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興的結果 展開

東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

東興,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建國后依次隸屬廣東省欽廉專區(先駐北海市后駐欽州鎮)、廣西省欽州專區(治所在欽州鎮和廉州鎮)、廣東省合浦專區(治所在廉州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地區(治所在欽州鎮)。 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防城港市西部,東、西和北面與防城港市防城區接壤,東南瀕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陸相連,與越南芒街僅一河之隔,區域面積590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東興市共轄3個鎮,常住人口16.54萬人。 

東興,因興起於北侖河東岸而得名,是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之一,境內有防東高速公路、防東一級公路、中越北侖河大橋,是中國西南省市與邊境沿海地區的重要節點、出海出邊的咽喉重地,由於通海路、水路、陸路,東興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重要商埠。

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214年),東興境屬象郡,始收歸版圖。
漢高祖三年(204年),東興境為南越國領地。
元鼎六年(111年),東興境屬交趾郡地。
三國、晉朝時,東興境屬吳國,為交州合浦郡地。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今東興原名“安平”,東興鎮是安平縣縣治所在地,同時是黃州、寧海郡駐地,安平縣為寧海郡轄地,隸黃州。
東興
東興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黃州改名玉山州,大業三年(607年),安平縣更名海安縣,縣治不變,改隸寧越郡。
唐武德四年(622年),置玉山州,治今東興附近;貞觀二年(628年),安海縣(海安縣更名)改隸欽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玉山州,后改名陸州,安海縣為其轄地;天寶元年(742年),陸州改為玉山郡;至德二年(757年),安海縣更名寧海縣,治所仍在今東興鎮;乾元元年(758年),玉山郡復改為陸州,寧海縣復隸陸州,治所在今東興鎮。五代時期東興境隸屬不變。
宋開寶五年(972年),廢寧海縣,以其地併入欽州的安京縣;端拱元年(988年),設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欽州隸廣南西路;景德三年(1006年),安京縣改為安遠縣,東興境為其轄地,隨欽州隸廣南西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欽州設安撫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欽州改為欽州路,置總督府取代安撫司,隸屬同年置的潭州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次年,潭州行中書省改為湖廣行中書省,欽州路隨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改屬。
明洪武二年(1369年),欽州路改為欽州府;洪武七年(1374年),降欽州府為欽州;洪武九年(1376年),降欽州為欽縣,隸廉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欽縣復為欽州,隸廉州府,廉州府隸廣東布政使司。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欽州直隸廣東省,同時直轄防城縣,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
民國九年(1920年),防城縣直隸廣東。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防城縣改屬廣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防城縣改屬廣東南路行署,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2月9日東興解放,隨防城縣屬廣東南路專區管轄。
1950年,防城縣改屬廣東欽廉專區。
1951年5月14日,防城縣隨同欽廉專區委託廣西代管;同年8月11日,欽廉專區改稱欽州專區,防城縣隨著改屬。
1952年3月8日,防城縣隨同欽州專區正式劃歸廣西管轄。
1955年5月31日,防城縣隨著合浦專區復劃歸廣東管轄,今東興境仍系防城縣轄地。
1957年3月26日,防城縣析出部分轄地置十萬山僮(壯)族瑤族自治縣,縣治設在東興。
1958年5月1日,十萬山僮(壯)族瑤族自治縣更名為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東興鎮;同年12月1日,撤銷防城縣,其行政區域併入東興各族自治縣。同年,中國把東興列為一類口岸。
1959年3月20日,撤銷合浦專區,東興各族自治縣改隸湛江專區。
1965年6月26日,東興各族自治縣隨欽州專區改屬廣西壯族自治區。
1971年,欽州專區改為欽州地區,東興各族自治縣隨著改屬。
1978年12月15日,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遷往防城鎮,改名防城各族自治縣。
1992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東興開發開放,設立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東興經濟開發區。
1993年7月17日,東興經濟開發區成立,按處級建制管理,屬防城港市轄。
1996年4月29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同意設立東興市(縣級),由防城港市代管。

