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藏英雄先遣連

進軍阿里地區部隊的英雄集體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某部第1連,進軍西藏阿里地區部隊的英雄集體。這個連隊由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等7個民族的136名幹部戰士組成。

名稱來歷


1950年8月1日,該連在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下,從新疆于田的普魯出發,克服了高原缺氧、風雪嚴寒等困難,艱苦跋涉數百公里,翻越終年積雪海拔6420米的昆崙山,到達藏北高原。一路上,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尊重藏族人民風俗習慣,宣傳並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受到藏族人民的歡迎。途中李狄三等40人光榮犧牲。1951年 5月28日和後續部隊在扎麻芒保會師后,又繼續前進,跨越了海拔7615米的岡底斯山的東君拉達坂,8月3日抵達阿里首府噶大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藏北作出了貢獻。195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領導機關授予該連“進藏英雄先遣連”稱號。
1950年5月,為完成解放西藏阿里地區的任務,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以一團一連為基礎,組成由漢、蒙古、回、藏、維吾爾、哈薩克、錫伯等7個民族、共139人的進藏先遣連,從新疆于田出發,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徒步跋涉千里,橫跨昆崙山、岡底斯山,勝利進軍藏北高原,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和解放西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挺進和駐守藏北的短短一年間,全連共有63名官兵光榮犧牲。為表彰先遣連的功績,西北軍區於1951年1月30 日電令授於該連以“進藏先遣英雄連”榮譽稱號,並給全連每個官兵分別榮記一等功。

歷史記載


豪情壯志沖九霄 冰山千里腳下踩
1950年8月1日,崑崙腳下的新疆于田縣普魯山村紅旗如林,鑼鼓喧天,以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為首的139 名英雄健兒在“八。一”這個光輝節日里誓師出發。王震司令員和其他前來送行的部隊首長,勉勵先遣連指戰員們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把勝利的紅旗插上西藏高原!先遣連的指戰員們不斷振臂高呼:“誓死完成毛主席交給的任務!”“不怕艱難險阻,解放藏族同胞!”“一定把帝國主義勢力趕出西藏!”在一片震天動地的歡呼聲中,李狄三率領的解放阿里的英雄分隊,高舉紅旗,揚鞭躍馬,踏上進軍西藏的征途。
