、天妃神、宿遷官署鬼、廣東官署鬼、為兒索債、鬼魂覓棺告主人、匾怪、徐支手、魚怪、盜鬼供狀、時文鬼、鬼弄人三則、漢江冤獄、控鶴監秘記二則、牛乞命、豬乞命、張世犖、洗心池、活死人墓、屋傾有數、沔布十三匹、牛卑山守歲、鬼拜風、殭屍夜肥晝瘦、黑雲劫、金秀才、董觀察、狐仙開帳、皮蠟燭、乍浦海怪、天開眼、泥像自行、焚屍二則、美人魚人面豬、花魄 |
續卷一 | 狼軍師、几上弓鞋、白龍潭、露水姻緣之神、縊鬼申冤、執錫二童、趙氏三世為神、張少儀觀察為桂林城隍、屍合、葛先生、天后、陰氏妹、虎投河、武夷君、九華山、張稿公、受私橋、曹公夢、治妖易治人難、伏波灘義犬、浮海、刑天圖、萬年松、虹橋板、天上過船 |
續卷二 | 鬼狀、驅狐四字、女鬼守財待婿、殭屍食人血、鼠鬼、鱉精、雷異、紀曹孝廉夢、縊鬼畏魄字、蔡啞子、珠涇紀事、葉氏姐、牟尼泥、獺怪、天蓬尺、撮土避賊、沙彌思老虎、子不語娘娘、枯骨自贊、藤花送終 |
續卷三 | 犼、地仙遭劫、張閻王、梁氏新婦、小婢入穴、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打破鬼例、道士留符、奪狀元須損壽、照心袍、羅剎國大荒、紹興李先生、怨氣變蛇、《心經》誅狐、旱魃有三種、鬼腳甚香能行經受胎、王弼、蕭總管求焚、全州兵書匣乃水怪奔雲之骨 |
續卷四 | 帝流漿、討亡術、學竹山老祖教頭鑽馬桶、關帝現相、鼠作揖黃鼠狼演戲、溫元帥顯靈、殭屍拒賊、亡父化妖、乾麂子、石某、物變、人變樹、水晶碧霞洗、浮提國、刀瘡葯、乩仙靈蠢不同或倩人捉刀、拔舌鬼、蔣瑩溪、方宮詹、麒麟無腸、四耳貓、頭形如桶、鳥怪、劉子壯、黑牡丹、李秀才捕亡術、石樹榕、禪師吞蛋、含元殿判官、狐狸馱旗白鹿張傘、虎有黃光、正色立朝四字現出腿上、狗兒、鵬糞、銀倀、蒼蠅替人治病、鼠薦卷、石人賭錢、犬逐通判、佛奴穿母脅生、彭祖舉柩、人皮鼓、指上棲龍 |
續卷五 | 奪舍法、屍奔、骷骸三種、人氣分塵、鬼氣攝物、山魈怕桑刀、驅瘧鬼咒、陰沉木、織登科記、朱鹿田、飛僵、程嘉蔭、水虎、綠郎紅娘、文人夜有光、狐仙正論、外國、作勢渡水、唐公判獄、郭六、劉迂鬼、痴鬼戀妻、狐仙懼內、軍校妻、飛天夜叉、虎倀、狼牙、樓怪、武進兩異事、有子廟講書、米元章顯聖、麒麟喊冤、大通和尚、掠剩鬼 |
續卷六 | 多官、祈夢二則、鬼被衝散團合最難、石板中怪、殭屍貪財、黃鼠狼著紙衣呼小將、徐明府幕中二事、同服硫磺效驗各別、夜航船二則、盛林基、趙友諒宮刑一案、換屍冤雪、凡肉身仙佛俱非真體、動靜石、玉女峰、廬山禹碑、飛鍾啞鍾妖鍾、鼠渡江、鵬過、石中玉碗、瓜子妖、琴變、古北口城樓火箭匣、官受妓嗔、京中新婚、張趙鬥富、朱爾玫、朱制府說三事、官運二則、錢縣丞 |
續卷七 | 乩仙、勒勒、雷擊兩婦活一兒、火神打跧、殺一姑四人償命、誤殺金童、錢尚書、夢墨、錢狀元小名、歸寧女遇怪、龍誅龍、桑蠶、韓六、魍魎、獺異、柏香簪不宜入殮、獵戶說虎、鬼請上任、通幽法、喜婆、獺淫、虎困藤斗、甘公入夢 |
續卷八 | 屍變、鬼買行頭、韓六三事、鬼買缺、溫將軍、鬼請吃煙、李生遇狐、仙童行雨、金能退鬼、秀結宜男、黑眚畏鹽、殭屍挾人棗核可治、量童子、靈符、吞舟魚、雞毛煙死蛇、蛇鉗、番僧化鶴、謝珍格物、煙龍、形交氣交、蜜虎、滇南靈草、羊乳鹿、多角鹿、江中黃袱、水乩、九尾蛇、蠍虎遺精、皖城雷異 |
續卷九 | 天后綉女、桃園女神、安慶府學狐、湖南貢院鬼、雷異二則、人變魚、韓昌黎稱老相公、急淫自縊、照海鏡、谷佛、丹徒異獄、鬼怕討債、蘭渚山北來大仙、吃腎囊中舉、楊老爺招穩婆收生、溺壺失節、三虎索命、梁相國解夢、齋猴、狗熊寫字、雷屑、牛糞水、陰陽山、亡夫領婦到陰間見太公太婆 |