行政區劃


2013年,東興市下轄東興鎮、江平鎮、馬路鎮。市人民政府駐東興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興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位於東經107°53′—108°15′,北緯21°31′—21°44′之間,東興既沿邊、沿江又沿海,是中國陸地邊境線起點、海岸線終點的交匯城市,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兩廊一圈”、泛北合作“一軸兩翼”的核心地帶,與越南北部最大、最開放的芒街口岸經濟特區僅一河之隔。東興是中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區域面積59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東興市地處十萬大山山脈南沿,地勢北高南低,根據地貌形態和成因,境內地貌主要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構造剝蝕低山地貌:分佈在馬路鎮北部和西部,主要由志留系砂礫岩、泥質岩及千枚岩等岩層經風化剝蝕后形成的山地。
丘陵地貌:分佈在市境中部廣大地區,海拔一般在100米至500米,為峰巒起伏和緩地土嶺,切割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其上常覆蓋松林、雜木林、竹叢以及肉桂、八角、果樹、橡膠、茶葉等經濟林木。
濱海平原:分佈在市境南面羅浮、竹山、巫頭、萬尾、山心及交東等地沿海一帶,海拔一般低於100米,地勢平坦,或略有起伏。濱海平原北部大多已開墾為稻田和耕地,這裡阡陌縱橫、水網交織。

土壤

東興市南部近海的平原表面為海相石英細砂、砂礫和亞粘土所覆蓋。在巫頭島東南,由潔白石英砂堆積起來的一重重沙丘,在島的中部還分佈著一片沙生草原,平原的最南端微微向大海傾斜,逐步過渡到為碧海環繞的沙灘和泥浦。

水文

東興市境內的河流均發源於十萬大山南麓,向東流入北部灣,河流流量一般都比較小。其中較大者為北侖河、江平江(上游叫那梭江)及羅浮江等。北侖河全長102公里,為中越界河,流域面積710平方公里,發源於垌中鎮寶雞山,流經防城區的板八、那垌、那良和東興市的東興等鄉鎮,至東興市區西南分為兩支,一支向西南經越南芒街的岳山出海,一支向東南經東興的羅浮並與羅浮江匯合后至竹山港出海,多年平均流量81.1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25.6億立方米,河水清澈,水質優良。江平江上游兩支支流分別發源於馬路鎮和那梭鎮北部十萬大山南麓,流至江平鎮隘村會合,折向東南,經江平街、班埃出海,全長約50餘公里。位於北緯17°~21°之間,溫度高,蒸發量大,海水含鹽度達30%。

氣候

東興市居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冬短夏長,常年平均氣溫保持在23.2℃左右,年日照時數在1500小時以上,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738毫米,是中國著名的多雨區之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東興境內有農田連片面積超過5000公頃,擁有廣闊的海洋灘塗。

動物資源

東興的北部灣漁業區盛產魷魚、青蟹、對蝦、大蚝、海參、海蜇、沙蟲、石斑魚、海蛇等海產品。

植物資源

東興有金花茶、紅薯、木菠蘿、荔枝、龍眼、火龍果、綠茶等特色產品;森林覆蓋率超過54.5%,有肉桂、八角等產品。

人口民族


2010年,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興市常住人口14.47萬人,流動人口15萬多人。主要居住有漢、京、壯、瑤等民族。2010年東興市京族人口1.9萬多人,是中國京族唯一聚居地。2012年,東興市戶籍人口14.8萬,暫住及流動人口15萬。
201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14.74萬人;常住人口15.7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9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69.9%。年度內人口出生率13.7‰,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10.2‰。