從新疆到西藏阿里,中間隔著千里迢迢,終年積雪的崑崙山脈,沒有公路,就連羊小道也沒有。進入昆崙山區,眼前呈現出一座座插入雲際的雪山,一條條深不見底的湍澗,冰峰林立,全連憑一張地圖和一塊指南針,邊偵察,邊前進。幾天艱難的行軍,先遣連進到了險峻的賽虎攔姆石峽,只見無際的天空只剩下一條青藍色的帶子,仰起帽檐也望不到石峽的頂峰,被洪水擱置下的亂石橫七豎八地塞滿了峽底,給人們的行進帶來很大困難。部隊在石峽中走著,有時亂石從頭上呼嘯而過,他們機敏地牽馬躲避;有時遇到山洪迅猛傾泄就只好在懸崖底下過夜。到了石峽的中間,最窄處只能勉強通過一人一騎,簡直成了一條石縫。戰士楊生有在通過這條石縫時,一條腿被鋒利的山石劃破,待衛生員給上藥時擠爛的皮肉已經和棉褲粘在一起了。雖然不是和拿槍的敵人作鬥爭,但前進的道路上處處都留下了戰士們的血跡。先遣連在這崎嶇難行的石峽中走了3天,終於勝利地通過了這條石峽。
此後越向前行進地勢越高,氣候越惡劣。“萬里晴空瞬時雨,崑崙八月暑偏寒。”雖然是盛暑季節,先遣連同志卻早就穿上了冬日的行裝,有時還凍得打顫,高險的地勢,惡劣的氣候,給行軍帶來的了新的困難。一天,先遣連行進到海拔5500米的庫克阿達坂(維吾爾語,冰峰的意思)腳下,在平原地區長大的指戰員們,前些日子行軍就有高山反應,要攀登這座達坂,會有更大的困難。第二天臨行前,李狄三對部隊進行了動員,他說:“人民戰士就要有革命的硬骨頭精神,勇敢頑強,堅韌不拔,在戰場上不怕掉腦袋,在平時不怕苦和累,我們一定能夠勝利翻過達坂,早日解放阿里。”
東方剛剛發白,大隊人馬就開始了一天的戰鬥。馬隊在山上盤旋擇路而行,人們同惡劣的氣候展開了搏鬥。山高路險,空氣稀薄,大家的胸口悶得發慌,心臟好像要從口裡跳出來似的,頭痛得好似要裂開,就是馬也張著大嘴喘粗氣,部隊行進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要做革命的硬骨頭!”“爭取立功!”“爭取入黨! ”戰鬥的口號激勵著人們前進。有的人用手絹把頭綁住繼續行軍,有的拉著馬尾巴爬山,實在不行的就爬在馬上堅持前進。他們的手和臉青筋暴起,皮膚呈現紫色,高山反應嚴重的人昏迷過去,體質強的同志就背著他們走。李狄三在爬山開始時,還走在部隊最前面,由於他年紀較大,過去在戰爭中曾幾次負傷,身體不好,這時,他一邊走,一邊吐,後來竟然休克過去,年輕的戰士喬巴克和周奎棋兩人輪流背著他爬過達坂。翻過達坂后,許多人頭昏腦脹,既不能吃,也不想喝,連續4頓飯,全連只吃了40多公斤糧食。炊事班想方設法燒了一頓薑片花椒稀飯,李狄三和幾個領導動員大家為了行軍,一人喝一碗。不久,先遣連前進到一個叫亂海子的地方,周圍地勢看來比較平坦,但它的海拔還是在5500米以上。在這裡,沸滾的開水不到80℃,麵條煮成了麵糊糊。睡覺時,天空睛朗朗的,半夜裡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半宿工夫,積雪已經沒膝深,先遣連的宿營帳篷被埋在雪裡,費了好大勁才拉開帳篷的門,他們從積雪中刨出帳篷,冒嚴寒、踏冰雪,繼續前進。
在這種困難情況下,黨支部號召大家發揚無產階級硬骨頭精神,依靠集體的智慧戰勝雪盲。幾名連幹部患雪盲雖重,他們睜不開眼看不見路還摸索著和往常一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召開支委會、骨幹會了解部隊情況研究下一步工作;深入進行政治動員,到戰士中間問寒問暖,鼓舞大家克服困難,同大家一起研究戰勝雪盲的辦法。在幹部的帶動下,先遣連的戰士,個個頑強機智,班長張選志、戰士楊生有等忍著眼痛放馬,炊事班協作一致,帶病給大家作飯,蒙古族戰士坎曼試用雪球擦眼止痛,連里推廣了他的辦法,果然眼睛紅腫的現象有所減輕。心紅手巧的蒙古族戰士阿廷芳,為防止雪盲開動腦筋,他想起小時候用馬尾編眼罩遮擋雪光的事,於是,他首先編了幾個,別人也跟著學,結果自力更生地製造了一批馬尾“雪鏡”。由於黨支部的堅強領導和全體指戰員的努力奮鬥,大家眼睛紅腫和疼痛有所減輕,黨支部決定爭取時間繼續前進。出發時,他們把馬匹分段串起來,由幾個眼睛看得見的同志引路,迎著寒風,踏著雪原,浩浩蕩蕩地走上了新的征途。
踏遍雪原尋藏胞 橫眉冷對領主計