續卷十 | 淫諂二罪冥責甚輕、人壽有定陰間不能增減、關帝血食秀才代享、惡人轉世為鱉、姦夫死後報仇、董刺史雪冤、劉老虎、屈丐者、殭屍、申氏自拶、雁盪仙女、生魂入胎孕婦方產、女化男、人化鼠行竊、唱歌犬、韓鐵棍、認鬼作妹、蟒過嶺、食猴怪物名石掬、鐵牛法、妖術二則、種蟹、扯雞嗉救溺死人法、鳥獸不可與同群、拘蛇、金香一枝、小僮遇女鬼、懷慶水災投匾水息、三王神請醫治臂 |
《子不語》成書於乾隆年間,這個時期是清朝國力正值強盛的階段,也是中國封建文化專制嚴重的時代。乾隆皇帝堅持以文治來控制天下百姓的行為和思想,要求“思不出其位”,滿朝官員不敢妄談時政,讀書人不敢輕易著述,對文字帶來禍患的懼怕,使他們在創作上畏首畏尾,一旦有所逾矩,就會付出失去生命的沉重代價。整個乾隆朝所發動的文字獄是有清一代數量最多、波及最廣、歷時最久的。在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壓和緊張的社會氛圍下,小說作為街談巷語和道聽途說的“小道之言”,只要不涉及到當朝的政治問題,被查禁的尚屬少數,但這也極大地限制了文言小說的創作題材和風格。一部分文人於是轉向以想象和虛構為特徵的文學創作,如清初出現的《聊齋志異》,對同時期和後期文學作品有著深遠影響。
《聊齋志異》的成功之後,出現了許多模仿之作,這些後起之作便包括了袁枚的《子不語》。與蒲松齡借書抒憤和《聊齋志異》的“托鬼言志”不同,袁枚雖仕途不甚順利,沒有實現心中的預期,但是他一生生活無憂,對人間冷暖的體察感悟自然多是閑情、溫情,而非悲情,袁枚在《子不語》的序言中說:“餘生平寡嗜好,凡飲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能焉。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采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惑也。”從這可以看出,袁枚創作《子不語》基本上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記錄奇聞異事也多是為了娛樂的需要,為自己和讀者都提供輕鬆的消遣。
《子不語》的材料多數來自袁枚的親朋好友口述,其次是作者所親歷或目擊加以演繹而成,也有一小部分出自當時官方的邸報或公文,還有採用他人著作的。這些,袁枚都作了交待。如卷一《常格述冤》開頭即註明“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閱邸抄”,卷十三《見娘堡》結尾論“事載姜西溟文集中,韓尚書為之墓”。
劉綱
劉綱是酆都新任的知縣,在他的轄地,民間俗傳是人鬼的交界之處。縣中有一口井,每年百姓都會焚燒紙錢投進井中,產生大量花費,這種行為叫“納陰司錢糧”。百姓認為,如果有人吝惜錢財而不這樣做,將會生瘟疫。劉綱到任后,聽說了這件事,他立即嚴令禁止,百姓一片嘩然。而劉綱“令持之頗堅”,在百姓要求劉綱與鬼神說明這件事時不顧左右挽留,命人取長繩,進入無人敢往的井底,還毅然說到:“為民請命,死何惜?吾當自行。”劉綱不顧個人安危,到陰間后,連作為陰間長官的包公都對其十分禮讓,“公下階迎,揖以上坐”,並稱讚劉綱說:“人間有些邪惡的僧人和道士,借著鬼神的名義,誘人修齋打醮,騙人錢財,由此而破產的人家超過千萬。您為了百姓破除陋習,親自來到這裡,更加證明您的勇氣和仁義。”最終劉綱也達到了為百姓爭取利益的目的,將那些坑害百姓的行為徹底杜絕。
朱鑠