經濟


綜合

2012年,東興市實現生產總值(GDP)624096萬元,比2011年增加10324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同期增長19.01%,較2011年同期提高了4.1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07501萬元,增長5.0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54012萬元,增長28.3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62583萬元,增長14.68%。與2011年同期對比,除第二產業增速回落6.82%外,第一、第三產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分別提高了0.80和12.04%。
2012年東興市財政總收入完成97509萬元,比2011年增收21110萬元,增長27.63%,增速比2011年提高0.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9154萬元,比2011年增長41.42%,增速比2011年提高了15.27%。財政總收入中稅收收入60650萬元,比2011年增長22.66%,增速比2011年回落4.83%。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44392萬元,比2011年增長25.99%,增速比2011年回落2.62%。
2012年東興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0000萬元,比2011年增長30.06%。100%完成防城港市任務。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921542萬元,比2011年增長42.73%。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353913萬元,比2011年增長43.3%;更新改造157190萬元,比2011年增長87.86%;其他投資4368萬元,比2011年增長28.09%;房地產投資337104萬元,比2011年增長42.24%。增幅較2011年相比,除基本建設、其他投資、房地產投資提高了52.9、76.29、6.44%外,更新改造、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50萬元以上)分別回落7.84和43.95%。
201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9224元,比2011年增長15.21%,增幅較2011年同期回落了0.33%;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0元,比2011年增長12.63%,增幅比2011年提高了2.6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5.51%。

第一產業

2012年,東興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72668萬元,比2011年增長5.39%,農、林、牧、漁業分別2011年增長2.99%、9.54%、6.61%和5.42%。實現農業增加值107501萬元,可比價增長5.03%。畜牧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2012年全市糧食產量25240噸,比2011年增長0.55%,增速比2011年提高2.12%;花生554噸,比2011年增長4.14%;甘蔗9685噸,比2011年增長1.51%;蔬菜42816噸,比2011年增長1.79%。

第二產業

2012年,東興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784113萬元,比2011年增長40.03%,比2011年回落18.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3274萬元,比2011年增長42.59%,實現增加值184858萬元,增長35.1%,增速比2011年回落13.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生產快於輕工業。2012年我市重工業總產值159102萬元,比2011年增長50.56%;輕工業總產值584172萬元,比2011年增長40.56%。重工業生產快於輕工業10%,輕工業增速比2011年回落38.69%。

第三產業

2012年,東興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6845.8萬元,比2011年增長16.72%。在商品銷售額中,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分別為381278.9萬元和170060.7萬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55.2%和25.88%。住宿和餐飲業分別實現營業額6168.2萬元和15690.2萬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27.53和28.66%。
2012年末,東興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61541萬元,比年初增加98993萬元,比2011年增長11.48%。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16182萬元,比年初增加98813萬元,比2011年增長16.01%;各項貸款餘額509271萬元,比年初增加101895萬元,比2011年增長25.01%。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下降,1-1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101895萬元,比2011年下降11.11%。

社會


交通

東興城市一角
東興城市一角
東興距中國西南第一大港防城港39公里,距廣西南寧機場、北海機場18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內308公里、海防206公里;有防東高速公路、防東一級公路、中越北侖河大橋,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防東高速鐵路、中越北侖河二橋等,與國內及東盟國家通暢連接;經東興口岸出入境人數年均達400萬人次,是中國出入境人數最多的三大陸路邊境口岸之一。2012年市內公交線路總數11條,公共交汽車85輛。

教育

2012年,東興市有普通示範性高中1所(東興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實驗學校、京族學校),初級中學4所(第二中學、松柏中學、江平中學、馬路中學),小學35所,教學點14個,公辦學校共有教職員工1346人,全市在校中小學生24693人。職業教育學校有東興市中職業技術學校,該學校位於馬路鎮原火光中學舊址,佔地積5497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230平方米,教學樓2幢,實訓樓1幢,學生宿舍樓2幢,食堂1幢,多媒體教室2間,電腦室4間,共配備電腦200多台。現有教職員工38人,其中專業教師32人;在校生2238人,其中全日制學生297人,成人在職學生1941人;2012年開設有供用電技術、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及應用、國際商務(現代物流)4個專業。2012年,東興市共有幼兒園64所,其中公辦園2所(即市幼兒園和江平鎮中心幼兒園),民辦幼兒園62所。共有教職工814人,其中公辦45人;在園幼兒10251人(含小學附設學前班1799人)。東興市戶籍人口學前三年的毛入園率為74.6%,學前二年的毛入園率為80.1%,學前一年的毛入園率為87.3%。