8月15日,先遣連翻過了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進入藏北高原。但全連官兵心中明白,到了藏北,這並不意味著艱苦行程的走完,而是真正戰鬥的開始。因為對這裡的敵情、社情、風土人情一點都不了解,對這裡的氣候、地形、道路也不掌握,特別是還沒有見到一個藏民,今後要在這遠離領導的新區站住腳、紮下根,解放西藏的任務剛剛開始啊。
在李狄三的提議下,先遣連黨支部根據新的任務和環境,統一了思想認識,開始四處尋找藏民,進行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但由於藏北人煙稀少,尋找藏民遇到了很大困難。一次,副連長彭清雲同志帶領一個偵察分隊,翻雪山、涉冰河,四處尋找藏民。駱駝蹄子磨出了血,他們用破布包起來,帶的乾糧吃完了,他們打獵充饑,就這樣不停步地在野外跑了15天,也沒有見到藏民的影了。其他幾個分隊也是吃了不少苦,跑了不少路,還是沒有找到一戶藏民。
後來,終於在一個叫多木的地方發現了兩個藏民和四個小孩,彭清雲和他的戰友,急忙上前和藏民見面,結果使藏民吃了一驚,丟下羊群,慌忙向山上跑去。彭清雲知道這是藏民對我們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再往前追趕的。他一面派人將跑散的羊群收攏在一起,一面讓喬巴克等幾個少數民族戰士用維吾爾、蒙古、哈薩克等幾種語言向藏民喊話,這時藏民停了下來,朝分隊架起了叉子槍,彭清雲同志向前走,藏民就向後退;彭清雲停下,藏民也停下,就這樣,一個上午他們一直保持著一段距離。
李狄三同志接到副連長報告,立即帶上翻譯飛馬前去。他知道由於歷代反動政府實行民族壓迫政策,造成了民族隔閡,藏民首次見到我軍產生恐懼心理是自然的。他們手裡拿著槍,萬一發生衝突,將會對今後的工作造成不良後果。李狄三趕到現場,看到雙方仍然處於對峙狀態。便命令部隊放下武器,自己帶著翻譯,手捧哈達,趕著羊群,向牧民走去。牧民見這種不帶武器,並無惡意的情景,就收起了叉子槍。藏民從見到我軍前前後後的行動,尤其見到面前這個頭戴紅星的軍人的親切言行,非常激動。到了藏民的帳篷,同志們拿出花布、方塊糖、茶葉送給這戶藏民,喬巴克又給藏民做面吃,使這戶藏民徹底消除疑懼。李狄三同志和藏民坐在一起,向他們講述我們就是當年的紅軍,是為人民服務的軍隊,今天,毛主席命令我們到這裡來解放西藏受壓迫的人民。李狄三還詳細地向藏族老鄉宣傳了我黨的政策和我軍的紀律,雖然他們還不能一下子完全聽懂,但共產黨、毛主席、解放軍這些名字,卻深深地印在藏民的腦海里。他們激動地拉拉這個同志的手,摸摸那個同志的紅五星,大人小孩都流著淚,不停地說“夏保,亞古都!”(好朋友)
曙光初照藏北高原,藏胞的心窩裡升起了紅太陽。經過第一次見到藏民以後,“金珠瑪米來到藏北”的新聞就漸漸傳開,幾天之後,先遣連駐地附近又來了一 批藏民,都受到指戰員們的熱情接待。為了更好地發動群眾,先遣連繼續向藏北腹地推進,到群眾比較多的扎麻芒保地區安營,同時在兩水泉和多木兩處地方各留一部分同志,繼續堅持在當地開展群眾工作。
當時,阿里地區的反動頭人,聽到我軍由新疆進入藏北,丟魂落魄,竭力施展阻撓破壞的伎倆。反動頭人造謠說:“有一批窮漢人來藏北搶東西,他們是殺生滅教的土匪……”當時的反動地方政府下了三條禁令:不準和解放軍接觸;不準給解放軍賣東西;不準給解放軍帶路。他們還揚言,一定要把解放軍困死在山上。但是,英雄的先遣連指戰員們,繼承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紀律嚴明,秋毫不犯,使廣大藏胞嘖嘖稱道:“金珠瑪米亞古都!”(解放軍好得很)。反動頭人妄想把先遣連凍死餓死在山上,然而先遣連的指戰員們卻在生機勃勃地戰鬥著,反動政府想把我軍同群眾分隔離開,然而先遣連一進入藏北就同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先遣連的實際行動和宣傳工作,驅散了一股股妖風迷霧,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詭計。這時,反動頭人一計失敗又施一計,他們一面提出要和先遣連談判,以探聽我軍的虛實,進而把先遣連逼走;另一方面又在積極準備以武力對抗。