平陽縣令朱鑠,個性殘酷刻薄,他特別命人造出厚枷和巨梃等刑具。如果有婦女涉案,一定要將姦情引入其中來進行審訊。對待妓女更是十分殘暴,幾乎不將其視為人,妓女的長相越美麗,受到的責罰就越嚴酷,還自稱“使美者不美,則妓風絕矣”、“見色不動,非吾鐵面冰心,何能如此”,完全將自己責罰百姓的行為視為自己可誇耀的資本,他責罰的目的不是為了懲戒百姓的過錯,而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鐵面冰心”。朱鑠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嚴苛刑罰能杜絕社會上的一切不良行為,完全沒有用自身的德行感化,作為父母官要愛護百姓的訓言被他棄置不顧。可是“鐵面冰心”並非官員的基本要求,最終他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李某
刑部郎中閔玉蒼的表弟李某,平生不吃牛肉,他以為這樣可以將做官的時候所做惡事一筆勾銷。李某死後被帶到冥界,冥界的判官駁斥他道:“這就是所謂 ‘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你不食牛肉,為什麼單單食人肉?”李某極力否認說自己並未吃過人肉,判官進一步批判到:“民脂民膏,就是人肉。你作為貪官,食千萬人之膏血,而不食牛之肉,細想這點小善能夠抵消大罪嗎?”閔玉蒼知道李某平素念誦《大悲咒》,為陰司所最重,於是寫了“大悲咒”三字在掌上給他看。李某竟然茫然,一個字也背不出。
土地神
土地神生前是錢塘張望齡的同學,姓顧。有一天,土地神去看望這位身患重病的張望齡。張望齡仔細端詳顧同學,看他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心想他是為了自己的事情來的,應該加以酬謝,便拿出錢來送給他。但顧同學拒絕接受,對他說:“我現在是本地的土地神,因為地方清苦,我又素講操守,不願意作威作福,所以終年也沒有香火供奉,雖然是土地神,但也往往受餓。不過,如果是非分之財,就算是故人所贈,我也絕不接受。”張望齡大笑,跟他拱手作別。第二天,張望齡的病就好了。他準備了很多祭品,供奉給顧同學。當天晚上,張望齡又夢見顧同學來向他道謝:“人要是得到一頓飽飯,能管三天的事;鬼要是得到一次供奉,能管一年。今天幸虧得到您的幫助,想來到年底考核這段時間,我應該可以捱的過去。希望到時候能提升我的官職,也就不怕挨餓了。”張望齡問道:“像你這樣的清官,為什麼不能立刻就升任城隍呢?”顧同學苦笑了一聲:“會應酬的,自然提拔的快一些;不會應酬的,只能等到考核了。”
葛道人
葛道人本有小康之家,只因性好道,在五十多歲,機緣巧合得到一封道士的推薦信,他見識到廬山中的一位老人,老人正用手招來風作洗手的樣子。葛道人的心想這個人不是一般人,於是馬上拿出道士的推薦信拜倒在老人座下。老人說:“你來得太早了!你還有三十年的塵緣未了。這樣吧,我暫時給你經書一卷,法寶一件,你可以先去學習,三十年後再回來,我就可以傳你道法了。”葛道人問:“為什麼用手招風?”老人回答說:“像我這樣練成神仙的,燒飯不用火,洗澡不用水,招風是為了洗手。”然後引導葛道人出了山。回家后,葛道人學了那捲法術,可以降妖捉鬼。那個法寶其實是個鵝卵石,上面有道縫,很像人的眼睛,有光芒,可以自動一閃一閃,就像人眨眼睛。葛道人從不輕易拿給人看。
廖道士
廖明道士是杭州錢塘人,他募錢給聖帝廟立了塑像。為了提升自己道觀的香火,他私下串通了個無賴。塑像開光那天,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圍觀。無賴按照計劃走進廟裡,昂然坐在聖帝像的旁邊對著塑像辱罵,眾人都看愣住了。廖道士對大家說:“讓他這樣胡鬧,肯定會有報應的。”過了沒多久,無賴感到五臟俱裂,在地上打起滾來,七竅流血而死。眾人都嚇住了,信以為真,於是聖帝廟香火大盛,道士因此致富。後來因分贓不均,同夥舉報廖道士毒殺無賴。官府查驗無賴屍骨,屍骨果然是青黑色的。
