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科技

癮科技

癮科技(Engadget)是一個關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流行科技網誌與播客。該網站曾贏得多個獎項。現時Engadget擁有七個不同網站,全都以各自的員工同時地運作,以各自的語言覆蓋全球不同地方的科技新聞。美國的Engadget網站於2006年8月25日發出第20,000個新聞。

介紹


癮科技
癮科技
Engadget 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科技小玩意和電子消費品博客。2004年由彼得·羅傑斯(Peter Rojas)與賴安·布洛克(Ryan Block)共同創辦成立,同年得了博客大獎,以後每年都不落空。現在它是Weblogs Inc的一部分,很多網站都將其鏈接作為預設RSS源,有英語、西班牙語、日語和中文版。 Engadget是Weblogs, Inc.成員之一,一個擁有超過75個網誌的網誌網路,其中包括了Autoblog與Joystiq,之前亦包括了Hack-A-Day。2005年Weblogs Inc.被AOL收購。Engadget的總編輯是Ryan Block。

創始人


創始人彼得·羅傑斯
現年:33歲
創建時間:2004年
創建經過:
彼得·羅傑斯 曾是科技博客Gizmodo的創始編輯。2004年因公司拒絕羅傑斯希望獲得公司部分股份的要求,一氣之下,羅傑斯離開了Gizmodo並在當年3月與Weblogs聯手創建了另一家數碼消費品博客網站Engadget。在創建和發展Engadget的過程中,羅傑斯並沒有簡單複製Gizmodo。而是力求“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提供第一手的數碼產品最新圖片、資訊,並深入第一線進行採訪和報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 Engadget就讓Gizmodo黯然失色。今年9月,Engadget的獨立訪問者人數已經接近1000萬人,而Gizmodo為800萬人。風險投資者預計,兩家網站的價值都在3000萬美元到5000萬美元之間。
目前,Engadget擁有七個不同網站,全都以各自的員工同時地運作,以各自的語言覆蓋全球不同地方的科技新聞。Engadget有日語與中文(繁體及簡體)、波蘭文、德文和韓文四個版本,內容主要為翻譯英文主站的文章為主。最高的記錄為,美國的Engadget網站於2006年8月25日發出第20,000個新聞。

網站特點


Engadget 是一個專註於數碼產品報道、評測的博客,與其他數碼類站點不同,在Engadget 上可以看到很多新奇古怪的數碼玩意和編輯寫的評測性文章。這種評測性質的文章對於讀者全面了解一個產品很有幫助。值得稱讚的是,Engadget 提供了中文版內容,而且更新同樣迅速、及時,新聞幾乎與主站同步。

網誌


自2004年3月開始,Engadget每天更新數次電子玩意與消費電子產品的文章。它亦張貼關於電子世界的流行小道消息,加上每周一次的播客Engadget Podcast,以覆蓋一周以來的科技與電子玩意的新聞及故事。
由其創立開始很多作家曾為Engadget、Engadget Mobile與Engadget hd寫作或寫稿,包括高知名度的Blogger、分析家與專業新聞記者。那些作家包括了Jason Calacanis、Paul Boutin、Phillip Torrone與Susan Mernit。
癮科技
癮科技
Engadget曾被提名多個獎項,包括2004年的Bloggie最佳科技網誌 與2005年的Bloggie最佳電腦或科技與最佳團隊網誌;Engadget贏得了Weblog Awards的2004年與2005年最佳科技網誌。
Google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與許多其他RSS閱讀器一樣,將Engadget加到默認的RSS饋送,最新的文章會顯示到所有用戶的電子郵箱頂部。
Engadget最開始時在其網站放置woot的廣告,為當時剛起步的小公司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客戶基礎。

語言


為了增加讀者人數該網誌數種語言擁有包括了西班牙語、日語與中文(繁體及簡體)、波蘭文、德文和韓文。內容主要為翻譯英文主站的文章為主。如該網誌不斷在世界各地增加名聲,語言的數量很有可能會增加。
中文(繁體)在2005年7月1日開站。

播客


Engadget的播客於2004年10月啟動,由Phillip Torrone主持,一個Makezine的作家與網誌Make的資深編輯。他主持了22集播客直至Eric Rice接替。Eric Rice因其自己名為The Eric Rice Show的播客而聞名,同時他亦為Weblogs Inc.製作播客。Eric主持與製作4集播客直至該節目被Peter Rojas與Ryan Block接管。在兩人主持與製作(38集)約二十集Engadget僱用了播客製作人Randall Bennett,成為Engadget與Weblogs, Inc.的重要媒體製作人直至2006年5月。
癮科技
癮科技
該播客的討論話題為科技相關與該周科技世界所發生的事件。該節目一 般每周一次,每次半到一小時,不過偶爾會被一些事件中斷,如每年一次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與電子娛樂展覽(E3),於事件發生時播客會每天廣播以覆蓋電子玩意的最新消息。最近的特別版播客為Engadget的lovecast與一個聽眾的語音信箱播客。
最近該播客受到贊助。作為對贊助商的回報會在節目中被提及。播客主持會放節目初、中段與結尾時提及贊助商。贊助商包括Best Buy、尼康與最近的嘉實多
Engadget播客可以RSS饋送通過iTunes訂閱或可於該網站上選擇下載MP3、Ogg、AAC或m4b格式。m4b版本提供有關當前話題的圖像,可放iTunes或相容的播放器上顯示。

