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洪志

美國泰山工業公司總裁

馮徠洪志,男,1917出生於北京,國際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材料力學、機械工業等方面的專家。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馮洪志先生12歲時就和他的二姐馮弗伐一同赴蘇留學,後轉入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
1941年,中德斷絕外交關係,馮洪志便回國到胡子昂任總經理的中國興業公司任機械工程師。
馮洪志
馮洪志
1945年初的馮洪志赴美留學,先進入紐約物理工學院,獲取碩士學位後進入加州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
1941年,馮洪志結束學業回到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后,因興業公司解散,馮洪志被送到美國進修。祖國新生時,正當他準備回國之際,朝鮮戰爭爆發,他就在美國定居下來。

人物事件


為兩岸統一儘力

馮洪志像他父親馮玉祥一樣,“終身獻身於民族國家事業”。他在1982年初退休後為自己規定了兩項任務:第一,為促進祖國統一而盡心儘力;第二,為中國引進先進科學技術而努力工作。
1982年10月,馮洪志參加父親馮玉祥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到泰山祭掃父親之墓后,立即給台灣的蔣經國先生寫了第一封信,希望經國先生“順乎人心,適乎潮流,率士歸來,完成統一大業”。信中還寫道:“先人所系之鈴,由吾兄解之,則上無愧於先人,下無累及子孫後代,對國家民族負責,利害去從,決於一念,是非功罪,定諸百年”。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其氣節和見識實在難能可貴。
1987年7月,馮洪志又給蔣經國寫了封長信,信中說:“台島隔絕,迄今三十餘年,坐使炎黃子孫分疆而治,形同敵國,上愧列祖列宗開創之基業,下負億萬同胞引頸之期望。吾兄明智,倘能順應人心,當機立斷,毅然與大陸當局對話,親手實現和平統一,則不僅兩岸同胞額手稱慶,妻離子散者得以團圓,僑居海外者增添光輝,即以台灣政黨諸公而論,亦可弭隱患於未來,保殊榮於當世,何樂而不為哉!”
1985年,馮洪志專訪經國先生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在蔣經國的母親墓前掬了三土。1987年7月馮洪志先生在南京拜謁了中山陵后,併到紫金山麓蔣介石當年選定百年後歸葬的紫霞湖一帶遊覽。隨後,即在1987年7月第二次給蔣經國寫信時,把保存的三土,裝在絲綢粘貼的木匣子里,將信和木匣子一起寄給了蔣經國。

生活儉樸

馮洪志每次回國,都有許多省市領導邀請他去參觀、考察,凡他遇到看不慣的事總忍不住要放幾炮。有一次,陝西省一位領導邀他去瞻仰軒轅黃帝陵。歸途中,這位領導問他此次黃陵祭祖有何感想?馮洪志說:“領導大人,黃陵需要修理了,政府花上百萬的錢修蔣氏墳,為什麼不花點兒錢修修老祖宗的墳?再說,今天祭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但坐的是外國車,聽的是外國歌曲,老祖宗地下有知,可要翻身嘍!……”馮洪志至今仍保存著父親的親筆家書,父親在信中要求子女:“要平民化,要節儉。”馮洪志牢記父親的囑託,在國外大半生,生活上仍像父親一樣儉樸,在國內外許多重大場合,他常常身著中山裝或中式棉襖。
徠作為美國一家不小的公司總裁,馮洪志沒有自己的別墅和私宅,至今仍孤身一人住在公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