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1687年周揚俊所著的古代醫書
《金匱玉函經二注》,二十二卷,撰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作者周揚俊,字禹載,江蘇長洲人,喻昌弟子。
周氏於《金匱要略》歷代注家中推崇趙以德《金匱方論衍義》,遂以此書為藍本而為之補註,故曰“二注”。補註部分多采喻嘉言學說加以融會,並有所發揮。但周氏認為“事不師古,其法不立;師古而不師聖人,其理不精”。反映了一定的尊古崇聖思想。
書名:《金匱玉函經二注》
類別:綜合醫籍書目
年代:1687年
(清)周揚俊
江蘇長洲人,喻昌弟子。另著有《傷寒論注》 、 《溫熱暑疫全書》等。周氏推崇趙以德的《金匱方論衍義》 ,長期求之未能得全,於是補註《衍義》所缺之篇,計有《血痹虛勞病》等五篇,冠以《二注》之名行世。其說大抵師承喻昌,再參以個人經驗和體會。
《金匱玉函經二注》自序:"嘗思事不師古其法不立,師古而不師聖人其理不精。聖人每於禮樂教養之外,凡可以愛護施民者,無所不至,視人疾痛如在乃身,故仲景既著《傷寒論》垂萬世法,而復出其心思著《金匱玉函經》為雜證矩范,使天下後世有志此者,於此啟悟,以拯濟斯人,固聖人無已之心,不易之學也。后之學者若東垣之脾胃、河問之溫熱、丹溪之濕熱、王安道之統論、易思蘭之發明,薛立齋之虛弱,莫不各擅其長,要皆得力於此。今之學者能稱述諸家而不知溯流窮源,上稽聖訓,積數十年之敏悟為百尺竿頭之進步,終為淺寡而已矣。然則要略為雜病方圓之至也,為方不多,立論殊少,其間推測病因,如六淫之氣、七情六感,臟腑之傷及湯丸之補泄、氣味之緩急,罔不畢備,有志之士苟得其二三已足名世,及觀從來註釋諸家,未能久讀其書,豈能心知其意,又何從闡發其理。邇者程公雲來,徐公忠可,各有疏注行世,已足發揮底蘊,表彰絕業,獨趙以德先生《衍義》 ,理明學博,意周慮審,本軒岐諸論相為映照,合體用應變互為參酌,庶幾大道之明也。惜乎未有梓本,讀者甚少,更有遺編注遽頗缺,余購之二十餘載未得全璧,因不揣疏陋,凝為補註,又大半采嘉言之議,融會成之,而續貂之誚,知不免也。倘海內君子有志以斯道自任者,如脈訣、藥性賦、回春入門等書決不可讀,倖免力於聖論,無自安於苟且。"
三九康復網 http://www.39kf.com/cooperate/cmdic/other/2006-01-12-154670.shtml
讀吧 http://www.du8.com/readfree/16/056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