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滅度的結果 展開
- 滅度
- 漢語詞語
滅度
滅度
涅槃舊譯滅度,新譯圓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之義也。即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窮極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謂離生死之苦而言之,賢聖命終,為圓寂,即入於涅槃。
寶徠積經五十六曰:‘我求圓寂而除欲染。’宗輪論述記曰:‘無上法王,久入圓寂。’唯識述記一本曰:‘西域梵音雲波利匿縛。波利者,圓也。匿縛喃,言寂。即是圓滿體寂滅義。舊雲涅槃,音訛略也。’賢首心經略疏曰:‘涅槃。此雲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
古大德在翻譯經文的時候,認為“滅度”和“圓寂”都不足表述“涅槃”“常、樂、我、靜”的圓滿狀態。所以,就用音譯,再加註釋,解釋這個名詞的意思。涅槃是梵文的發音。在中文中,滅度和圓寂都有些過於讓人聯想到斷滅的一面,不易聯想到常、樂的一面,故此,在這種情況下,就不翻譯,用音譯。
另外,涅槃,或者說滅度,或者說圓寂,絕不是表示“死”了,沒了。在沒死的時候,證得涅槃,才真成就了。千萬別誤解。古大德也因為有這樣怕大家誤解的心意,所以,採用音譯,直接說涅槃。
就像菩薩,翻譯成中文,是“覺悟有情”,但好像不足以表述菩薩的更寬泛的意義,所以就直接把菩薩音譯“菩提薩埵”簡稱為菩薩,沒有翻譯成"覺悟有情",我們現在看來,是不是音譯更好呢。
滅度又稱做涅槃,又叫做入滅、滅惑,度生死的意思。不是永生,是非生非滅。也翻圓寂,圓滿一切功德,寂滅一切惑業。還有很多的意思,不一一舉例。
阿彌陀佛雖然說是無量壽,這也是相對地無量,有生必然是有滅的,阿彌陀佛也是化佛啊。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們雖然說他早在三千年前就涅槃了,其實現在他還在娑婆世界與大菩薩在講法中呢。
佛有三身,一為法身、二為報身、三為化身,佛的不生不滅,是指佛的法身,而化身和報身是應眾生的感和佛的願力而有示現滅度(也就是涅槃)!當年釋迦牟尼世尊示現我們這個世間,當時人們所看到的佛的身像是釋迦牟尼的化身,其實釋迦牟尼佛在非常非常無量無邊久遠以前已經在娑婆世界究竟成佛了。
我們眾生的共業因緣和為了教化眾生的緣故,所以釋迦牟尼佛化身只能示現79年,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佛79歲就涅槃入滅了。佛的化身無量無邊,完成教化眾生的使命后就走了,也就是滅度涅槃了,但是佛真實的法身永遠永遠都不變,沒有生也沒有死,可以簡單的說法身的概念是離開了時間和空間,靠我們的第六思維是不可能想明白,這個一定要老實修行去證得。而佛的報身的壽量有長有短,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報身,但是這個報身的壽量長得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同樣如此,這都是佛陀在無量無邊劫數行菩薩道六度萬行而感得的無量長的佛壽量。
諸佛滅度后,在五界佛的境界,以光的狀態存在佛離開物質世界后的歸宿,只能是第五界,因為五界是佛的家鄉。所有來世的教導世人的聖人、佛、上師、釋迦牟尼;所有真正證佛果的人都回第五界。除非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才離開。
整個宇宙就象一杯水,世界最純的水也會有沉澱,切越往下越混濁。作為佛,他的能量是最高的(實在無法用語言講)震動頻率高、質地(只能這樣說)細膩、輕純,他只能在上方,而人比較粗糙,物質之人震動頻率較低就只能在靠下的地方,地獄當然更低。來世界的佛、聖人他們在來世界前首先要把自己的震動頻率及其他都降低到人的等級。
佛肉身滅度后,釋迦牟尼的色身被火化,人間留下的只有身骨舍利,——這屬於物質化身。
佛肉身滅度后,釋迦牟尼的教法,被其弟子結集的三藏十二部經典,——這是釋迦牟尼的精神化身。
徠佛肉身滅度后,釋迦牟尼的心識,早在生前已經轉變成空性智慧,——其智慧報身在常寂光凈土。
佛肉身滅度后,釋迦牟尼的業習全部證入無餘涅槃,——其業習圓滿化空歸於虛空法界,這是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