圓智大師
圓智大師是善覺寺方丈,平時很受徐四尊敬。徐四家境貧窮,和哥哥嫂子住一起。一天夜裡他遇到一位攜帶金銀扮成男裝的女子,女子央求其收留,徐四於心不忍便把她留在家中,自己跑到善覺寺與“高年有道”的圓智大師商量,大師建議:“這個女子一定是大戶人家的小老婆,不知什麼原因私奔。你留她肯定會惹麻煩,拒絕她又不忍心,你不如就在我的廟裡呆到天亮,白天再回家也不遲。”徐四應允。可是圓智的弟子聽到了這件事後,動了歪心思,他偽裝成徐四回家的樣子,開門滅燈入房,爬上炕抱著女子睡在一起。最終,值宿歸來的徐四的哥哥因誤會是自己的妻子與弟弟通姦而將二人殺死。后真相大白,徐四用女子的錢財將女子殮葬。
蔡書生
蔡書生是一位不信邪的讀書人,他在杭州北關門外買了一座鬧鬼的房子。家人不敢入住,他便一個人秉燭夜讀。到了半夜,只見有一個女子飄然而來,脖子上系著紅綢子,向蔡書生盈盈拜下,隨後在房樑上系了一根繩子,伸著脖子就套進去了。蔡書生絲毫沒有害怕的表情。那女子又系了一根繩子在旁邊,向蔡先生微笑招手,蔡先生伸了一隻腳進去,美女笑著說:”您錯了呢。”蔡先生微微一笑:“是你錯了才有今天,我可沒有錯!”女鬼聽完大哭,又一次深深拜倒,飄然而去。從此以後,這間房子再沒有發生怪異的事情。
趙李二生
趙、李二人是廣東人,在番禺山中讀書。端陽節日,趙某父母送來酒食,他們一起吃喝很開心。到二更天,他們聽到敲門聲,開門看也是一書生,穿戴很整潔,書生解釋說:“相距十里遠,敬仰兩位的高尚仁義,願來結交。”趙李二人請他入坐,書生言談很有趣。他先論科舉的事,后談到古文詞賦,說得有條有理,趙李自以為不如。最後論到仙佛,趙某素來不愛聽而李某很信,書生因此極力辨解確實有,並且說:“想見佛嗎?這是頃刻間的事。”李某很願意試試。書生取桌案和茶几相疊高五尺左右,坐在上面,不一會兒有旃檀之氣飄蕩四周,隨後他取身上的絹帶作成圈,對趙李二人說:“進入圈中,就可以見到佛了。”李某信的很虔誠,見圈中有觀音、韋馱,香煙飄渺,就想把頭伸入圈。而趙某看到的是獠牙青面、吐舌一丈多的怪物在圈中,於是大叫起來,家人都闖進來看。李某如夢醒一樣,雖然掙脫,而脖子已有傷,書生已經不見了。兩家人都認為這山裡有邪,不可讀書,勸各自回家。第二年,李某考中舉人,會試連續成功,出任廬江知縣。然而最後他被彈劾,自己上吊死了。
人蝦
“人蝦”不是一種蝦類,也不是什麼妖怪。相傳明朝滅亡后,有一遺老宣稱要為亡明殉節,但又害怕死於刀繩水火。於是自稱效法信陵君,嗜酒狎妓。誰知過了好幾年他都沒有死,人卻變得駝背彎腰,身材傴僂像只熟蝦,被人取笑為“人蝦”。
狐生員
狐生員頭戴方巾,腳穿紅鞋。它本是一隻野狐,努力學習天文地理,通過了天山娘娘的考試,后被錄取為生員。有一天它跑到總督趙襄敏公的房間請安,趙襄敏公非常害怕,但又覺得好笑。狐生員勸趙公說:“你們是貴人,可惜不學仙。像我等學仙最難,先學習人形,再學習人話,學人話者,先學鳥語,學鳥語者,又必須學完四海九洲的鳥語。無所不能之後才能說人話,以此成人形,這其中功夫已經五百年了。人學仙比較異類學仙少去五百年的功夫之苦,如果貴人、文人學仙,相比較凡人又省了三百年功夫之苦,大概學仙者千年成仙,這就是定理。”趙公喜歡它講的話,就在第二天打開西樓門讓給了他。
犼
