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蠶

地蠶

地蠶,中藥名。為唇形科水蘇屬植物地蠶Stachys geobombycis C. Y. Wu的塊莖。分佈於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廣東及廣西等地。具有益腎潤肺,滋陰補血,清熱除煩之功效。常用於肺結核咳嗽,肺虛氣喘,吐血,盜汗,貧血,小兒疳積。

入葯部位


塊莖。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肝、脾經。

功效


益腎潤肺,滋陰補血,清熱除煩。

主治


用於肺結核咳嗽,肺虛氣喘,吐血,盜汗,貧血,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9-15g;或燉豬瘦肉服。

採集加工


秋季采,洗凈,鮮用或蒸熟曬乾。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根莖橫走,肉質,肥大,在節上生出纖維狀鬚根。莖直立,四稜形,具四槽,在稜及節上疏被倒向疏柔毛狀剛毛。莖葉長圓狀卵圓形、長4.5-8厘米,寬2.5-3厘米,先端鈍,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有整齊的粗大圓齒狀鋸齒,上面綠色,散布疏柔毛狀剛毛,下面較淡,主沿脈上密被余部疏被疏柔毛狀剛毛,側脈約4對,上面不明顯,下面顯著,葉柄長1-4.5厘米,密被疏柔毛狀剛毛,腹平背凸;苞葉變小,最下一對苞葉與莖葉同形,較小,披針狀卵圓形,先端鈍,基部圓形,具短柄或近於無柄,上部苞葉微小,菱狀披針形,通常比萼短,邊緣波齒狀,無柄。輪傘花序腋生,4-6花,遠離,組成長5-18厘米的穗狀花序;苞片少數,線狀鑽形,微小,長不及0.5毫米,早落;花梗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倒圓錐形,細小,連齒長5.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及具腺微柔毛,內面無毛,10脈,明顯,次脈在花萼基部多少明顯,萼筒長4毫米,齒5,正三角形,等大,長1.5毫米,邊緣有具腺微柔毛,先端具胼胝尖頭。花冠淡紫至紫藍色,亦有淡紅色,長約1.1厘米,冠筒長約7毫米,圓柱形,等粗,外面在上面被微柔毛余部無毛,內面近基部1/3處有水平向微柔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長圓狀卵圓形,長4毫米,寬2.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無毛,下唇水平開展,輪廓卵圓形,長5毫米,寬4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在中部散布微柔毛,3裂,中裂片最大,長卵圓形,寬1.5毫米,側裂片卵圓形,寬約1.5毫米。雄蕊4,前對稍長,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花絲絲狀,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藥卵圓形,2室,室略叉開,其後極叉開。花柱絲狀,略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杯狀。子房黑褐色,無毛。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產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廣東及廣西;生於荒地、田地及草叢濕地上,海拔170-700米。

藥材性狀


塊莖呈紡錘形,兩頭尖,長2-5cm,直徑3-8mm。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略皺縮而扭曲,具環節4-15個,節上有點狀芽痕和鬚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類白色,顆粒狀,可見棕色形成層環。氣微,味甜,有粘性。本品放水中浸泡時易膨脹,結節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