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橦
尋橦
尋橦,古代百戲之一。橦,竿。據現存漢畫,系一人手持或頭頂長竿,另有數人緣竿而上,進行表演。
![(圖)尋橦](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f/m1f28168e28ca34e8da04c0753a67d34a.jpg)
(圖)尋橦
漢代“百戲”中的高竿技藝“尋橦”,渠縣漢闕石刻有生動的描繪,到了唐代“尋橦”從雜技中分流成為“高台社火”,其主要特點是用綁紮在高台上的人物造型來表現主題。至明代,發展為“行香走會”,其主要內容就是“抬閣”,抬閣與今天的彩亭已無二樣。
人間百戲皆可學,尋橦不比諸餘樂。重梳短髻下金鈿,紅帽青巾各一邊。身輕足捷勝男子,繞竿四面爭先緣。習多倚附欹竿滑,上下蹁躚皆著襪。翻身垂頸欲落地,卻住把腰初似歇。大竿百夫擎不起,裊裊半在青雲里。纖腰女兒不動容,戴行直舞一曲終。回頭但覺人眼見,矜難恐畏天無風。險中更險何曾失,山鼠懸頭猿掛膝。小垂一手當舞盤,斜慘雙蛾看落日。斯須改變曲解新,貴欲歡他平地人。散時滿面生顏色,行步依前無氣力.
唐 王建《尋橦歌》:“人間百戲皆可學,尋橦不比諸餘樂。”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亦有記載。現代雜技仍保留此一節目。古代百戲之一。
《漢文帝篡要》載:“百戲起於秦漢曼衍之戲,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尋橦等也。”
漢典 http://www.zdic.net/cd/ci/6/ZdicE5ZdicAFZdicBB213056.htm
澤澤百科 http://www.zzgwu.com/wiki/index.php?category-letter-676-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