歷史


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證明了它的威力:它向蘋果店員工們發出了一封聲稱來自蘋果公司的郵件,通知他們iPhone發布日期將推遲,這個小把戲令蘋果的股價在幾分鐘內就跌了3%。
北京時間2008年7月23日消息,據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報道,數碼及消費電子產品網站癮科技(Engadget)的總編賴安·布洛克(Ryan Block)近日已證實將辭職創業。
離職后,布洛克將與Engadget前總編彼得·羅傑斯(Peter Rojas)共同創業,公司名稱尚未公布,主要關注消費電子領域,並可能提供論壇和一些社交網路功能。
至於公司名稱,有細心人發現,在布洛克所擁有的39個域名中,唯獨“Devixe”同時註冊了.com、.net和.org域名。有業內人士據此猜測新公司名稱可能為“Devixe”。
關於布洛克的接班人選問題,由於執行總編喬西·弗如林格(Josh Fruhlinger)正在掌管AOL科技網路,包括Switched、TUAW、Download Squad和Engadget,因此最有可能的接班人是高級副編輯約書亞·托普斯凱(Joshua Topolsky)。
AOL與癮科技團隊分手
4.2011年6月28日,engadget繁體中文站與癮科技(Cool3C)無預警拆夥,原癮科技繁體中文站更名為“Engadget中文版”,並由香港編輯接手
原癮科技團隊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美國線上公司(American Online,簡稱AOL)終止合約。對此,原癮科技團隊編輯群表示,在沒有任何預先告知和溝通協調下,於今日(6/28)只透過AOL法務單方信件通知的方式取消許可權,有損兩造雙方的在經營Engadget中文版網站之信任關係,更忽視廣大讀者群的閱讀權益。
事實上,原癮科技團隊從2005年起獲授權經營Engadget中文版網站,從2005年7月流量頁數僅十萬至2011年月流量頁數已破千萬,單月不重複使用人數(Unique Vistor)已破一百二十萬人,其經營績效斐然,為台灣地區流量最高單一部落格網站,亦是AOL公司於亞太地區經營績效最好之分眾內容網站。
參與超過六年資歷、為Engadget中文版創始編輯吳顯二表示:「從2005年以來,除了07至08年AOL北京辦事處的協助以外,AOL對Engadget中文版的支援本就不多。從內容在地化的調整、和科技產業界關係的建立以及各種為Engadget中文版舉辦的活動,都少有AOL的官方支援。」
博客邦於2010年5月取得癮科技商標權,從今日起正式推出癮科技網站.cool3c,並與engadget中文版正式切割,未來Engadget中文版任何的聲明將與癮科技無關。原Engadget中文版團隊編輯楊鈞傑,並不參與癮科技團隊,爾後楊先生在媒體產業任何作為和聲明,都與博客邦和癮科技無關。
根據權威網際網路收視率分析機構comScore MediaMetrix 五月份數據指出,癮科技網站流量於台港已超過50萬不重複訪客(見附件),其內容包含系列子網站癮車報、好科技、Android中文資源站、大人物、癮遊戲和好簡單影音頻道,提供更豐富在地化內容以饗讀者,期待讀者支持更在地的癮科技網站。

iOS軟體


基本信息

軟體名稱:癮科技
癮科技
癮科技
英文名稱:Engadget
軟體類型:新聞,閱讀
軟體版本:2.4.0
軟體語言:英文,西班牙語等
軟體大小:6.70 MB
軟體現價:免費(請以iTunes實時價格為準)
支持系統:需要iOS 4.3 或更高版本
支持終端:與 iPhone、iPod touch、iPad 兼容,已針對 iPhone 5 進行優化。

軟體介紹

《癮科技》是一個關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流行科技網誌與播客。該網誌曾贏得多個獎項。現時癮科技擁有七個不同網站,全都以各自的員工同時地運作,以各自的語言覆蓋全球不同地方的科技新聞。讓你輕鬆了解世界科技。

違反商標


2006年前期Engadget報道他們的名稱被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購物中心中一間與其名字相似的店鋪所盜用而成為受害者。

讀者集會


Engadget於不同城市主持讀者集會,參加為完全免費而且會分發獎品。曾舉辦的地點包括紐約、冰島華盛頓舊金山阿姆斯特丹西雅圖波士頓

資深編輯


Peter Rojas
Ryan Block
Cyrus Farivar
Evan Blass

投稿編輯


Josh Fruhlinger
Donald Melanson
Paul Miller
Darren Murph
Thomas Ricker
Chris Ziegler
Ross Rubin
Stan Horaczek
Matt Burns
Conrad Quilty-Harper
Benjamin Heckendorn
Sean Hollister
Darren Murph
Joshua Topolsky,
Joanna Stern
Nilay Pa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