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榮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下轄鎮

東榮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東榮村得名。位於東經111.20,北緯23.29。地處藤縣北部,距縣城約60千米,東與平福鄉接壤,南與太平鎮相鄰,西與大黎鎮及平南縣同和鎮接壤,北與蒙山縣陳塘鎮交界。常住人口22368人(2020年)。

歷史沿革


1960年由太平公社、秀成(大黎)公社劃出部分成立坡頭公社,1963年改稱坡頭區,1968年公社駐地由坡頭遷往東榮村,故名。1984年改稱東榮鄉,1997年根據桂政函〔1997〕72號文件改為東榮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藤縣東榮鎮地處亞熱帶丘陵地段,境內山巒起伏,林木茂盛,河流縱橫交錯,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水利資源。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10~130米左右,最高點上峽村高山頂海拔812米,最低點三江水口海拔40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內降雨多集中於汛期的4至9月份,約佔全年的75%,夏秋季多暴雨及颱風。

水文

境內有大同河、大水江流過。大同河流經東榮鎮的護安、昨雅及三江村;大水江流經夏垌、華安、甘塘、上峽、坡頭、均常、東榮、大帶、思排及三江村,並在三江村與大同河匯合,全長20千米。轄區內有三江、坡頭、紅旗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9725Kw。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低溫、霜凍、雷擊等。

自然資源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水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汛期流經東榮的河流量最大為3000m/s;森林面積16308.5公頃,覆蓋率76.5%。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夏垌、華安、甘塘、上峽、坡頭、均常、東榮、大帶、楊垌、思排、三江、昨雅、護安等13個村民委員會及1個東榮社區。
村民委員會
夏垌華安甘塘上峽
坡頭均常東榮大帶
楊垌思排三江昨雅
護安   
社區
東榮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9620人,其中農業人口38421人,非農業人口1199人,城鎮化率3%。總人口中,男性21771人,佔55%;女性17849人,佔45%;18歲以下 10209人,佔28%;18~35歲12754人,佔32%;35~60歲12202,佔30%;60歲以上4455人,佔1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9426人,佔99%;其他少數民族188人,佔總人口的1%。2011年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7.08‰。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6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5.5千米。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33044人,總面積209.31平方千米。
2021年7月,藤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榮鎮常住人口22368人。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1.959萬畝,人均0.49畝,以種植水稻、蔬菜、木薯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37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0.3%。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萬噸,人均581.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西瓜。
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64萬畝,產量1.68萬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芹菜、空心菜、萵筍、土豆、苦瓜、絲瓜等。畜牧業為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2萬頭,年末存欄1.299萬頭;牛飼養量0.198萬頭,年末存欄0.14萬頭;家禽年飼養量55.75萬羽,出欄13.27萬羽。

工業

以鑄造、木材加工、建築材料、電站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273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8.8%。

商業外貿

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0.95億元,比上年增長8.5%;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06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生產區生總產值4.51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5%;地方財政稅收收入369.2萬元,增長了25%;2011年末,轄區內共有一個金融服務機構:廣西農村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0.64億元,比上年增長800萬元。

文化


風土人情

以糧食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為副食;有喝茶等習慣,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三月三吃黑米飯、黃米飯;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貼對聯、放鞭炮等。

土特產品

瓜坪山煙及石垌茶葉。

交通


東榮鎮交通比較方便,國道321線桂林市至梧州公路經過全鎮8個行政村,里程22公里,沿321線北上可直達區內柳州、桂林,南120公里直達梧州、廣州等地。縣道大黎、寧康至東榮、佛子至燕灘公路在橋頭開發區與321國道線相連。距梧州市火車站150千米。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廣播電視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處,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1.5萬冊;夏垌新村為梧州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之一;有思排、護安古民居2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15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1所,在校學生3371人,專任教師19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856人,專任教師5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均達86%以上。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69450元,比上年增長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3.6%,比上年增長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級衛生院1個,門診部(所)1個;村級衛生室13個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個;有床位22張,每萬人擁有病床6張;固定資產總值17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2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7人。
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491人次。13個村村民35893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5%。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廣播電視

現有閉路電視用戶362戶,入戶率0.09%。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戶,人數52人,支出96420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55元,比上年增長3%;醫療救助133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44戶,人數2461人,支出183.72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50元,比上年增長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6.7萬元,比上年增長16%;五保村9家,農村五保人員入住72人。有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事務所1個(2011年11月掛牌成立),2011年末,全鎮參保人數5790人,參保率15.6%;60歲以上共3268人領取養老金898700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所1處,郵政業務總量4萬元,其中純收入1.5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行3.6萬份。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戶0.21萬戶,電話普及率5%;行動電話用戶0.86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04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50萬元。

旅遊


風景點

主要旅遊風景點有上峽三角灣、坡頭爽頭瀑布、思排及護安古民民居、均常古榕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