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鄉

黑龍江延壽縣平安鄉

平安鄉駐地,中華民國初期,稱“閻家燒鍋”。因是同賓至珠河(今尚志)的交通要道,一度頗為繁華。1925年始建土城,人口、商戶驟增,遂成為延壽縣大鎮,1929年劃為平安鎮。東北淪陷后,由於瑪河北岸修築了公路,“平安堡”失去了要衝地位,街市日漸蕭條。1934年設平安保,1938年改設平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3月,設置平安區。1949年9月,與柳河區合併為第九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平安鄉。1958年1月,將盤龍鄉併入平安鄉。同年9月,與延安鄉合併,改稱平安人民公社。1962年2月,將東部地區8個生產大隊劃出,成立延安公社。1984年1月,將平安公社改為平安鄉。

目錄

正文


平安鄉隸屬延壽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南部,瑪河右岸,南和西南部與尚志市毗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3公里。
平安鄉駐地,中華民國初期,稱“閻家燒鍋”。因是同賓至珠河(今尚志)的交通要道,一度頗為繁華。1925年始建土城,人口、商戶驟增,遂成為延壽縣大鎮,1929年劃為平安鎮。東北淪陷后,由於瑪河北岸修築了公路,“平安堡”失去了要衝地位,街市日漸蕭條。1934年設平安保,1938年改設平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3月,設置平安區。1949年9月,與柳河區合併為第九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平安鄉。1958年1月,將盤龍鄉併入平安鄉。同年9月,與延安鄉合併,改稱平安人民公社。1962年2月,將東部地區8個生產大隊劃出,成立延安公社。1984年1月,將平安公社改為平安鄉。
平安鄉全境東南部為山區、半山區,西北部沿河為平原區。全鄉耕地面積3.9萬畝,農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水稻播種面積約佔1/3。鄉辦工業有塑料加工廠、磚廠等。全鄉共轄平安、平鮮、農興、盤龍、星光、人和、南村、新興、良種場、新華、新主等11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9063人,其中朝鮮、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17%。鄉政府駐地平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