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羅峪鎮
叢羅峪鎮
叢羅峪鎮地處山西省臨縣西南部,屬典型的林業鄉鎮,三曲線和沿黃扶貧旅遊公路穿境而過。該鎮國土總面積70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4萬畝,其中紅棗林面積3.5萬畝;轄21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4852戶,19219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紅棗為主導產業,是呂梁市命名的“模範鄉鎮”和“平安鎮”。按照縣委、縣政府“一體兩翼”徠的發展戰略,叢羅峪鎮黨委、政府提出了“紅棗穩鎮、勞務富鎮、旅遊活鎮、科技強鎮、改革興鎮、依法治鎮”的工作思路,做強紅棗業、開發勞務業、搞活旅遊業,依法治鎮,全力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叢羅峪鎮地處臨縣西南部,屬典型的林業鄉鎮,三曲線和沿黃扶貧旅遊 公路穿境而過。其中紅棗林面積3.5萬畝;轄21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4852戶,19219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紅棗為主導產業,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00元;是呂梁市命名的“模範鄉鎮”和“平安鎮”。
按照縣委、縣政府“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叢羅峪鎮黨委、政府提出了“紅棗穩鎮、勞務富鎮、旅遊活鎮、科技強鎮、改革興鎮、依法治鎮”的工作思路,做強紅棗業、開發勞務業、搞活旅遊業,依法治鎮,全力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的生產環境,不斷提高其生活水平。一是飲水安全。累計投資800萬元,全鎮80%的村上了自來水。二是村村通、戶戶通工程。2006年實現了村級公路水泥硬化零的突破,現全鎮13個村累計硬化村通公路41.1公里,其中水泥路19.2公里、油路19.9公里、石砌路2公里,完成戶戶通磚路68.3公里,總投資2000餘萬元。三是沿黃扶貧旅遊公路開通鋪油工程。2005年起修通境內17.6公里沿黃扶貧旅遊公路,並全部鋪油。四是移民搬遷建設工程。2005年開始規劃移民工程,寨溝、劉家山、大河咀等自然村的村民已將新居移到黃河岸邊的天洪村和鎮政府所在地叢羅峪村,312戶,632人全部入住。五是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鎮在改善教學基礎設施方面總投資達150萬元,其中,中學綜合教學大樓100萬元,郭家塔寄宿制學校50萬元。六是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投資70萬元,新建鎮衛生院門診大樓一座,診療設備總投資達40萬元。七是投資180萬元修建蘆則溝800米護村河壩、叢羅峪1000米淤地河壩。
全鎮17531人中男女勞力6550人,常年外出務工者2000人,2006年全鎮外出勞務總收入達1000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2.4%。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659戶,739人建立貧困戶檔案,從2004年起在農村幹部中開始辦理農民養老保險,現已有15人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
2005年開始先後完成了機關、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和教育整頓,使黨支部班子、黨員隊伍素質都得了明顯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顯著增強;以村務公開、政務公開促進黨務公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效顯著,模範執行“三項制度”,推行陽光政務、村務、黨務,積極推進“星級支部”建設,全鎮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創一流業績的良好工作氛圍。
叢羅峪鎮紅棗
該鎮境內無任何礦產資源,但地處晉陝兩省交界的黃河大峽谷,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經過充分醞釀,大力宣傳,借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古廟會,
於2007年3月3日,在叢羅峪鎮舉行了“叢羅峪鎮真武山旅遊景點啟動儀式”。把叢羅峪真武山、寨上金龍寶殿、寨溝花石岩等歷史悠久的佛教勝地和獨特的自然景觀納入了旅遊範疇,叢羅峪的民俗旅遊業正悄然興起。
叢羅峪民俗旅遊
叢羅峪鎮地處臨縣西部,瀕臨黃河,與陝西佳縣,隔黃河相望,屬黃土丘陵溝壑地貌。紅棗總產量514萬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1783萬元,人均年收入921元。該鎮交通便利,油路直通縣城,村村通上了程式控制電話。
叢羅峪鎮有“天下紅棗第一鎮”的美稱:一是栽培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二三百年前,當地群眾就開始人工栽培,二是紅棗產量大。全鎮棗林面積35800畝,佔耕地總面積的90%,正常年景紅棗產量可達1000萬公斤,光紅棗一項收入就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5%以上;三是紅棗質優。經專家測定,紅棗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叢羅峪鎮的紅棗資源能夠發展成為現今的規模,一方面得益於市場規律中價格的槓桿作用;另一方面得益於科學的決策。首先制定了正確的發展戰略。兩屆黨委、政府都把“以棗興農求發展,科技興鎮促轉變”作為興鎮富民的發展戰略,把紅棗產業作為全鎮的“龍頭產業”來抓,作為全鎮經濟大舞台的“重頭戲”來唱,充分利用農田三項基本建設大搞紅棗林營造,7年累計新發展紅棗林1.6萬畝,為紅棗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叢羅峪鎮
徠三、加大力度搞“硬體”。1998年油路工程竣工直通縣城;1999年程式控制電話安裝完畢,全鎮33個村全部開通,信息準確而快捷,為全鎮紅棗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四荒”治理政策優惠。他們認真貫徹中央及省地縣關於“四荒”治理的意見和辦法,結合本鎮實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一包50年,誰投資誰受益,集體不得干預。從而創造了“股份制”承包“四荒”的治理模式。累計治理“四荒”面積8000畝,營造紅棗林約12萬株。
天洪村,郭家塔村,劉家山村,下馮家山村,王家嶺村,紅岩窪村,大王家莊村,小腿溝村,劉家塔村,麻塔村,大王家塔村,小王家塔村,叢羅峪村,下峁村,寨則溝村,中庄村,葫蘆旦村,寨溝村,堡則峪村,郭家山村,南塔村,頁嶺上村,寨上村,楊家山村,上馮家山村,馬家山村,瓦窯塔村,庄頭村,蘆則溝村,店焉村,楊家坡村,柏嶺集村,興仁里村。
(1)臨縣叢羅峪鎮紀委紮實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一是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利用一年一度廟會人員流動頻繁的有利時機,通過傳單、標語、廣播等形式,將黨的富民、惠民政策宣傳到戶,落實到戶。二是輪流值班接待群眾。群眾反映的20多件矛盾糾紛問題全部落實解決。三是加強黨員幹部管理教育。對少數黨員幹部“紀律鬆弛”、“作風不實”的行為及時糾正教育。四是完善信訪制度。通過完善《首問責任制》、《領導接待制》、《幹部下訪制》等制度,拓寬信訪渠道,做到了有訪必接,有問必答,有事必辦。五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農村財務全部實行村財鎮代管,報賬員制度。
(2)呂梁地區臨縣叢羅峪鎮瓦窯塌小學簡陋的校門
2003年9月,紙糊的門窗千瘡百孔、石砌的牆壁四處漏洞、泥糊的窯頂破敗不堪……這幾間已建了30多年的破窯洞,是呂梁地區臨縣叢羅峪鎮瓦窯塌小學的教室。廁所和圍牆是土堆的,唯一的體育器械是搭在兩棵樹間的長鐵棒,黑板擦是舊鞋刷,上下課鈴聲則出自一隻銹跡斑斑的口哨。一些貧困縣市儘管仍有為數不少的危房小學,卻將大部分資金用於建設初中,造成部分農村小學年久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