犼是殭屍所變,據說是佛的坐騎。有人晚上趕夜路,看到一具屍體從棺材里爬出來,他知道那是殭屍。等到殭屍走遠后,趕路人就把棺材填滿了石頭,然後登上一座農家樓房暗中觀察。四更天時,殭屍手裡抱著一個東西踏步回來了。可是棺材被填滿,殭屍睜大雙眼瞪著周圍,目光很瘮人。它發現樓房上有人,於是跑過去想上樓,但是殭屍的腿太僵硬,不能爬樓梯,它憤怒地把樓梯拆了。趕路人嚇得魂飛魄散,順著一棵樹落到地面,狂奔后鑽入了河裡。追趕過來的殭屍在河岸踟躕良久,哀嚎起來,三躍三跳,化作獸形離去,地上落下的遺物是一具孩子的屍體,已經被啃食一半。有人說:“殭屍有一定修為後會變成旱魃,再變即為犼。犼有神通,口吐煙火,能與龍斗,所以佛把它當成坐騎用以鎮壓。”
關東毛人
關東毛人有兩丈高,全身覆蓋著紅毛。它把挖人蔘的許善根捉到一個山洞,洞里虎骨、鹿尾、象牙等森森然堆積如山。許善根害怕極了,但他沒發現毛人有加害他的意思。毛人用打火石生起一堆火,取來水倒在鍋里,把肉煮熟了給許善根吃。第二天天剛亮,毛人帶著一張弓、五支箭,抱著許善根來到一處絕壁下,把他綁在一棵大樹上。許善根非常害怕,以為他要把自己射死。一會兒,老虎聞到生人的氣味,都從四面爭相跑來。紅毛人趁機射死老虎,又給許善根鬆了綁,抱著他、拽著老虎回去,還像昨天一樣把肉煮熟了給許善根。許善根這才明白紅毛人是拿自己當誘餌。這樣過了一個多月,許善根平平安安的,毛人竟然也很肥胖了。有一天,許善根想家心切,他跪在紅毛人面前哭著磕頭,用手不停地指著東方。毛人也留下眼淚,又把許善根抱到他先前挖人蔘的地方,指給他回家的路,還告訴他哪些地方有人蔘,好像是在報答許善根。
因果報應、懲惡揚善
《子不語》中的故事大多是記述鬼怪神奇之事,尤其以鬼故事為最多。這些故事,大多宜揚一種因果報應、懲惡揚善的思想。比如《旁觀因果》這個故事就通過一個秀才之眼看到:賣花叟王某與擔糞者爭道,誤推擔糞者,使擔糞者失足摔死;十六年後擔糞者投胎為李氏兒,擲石子誤中王叟,又使王叟失足摔死。同一地點、同一方式而亡,真可謂因果報應“無絲毫舛錯”。故事確實顯得荒唐至極。又如《陰陽山》,則把一個人在陽世的善惡與冥世的獎懲結合在一起:“人居心坦白,公正無私者,則見此大道可行;巧詐欺偽者,則自投荊棘,徒受折磨。”在陽世為惡者,則用“陰陽火剿除惡類,繼以罡風揚其渣滓,落于山則為蟲介,人於水則為魚蝦”。行善之人,“則有善路去也”。類似的荒唐故事在《子不語》中佔有較大的比例。這類因果報應、懲惡揚善的故事,儘管在客觀上有勸人為善、淳化社會風氣的作用,但它們宣揚了封建迷信,讀者今天讀它,應該予以充分的注意。
揭示封建官僚的腐朽黑暗
《子不語》刻畫了眾多的封建官吏,有的特別殘暴。如《全姑》中的縣令,為了自己的名聲,把一對犯“風流小過”的少男少女,一個活活打死,一個毒打后賣為人妾。這位縣令還公然振振有詞地說:“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陳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錢。”好像他草管人命,是為了避“好色”、“得錢”的嫌疑。因此,作者借劉孝廉之口,憤怒地指出:“為父母官,以他人皮肉,博自己聲名,可乎?”對這位“自負理學名”的縣令予以了有力的鞭笞。有的官吏枉殺無辜,不是為了名,而是為了陞官發財,如《懸頭竿子》中的寶山縣令,因當時有“拿獲強盜者,破格超遷”的規定,就將一個“打鬧”的案子改成“獲盜”的案子,自己升為安慶知府,而六個無辜者卻被斬首示眾。更可笑的是《江都某令》中的縣令,本來他已經因事離縣,並委託了代理的人,但他途中聽說縣裡死了人,又連夜趕回,想盡辦法,敲詐了喪家七千兩銀子才作罷。另外,像《張趙鬥富》等故事則是揭露封建統治階段的窮奢極欲。同知張灝請河台趙世顯飲酒,張燈六千盞顯富;而趙世顯回請張灝,則懸燈萬盞,使張大慚。在他們眼裡,金銀財寶,珍奇古玩,如同無有,毫不珍惜,可以說是奢侈至極。像這類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貪婪、虛偽、奢侈的故事,在《子不語》中還有很多,如《一字千金一咳萬金》《真龍圖變假龍圖》等。這些故事從各個側面勾畫出了封建官吏的醜惡嘴臉,至今仍有認識價值。
