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祥

民族學家

王國祥(1919—),重慶綦江人,當代著名民族學家、文化人類學家。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主要學術著作是:《壯傣老泰諸族同源新證——從南平僚(渝州蠻)切入》、《傣族歷史文化求是錄》、《傣族敘事詩研究》、《傣族文學問珠錄》、《開放的文學性格——傣族文學與古印度和東南亞文學姻緣初探》、《布朗族文學簡史》、《山花·戀曲·布朗女》、《西雙版納雨林中的克木人》等。有的論著被外國學者譯成泰國文、英文等,其論著多次獲獎。

目錄

簡介


生平事迹 王國祥先生,重慶綦江人,1955年考入雲南大學中文系,師從著名文學家全荃。1958年參加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學調查隊赴西雙版納考察傣族民間文學。自1958年始,在雲南邊疆及周邊國家調查研究傣泰等民族,進而在中國西南和中南半島追蹤考察、研究僚人
王國祥先生關於傣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論著,多是根據田野作業、結合地方文獻寫成。傣族的分佈特點是:各個支系分別聚居於各個大河流域。那麼,就應當以地域為單位、以支係為單位,作各別研究,以求細化和深入;再將條塊研究整合,作宏觀論述。傣族史寫作如此方能充實和深刻尚不多見。為此,作者逐一考察了雲南六大河流的傣族支系,寫成單元性的文章,目的是為後來者提供“組合”建材,營造更加宏偉的宮殿。縱觀20世紀興起的傣學,較多是研究西雙版納和德宏這兩個地區的傣族,其他傣族地區很少論及甚或暫告闕如。研究成果頗豐,有的論著還被外國學者翻譯成泰國文、英文。論著多次獲獎。
行業理念
王國祥先生最顯著的特點是做學問的執著與創新。執著是學者的品格,創新乃學術之靈魂。首先,研究文化人類學包括民族學等,必須掌握各個民族語言文字才能進行實質性研究,否則是隔靴搔癢。國祥先生從大學時代至以後的幾十年,不懈的尋師學藝,虛心求教,不僅自學了傣仂文、傣訥文、傣端文、傣綳文,而且自學了巴利語、泰語等。他在比較文學研究中拓開了新的天地。例如他對傣族敘事長詩《蘭嘎西賀》、泰國《拉瑪堅》與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的比較研究后斷言,《拉瑪堅》與《蘭嘎西賀》“不是姊妹,而是母女;《羅摩衍那》則是外婆。”此說在中外學術界石破天驚而雲開霧散,得到較多學人贊同並常被引作論據。又如他對傣族敘事詩《召樹屯》與《大藏經》的研究后,寫成《〈召樹屯〉〈朗退罕〉淵源新證》發表,被有關專家稱為“新的重要發現”,“具有重要價值”。國祥先生以“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為座右銘,他堅信科學研究是探尋真理,匡正謬誤。國祥先生做學問的目標是“必前人所未就,而後世所必不可無。”(顧炎武語)這不僅需要膽、識、才、學,更須執著。他近出版的學術著作《傣族歷史文化求是錄》,是他執著深挖傣學這口井的多年發表的論文篩選,涉及傣族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稻、茶、干欄、水井、服飾、歌舞、文身、沙雕、傣戲、岩畫、郵票、地名、佛教、社祭、醫藥、生育、巫術等。不僅廣博精深,而且在多方面具有創新的價值和獨到的見解。此外,他還撰著《傣學史》、《西雙版納旅遊》,整理傣族文獻《傣學書目》、《傣漢文化辭彙》等。他還參與或組織了一些國內國際的傣學研討會。其次,王國祥先生做學問的執著與創新,還表現在多種領域的開創和成就上。僚人問題,千年之謎,以至學術界斷定“無從考究”。國祥先生從故鄉的“蠻子洞”到西雙版納,從中國雲南到東南亞、南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艱辛探索,鍥而不捨,歷經半個世紀的考察和潛心鑽研,最終尋覓到越(濮)——僚——壯、傣、老、泰等的族屬淵源關係的總體脈絡,窮一生心血凝成專著《壯傣老泰諸族同源新證——從南平僚切入》。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在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公布發表后,國際學術界譽為“重大發現”。他也從中獲得了學術研究的快樂。此外,國祥先生對布朗族的多年考察研究而出版的第一部《布朗族文學簡史》、以及《白雲生處人家——布朗族風土記》、《山花·戀曲·布朗女》(漢文、英文),第一個奠定了布朗學。他對克木古國的多年田野考察研究,寫成了中國第一部克木人專著《西雙版納雨林中的克木人》。他還參與或負責創建了多處“民族文化生態村”,為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旅遊、生態和諧地可持續發展尋找最佳模式,為民族文化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而破解難題殫精竭慮。而這似乎屬於一個文化人類學家的責任感與境界了。主要成就 王國祥先生其主要學術著作是:《壯傣老泰諸族同源新證——從南平僚(渝州蠻)切入、《傣族歷史文化求是錄》、《傣族敘事詩研究》、《傣族文學問珠錄》、《開放的文學性格——傣族文學與古印度和東南亞文學姻緣初探》、《布朗族文學簡史》、、《西雙版納雨林中的克木人》等。有的論著被外國學者譯成泰國文、英文等,其論著多次獲獎。國祥先生以許多“第一個”的研究,很多獨到的“重要發現”,浩漫宏深的學術著述,成為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
《山花·戀曲·布朗女》
《山花·戀曲·布朗女》
專著圖片
專著圖片
《山花戀曲布朗女》
《山花戀曲布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