醫療

2012年,東興市內醫院主要有三間:東興市人民醫院(二級甲等)、東興市婦幼保健院(二級甲等)、東興市東興鎮衛生院(一級甲等)。

文化


東興文化多元,融海洋、伏波、長壽、紅木、邊關、華僑、京族、佛教、天主教等九大文化為一體,有京族獨弦琴、喃字等多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越邊境商貿·旅遊博覽會、金灘論壇、京族文化節、中越邊民大聯歡、中越元宵節足球賽、高爾夫國際邀請賽等活動形成了獨特的邊境文化,2009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語言

東興地方語言以粵語為主,另有少量客家話、京語(越南語)、壯語等。

民俗

京族原為“越人”,歷史上亦稱為“京人”,1958年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是越南的大民族,京族三島的京族系15世紀末16世紀初從越南塗山遷徙來的。東興市澫尾、巫頭、山心三島是中國唯一的京族聚居地區,人稱京族三島。“哈節”是京族人民傳統的慶典節日。獨弦琴是京族喜聞樂見的傳統樂器,聲音清脆,幽雅委婉。“踢沙舞”、“竹杠舞”、“對花屐”等舞蹈是京族少男少女傾訴愛情、用舞蹈來表達愛意的一種形式。

特色小吃

三鮮粥
奧運寶貝彈奏獨弦琴
奧運寶貝彈奏獨弦琴
俗稱“天下第一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其實“三鮮粥”並不只有三種海鮮,它由車螺、沙蟲、螃蟹、臘魚、章魚、紅螺、泥丁、魷魚、肉絲等海鮮煮成。熱鍋下油,把海鮮及姜酒等佐料一起炒至將熟,再放粥和適量的水煮熟。在起鍋前再放少量的蚝油和魚露,味道更鮮,上鍋後放蔥花即可。
捲筒粉
東興的捲筒粉的做法很特別,鍋上燒開水,在水中放一個用白布繃緊的一尺來高的圓木罩,白布臨邊開個寸余直徑的透氣孔。用勺舀上磨好的米漿,往布上攤平,蓋上蓋子,幾秒鐘后掀開蓋子,用薄薄的寬如尺的竹片輕輕剔起,放一些炒熟的肉末、木耳、洋蔥做的餡,或椰菜做的餡捲成筒狀就是名副其實的捲筒粉。吃時配以特製的滷汁,味道好極了。
風吹餅
東興旅遊你會看到這樣一種特別的竹筐,上部是張開的喇叭形,腰間卻很細,下部主體是直筒狀。筐里裝的是圓圓薄薄的像草帽般大的大餅,那就是京族“冰喇”。人們叫它“風吹餅”,因為它太薄,薄得風都可以吹走的緣故。是京島最有名的風味小吃。它是用糯米磨成粉漿蒸熟后,撒上芝麻曬乾后即成。吃的時候放在火上烤,它逐漸膨酥,香味四溢。
京族粉絲
俗稱“呃粉”(諧音),是東興“三寶”之一,在京島中享有盛名,成為眾多遊客喜愛的特色風味。其做法是:把梗米磨成漿,燙熟,冷卻后切成粉絲條狀曬乾即成。下鍋前先用清水浸泡10分鐘,再放油鍋炒,加蔥花、調料便可上鍋食用。京族粉絲清爽、可口、米香濃郁而不膩。
煎堆
煎堆,又名混堆。一種用糯米和綠豆做成的煎餅,色澤黃亮,外脆內軟,香甜可口,是東興江平鎮人常做的一種傳統美食。做法:糯米磨成粉,並用溫水將綠豆磨碎煮熟后,與糖和成綠豆泥,將綠豆泥做餡,用糯米團包成杯口大小的圓餅,放進油鍋,不斷翻動,色呈黃即取出。
屈頭蛋
將已孵18天的海蛋煮熟,去皮,淋上新鮮檸檬果汁,撒上炸蔥頭、生薑、生鹽、香菜。吃起來又香、又辣、又酸、又脆,別有風味,是東興當地人最喜食的一種小吃。