揭露佛道的弄虛作假
由於《子不語》是“廣采游心駭耳之事”,所以,關於道士、和尚的故事較多,作者對道士、和尚是既有肯定、讚頌,又有否定、揭露。從作者主觀上來說,則是不很相信神佛的。他曾說:“吾之官不擇日,葬親徙宅不用形家言,而未嘗遇患;不學仙佞佛而年登大耄。”他這種“不學仙佞佛”的觀點反映在《子不語》中就是對道士、和尚的弄虛作假行徑的揭露。在《煉丹道士》和《道士取葫蘆》中,作者寫兩個道士故弄玄虛,騙人錢財。而《鴆人取香火》則寫道士廖明,先買通無賴侮慢聖帝,然後用毒酒毒死無賴,以此證明聖帝的靈驗,從而騙得香火。無獨有偶,僧人同樣有類似的騙局,如《凡肉身仙佛俱非真體》中的廣西永州某寺廟就演出了一場“活佛升天”的鬧劇。原來眾僧將一個和尚弄死,然後用一根三尺多長的鐵釘將和尚固定在蓮花座上,準備用火焚化,造成活佛升天的假象,結果真相大白,眾僧也被置之於法。由於佛教長期宣傳所謂的佛的極樂世界,使一些愚民深受其毒,造成一些慘劇。比如《盛林基》中的樂安縣民盛林基竟將自己所愛的母親和妹妹砍死,並刀斷母、妹二人之頭,供奉几上,說:“送他兩人到極好處去成佛,我不過盡孝道耳。”殺死親愛者是盡孝道,可笑之至,愚昧之至,可見封建迷信毒害人的靈魂是何等之深。
反映世風日下、騙術盛行的狀況
《子不語》中寫騙術的故事比較多,而且這部分故事不是寫鬼神,而是寫現實中的真實故事。如《奇騙》是寫騙子利用人愛佔小便宜的弱點,策劃了一個周密的騙局,用假銀換得了真銀,並使受騙者無話可說。《偷牆》則寫騙子利用受騙者不懂滿語的弱點,用別人的牆騙去大筆銀錢。類似的故事還有《騙人蔘》《偷靴》《騙術巧報》等。像這類騙術,大多是利用受騙者的某種缺陷而行騙,很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子不語》中的另一類騙術就更為殘忍,更不易被人識破。如《狗熊寫字》,實際是騙子用殘忍的手法將人變成狗熊,讓這個人為他賺錢。《唱歌犬》也是如此,騙子將小兒變成狗,讓他賣唱。為了賺錢,不惜把人變成動物,不惜犧牲別人的幸福乃至性命,可見這些騙子的心地是多麼殘忍,可見當時的世風是多麼低下。
抨擊程朱理學,嘲諷鄙陋習俗
袁枚在他的詩文中對漢儒和程朱理學進行過抨擊,甚至在《偶然作》一詩中宣稱:“《六經》盡糟粕。”他的這種觀點在《子不語》最長的小說《麒麟喊冤》中表現得更為明確。在這篇作品中,作者通過仙人之口抨擊了漢儒,說他們的註疏錯誤百出,然後又說宋儒也不足取,而“今之儒生,皆宋儒之應聲蟲也”。接著,又抨擊了時文八股,說時文八股是“腐爛之物”、“惡模樣”。最後,又嘲諷了考據講學,認為考據講學是“胸中無物”的表現。作者對漢儒、宋儒的否定,對時文八股的批判,對考據講學的嘲諷,雖然有時顯得有點過分,但都是針對當時的不良風氣的,是對當時的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文風的抨擊,是對腐朽的科舉制度的抨擊,因此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作者時常在小說中抒發個人的見解,對現實的鄙陋習俗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比如《裹足作俑之報》就對婦女裹足這一陋習進行了否定。書中寫道:南唐李後主“宮中行樂,以帛裹其妃窈娘足,為新月之形。不過一時偶戲,不料相沿成風。世上爭為弓鞋小腳,將父母遺體,矯揉穿鑿,以致量大校小,婆怒其媳,夫憎其婦,男女相貽,恣為淫褻。不但小女兒受無量苦,且有婦人為此事懸樑服鹵者。”書中指出了裹足的極大危害,對當時風行的裹足習俗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在封建習俗盛行的時期,對裹足習俗的否定是一種大膽的見解,有積極的意義。
鬼並不可怕
《子不語》作為志怪小說,其中出現的最多的形象便是鬼的形象,而每一個鬼的形象,都是作為人的形象的陪襯。《子不語》中的鬼的形象不僅不可怕,有時候反而可笑、可悲、可憐。歸根結底,作者寫鬼的目的都是為了寫人。在人與鬼的糾葛中,表現的是鬼的“宛若常人”和人的“心懷鬼胎”。如《趙大將軍刺皮臉怪》《鬼畏人拚命》《陳清恪公吹氣退鬼》《葉老脫》《捉鬼》等等,說明鬼怪並不可怕,只要膽大、身正、有勇有謀,人是可以戰勝鬼的。
寫作手法
在寫法上,《子不語》文筆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且章法多變。有的情節曲折,一波三折,如《官癖》寫一個死太守仍然大過官癮,上堂理事,拒不讓位,新太守點破他有“官癖”,並佔據堂上不讓,死太守無可奈何,“長嘆一聲而逝”;有的意蘊深遠,警策逼人,如《誤嘗糞》以一群人的心態變化為線索,寫他們吃了河豚之後,認為中毒,就各飲糞清一杯來解毒,後來知道只是一場誤會,都悔不當初。
有的敘事委婉,撲朔迷離,如《三姑娘》寫捕撲梁守備受上司提督的命令來捉三姑娘,梁到三姑娘所在妓所,發現三姑娘與一少年飲酒,併入寢,見到梁,三姑娘很從容,對應自如,並讓少年先從地道逃走,還宴請梁的隨從,直至天明才隨梁行。快到提督府時,提督令人傳諭:“訪聞不確,作速釋放。”這時,三姑娘的侍婢已來人接迎,讓人玩味再三。《紫姑神》《醫妒》《骨精》等,一目了然,別具一格。還有的形象生動,境界空靈,近於傳奇,如《鬼畏人拚命》寫人的大膽和魯奔,《陳清恪公吹氣退鬼》寫人與鬼的鬥智斗勇,《鬼寶塔》寫境象的飄忽凄清等。《子不語》大多是些進步之作,但是也有些宣揚了封建倫理道德,糟粕也不少,有的內容淫誨,下筆輕率。
鬼的形象
《子不語》描寫與鬼有關的故事很多,佔有全書很大篇幅,鬼經常出現的原因與其他志怪小說相似:因怨復仇和無故擾人。
從因怨復仇的鬼形象分析,鬼所要復仇的對象首先是將這個曾經為人的“鬼”製造為“鬼”的始作俑者。也就是說,鬼是由人製造的,這類鬼的形象在《子不語》中有多處體現,比如《七盜索命》《紅花洞》《波兒象》《李倬》《屍行訴冤》《冤鬼戲台告狀》《鬼魂攬棺告主人》《盜鬼供狀》等。其中《波兒象》中的冤鬼報仇是因為無辜被縊死,而縣令卻拿錢中飽私囊,因而報復縣令;《李倬》中的王經前世由於督學在考試中私收賄賂,導致他被黜落,最終憤激而亡,因而報復;《盜鬼供狀》中由復仇鬼抱住朱某大呼:“吾前世山東盜也,法當死,汝作郯城知縣,受我贓七千兩,許為開脫。定案時,仍擬大辟,死不瞑目。今汝雖再世,而吾仇必報。”可見其也是由於他人的貪婪而死後成鬼。這類故事批判了當時官吏貪贓枉法、為金錢泯滅了人性和道德,枉顧他人性命,只追求自己利益的行徑,相比這些腐朽無恥的人的形象,鬼的形象要乾淨善良得多。從中也可以看出,正是這些人的“病”,製造了會報復的“鬼”,而他們自己也終將為自己的“病”付出代價。其它批判人的醜惡行徑比鬼更甚的還有《蔣廚》《土地受餓》《城隍神酗酒》《地藏王接客》《閻王升殿先吞鐵丸》《藍姑娘》《荷花兒》《饒州府幕友》《枯骨自贊》和《鬼買行頭》。這類故事的共同特點就是鬼對當初將其殺害的人進行報復,而對其他人沒有惡意,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是合乎情理的,讀之不僅不會讓人感到害怕,反而會使人內心的“善惡終有報”觀念再一次加深,同時也會起到勸誡他人行善的作用。