旅遊


金灘
金灘,屬於東興京島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內的一個景點,位於萬尾島上,該島地處北緯21°31’,東經108°22’,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旅遊季節長達8個月之久。島上草木繁茂,四季常綠。金灘全長15公里,寬闊坦蕩,沙質細柔金黃。綠島、長灘、碧海、陽光,構成京島如畫景色,是天然的海濱浴場,濱海旅遊度假勝地,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東興屏峰雨林公園
東興市屏峰雨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東興市馬路鎮平豐村。千年山泉水中的溪流從海拔900多米的羅華山蜿蜒跌宕而來,谷床全是潔凈的花崗岩,千年流水沖刷,石頭裸露了原色,殷紅如血。溪水隨著谷床的變化成潭、成灣、成瀑布;穀道兩岸茂林修竹簇擁,危崖中閑花點綴,青藤怪樹探首。
中越人民友誼公園
中越人民友誼公園位於東興市東興鎮西南側,中越界河—北侖河旁。1958年為紀念中越兩國在解放鬥爭中用鮮血凝成的友誼而建,故名“中越人民友誼公園”。2000年,政府引資對公園進行修復。1958年經東興縣人民委員會與越南海寧省政府商定,為在1954年的援越解放鬥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立這座紀念碑。
白鶴園
白鶴園位於東興市郊、西北部。距市區1.5公里。總面積535畝,其中水域面積將近200畝,區內植被茂密,綠草如茵,具有東興“綠肺”之稱,有詩形容“松柏蔥翠,黛色橫天”。
羅浮天主教堂
羅浮天主教堂位於東興市區羅浮河畔。距離市中心2公里。東興羅浮天主教堂始建於1832年。當時的羅浮天主教堂屬北海教區。始建時的羅浮天主教堂佔地10447平方米。設有教堂、鐘樓、育嬰室(收養棄嬰)、男校、女樓、仁愛堂、聖堂、織紡堂等各組成部分。由於歷經歲月的沖刷、歷次政治風暴的決盪以及人口增殖的影響,如今的羅浮天主教堂只剩490平方米的教堂和25平方米的鐘樓。
古榕部落
古榕部落位於東興市竹山港旁,是竹山八景之一。竹山別稱榕樹頭,因村中一片古榕而得名。竹山古榕部落由一棵一千三百多年的古榕和眾多小葉榕組成。古榕為高山榕,榕樹高大挺拔,樹榦需十三個成人張開雙臂才能合抱。
大清國一號界碑
該界碑正好處在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交匯點,系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所立的第一塊界碑,故稱大清國一號界碑。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塊歷盡風雨的巨石就這樣巍然屹立著。
萬鶴山濱海濕地公園
萬鶴山濱海濕地公園位於京族三島之一的巫頭島南面,南臨天鵝灣,西接榕樹頭,面積3平方公里。這裡亞熱帶水果隨處可見,珍稀植物雜居島中。長在深山野嶺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膝柄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紫荊木在巫頭島現身。萬鶴山濕地公園有海邊“小西雙版納”之稱,是廣西保存最完好的濱海濕地。在濕地公園的南面,有一片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樹種繁多,野趣濃郁,靠山臨海,物華天寶。每年清明節到冬至,都有二萬多隻白鷺在這裡棲息繁衍,最多時超過四萬多隻。當地人把鷺鳥稱為鶴,因而得名萬鶴山。萬鶴山有鶻鶴、翎鶴、白鶴、銀鶴、蓑羽鶴、黃嘴鶴、馬褂鶴等七個品種;按書詩上說分屬兩大家族,即白鶴與蒼鷺。
陳公館
陳公館,即陳濟棠公館。是20世紀20年代陳濟棠在他事業巔峰時期回家鄉興建的豪宅。陳公館是一座別墅式大院,整個院落呈西北——東南走向,北面建有主門樓和炮樓,東側有側門,四周有青磚圍牆,主體建築為一座兩層西式別墅。門樓加炮樓一共三座,均為二層式磚混結構。陳公館的主體建築,分主樓和副樓兩部分,這是一座兩層西式豪華別墅,兩樓之間用天橋連接。主樓是陳濟棠陳列館,副樓是中越友誼館。
北侖河口紅樹林生態區
紅樹林,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灘的胎生樹種,海洋唯一木本植物的群體,是世界珍稀保護植物。當你把它的樹皮劃破后,破口處立即滲出紅褐色的汁液,紅樹其名因此而來,海邊的群眾別稱為“海欖樹”。紅樹林是由許多紅樹種類生長在一起形成的樣的樹林狀態而得名。
三聖宮
三聖宮,又稱三婆廟。廟中供奉的三婆婆又叫媽祖,複姓三衛,名林默,后被皇帝賜封為三聖,故其廟就稱三聖宮。竹山三聖宮建於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坐北向南,整座廟宇飛檐高翹,紅牆綠瓦,雕龍畫鳳,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宗教廟宇特色的古式建築。
廣西沿邊公路起點零公里紀念壇
廣西沿邊公路零起點標誌——零點紀念壇,位於北侖河入海口的大堤東端,佔地面積550平方米,包括平台、欄桿、球雕塑標誌和基座部分。整個設計新穎、造型美觀,均用花崗岩石材料精雕細刻而成。
貝丘遺址
交東貝丘遺址,位於東興市江平鎮交東村西南海邊,遺址在高出海面不到十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遺址在社山東部隆起處,故又名“社山遺址”,面積約1500平方米。
北侖河口(竹山)景區
竹山,位於北侖河的出海口,是中國大陸最西南端的邊海小漁村,因盛產竹子得名。村子里有大清國一號界碑,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起點,是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境線的交匯點,有當年侵華日軍在廣西沿海的第一個登陸點的遺跡——寇井,有廣西目前發現樹齡最“老”的榕樹——榕樹王,有香火鼎盛的“三聖宮”(三婆廟),有廣西沿邊公路的零起點,是中國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之一——國家北侖河口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名人


東興名人
東興名人
陳濟棠(1890—1954),字伯南,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1890年出生於防城縣河州垌望興村(今廣西東興市東興鎮大田村),1907年考入廣東陸軍學校,后又考取廣東陸軍速成學校。1929年4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總指揮,統領廣東海陸空三軍,掌握了廣東省黨政軍大權。歷任國民黨政府委員、中央農林部長、海南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資政等職。
黃谷柳(1908—1977),男,漢族,原名黃顯襄,祖籍東興市東興鎮,華僑,出生於越南海防市,中國著名作家。1927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49年2月17日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后,任《南路人民報》編輯、《南方日報》駐海南記者。1952年底以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廣東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政協委員。
譚朗星(1889—1972),廣西東興人,國民黨陸軍中將。廣東陸軍小學堂第六期、廣東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910年加入同盟會。1935年任廣東西江行政公署專員。1936年1月授陸軍少將。1947年11月授陸軍中將。1949年4月任廣東第十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後到香港。
程萬琦,1940年出生於越南,祖籍廣西東興市東興鎮,著名華僑。曾任國際籃球聯合會主席、亞洲籃球聯合會主席。程萬琦博士是FIBA國際籃球聯合會終身榮譽主席。程萬琦是世界華人協會的創辦人及會長,是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會長。
呂良偉,1960年出生於越南,后隨家遷居香港,祖籍廣西東興市東興鎮,著名演員。20世紀80年代初期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后因出演電視連續劇《上海灘》中的丁力一角而一炮走紅。1980年參演徐克電影作品《第一類型危險》,后又參演了《打擂台》(1983)、《我愛華人街》(1989)、《烈火危情》(1991)等電影。1991年與麥當雄合作,主演《跛豪》。2011年5月30日獲選“中華名人錄”之首屆“卓越華人獎”。
何宗就,男,京族,1952年12月生,廣西東興市江平鎮澫尾村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l972年4月,在南京郵電學院(現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系廣播電視專業學習。1999年7月起任中央電視台黨組成員、副台長。2004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獲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7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020年11月18日,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的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020年12月,獲得“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榮譽稱號。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
2021年7月,入選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