對於無故擾人、害人的鬼,《子不語》中也提到很多,如《鬼弄人二則》《杜工部》《葉老脫》《塞外二事》《王將軍妾》《江軼林》《捧頭司馬》和《木姑娘墳》,對於這些不是由人的自身行為招致的鬼,讀之也不會讓人害怕,因為這些鬼都是出於某些人類的“病因”而害人,比如嫉妒、貪婪、虛榮、執念。其中《鬼糊塗》《鬼勢利》是直接用為鬼冠以人的糊塗和勢利的特性,《借絲綿入殮》便是由於鬼的虛榮而擾人,《窮鬼祟人富鬼不崇人》中的鬼是由於貧窮而擾人,《鬼妒二則》和《鬼入人腹》中的鬼是出於嫉妒擾人,《西國女怪》中的鬼只因好色和好奇而擾人,《門夾鬼腿》中的鬼擾人的目的更為直接,只是為了一頓飽食。
清代周中孚:“是編所記,皆游心駭耳之事,為語怪之尤,多得自傳聞,故失實者甚眾。或文心狡獪,空際樓閣,且鄙褻猥瑣,無所不載,然亦有足資勸戒,可裨識見者在,惟當加以淘汰耳!”(《鄭堂讀書記》)
近代魯迅:“其文屏去雕飾,反近自然,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自題‘戲編’,得其實矣。”(《中國小說史略》)
近代蔣瑞藻:“風行一時,至今未替。吾觀其敘徐霞客事,以霞為崖,且謂不得於繼母,欲置之死。竟似並此公遊記,尚未寓目者,可怪也。其餘疵繆,猶不勝指。邵齊熊謂此書大抵道聽途說,而緣飾以己見,洵然。”(《小說考證續編》)
版本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收藏地 |
隨園刊本 | 清乾隆五十三年 | ||
隨園三十種本 | 清乾隆嘉慶間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
蓮溪書屋刊本 | 清乾隆嘉慶間 | ||
隨園刊續本 | 清嘉慶 | ||
美德堂刊本 | 清嘉慶二十年 | ||
排印隨園三十八種本 | 清光緒十八年 | ||
“清代筆記叢刊”石印本 | 民國 | 上海文明書局 | |
“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 | 民國 | 上海進步書局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上海錦章書局石印本 | 1914年 | 上海錦章書局 | |
嶽麓書社排印本 | 1985年 | 嶽麓書社 | |
申孟、甘林整理本 | 1986年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朱純點校《續子不語》單行本 | 1986年 | 嶽麓書社 | |
《袁枚全集》排印本 | 1993年 | 江蘇古籍出版社 | |
《筆記大說大觀》 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 1995年 |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 |
“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本 | 1996年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
崔國光校點本 | 2004年 | 齊魯書社 |
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