李狄三和連黨支部詳細分析了當前的情況,決定一方面做好應付敵人突然襲擊的準備,一方面利用談判進行爭取上層分子的工作,擴大宣傳,教育和團結更多的群眾。
阿里噶本政府專門派了秘書才旦彭加和管家扎西才仁,帶著幾個全副武裝的藏兵來到先遣連駐地----離扎麻芒保20多里地的廷空,準備和我軍談判。談判這天,先遣連副連長彭清雲帶領一個排留在扎麻芒保,做好戰鬥準備;連長曹海林帶一個排,半夜就趕到廷空地區埋伏在附近山頭,以防不測;李狄三同志以部隊指揮的身份,帶著翻譯、通訊員和少數戰士參加“談判”。李狄三來到廷空,見幾個身穿清朝服裝的藏族官員早就等在那兒,雙方見面,互相送過哈達,就在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里開始了“談判”。
開始,噶本地方代表表現了十足的傲氣,蠻橫地提出要先遣連撤出阿里地區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李狄三同志毫不退讓,大義凜然,向他們介紹了當時國內外形勢,表達了黨中央、毛主席對西藏人民的關懷,申述了人民解放軍對於解放西藏的堅強決心,指明了噶本政府應該持有的態度,宣傳了我黨的政策和我軍紀律,最後指出:一切勾結帝國主義,妄圖阻止解放西藏的陰謀都註定要失敗的。李狄三義正詞嚴,噶本代表理屈詞窮,“談判”終於達成了協議,噶本政府承認人民解放軍進駐紮麻芒保地方。從而為和平解放西藏阿里奠定了基礎。
“談判”過後不幾天,才旦彭加又來到扎麻芒保,提出和先遣連“友誼比槍法”,想進一步探測我軍的實力。先遣連識破了他的陰謀,將計就計組織先遣連指戰員整齊地站在比賽場上,全軍有名的特級戰鬥英雄、副連長彭清雲同志打了幾種姿勢的步槍射擊,機槍手甘玉兆又打了重機槍點射表演,每次槍聲響過,靶子應聲而倒,贏得了藏胞的一片熱烈喝彩。才旦彭加帶來的毫無軍事素養的藏兵擺開架勢打了一陣槍,他們平時專以欺壓百姓為能事,今日比賽,子彈出膛,不知去向,引起群眾一陣嘲笑。
李狄三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滅敵人的威風,大長我軍的志氣。他命令炮手們表演六零炮射擊,只聽炮聲隆隆,遠處被指定為目標的石堆,被炸得亂石飛濺。第一次見到炮的藏民,看到這種情形,熱烈歡呼,掌聲不止,就連參加打靶的藏兵,也都吐舌驚嘆。這時,李狄三同志跳上旁邊的土坎高處,大聲向群眾說:“藏族同胞們!我們人民解放軍是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是所向無敵的,我們是能夠對付任何反抗、破壞西藏解放事業的敵人的。”
李狄三還詳細地向群眾宣傳了毛主席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宣傳了我黨的民族政策和我軍的宗旨及紀律,重申了解放西藏,保衛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決心。
改則地區的牧民,有一部分過去是由西康、青海等地朝山拜神來到阿里,因路途遙遠不能返回在改則落戶的,他們早就聽說過紅軍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解放窮苦人民的隊伍。今天,他們親眼看到當年的紅軍來到了藏北,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心中十分高興。
紅星融化千秋雪 戰勝饑寒備戰忙
藏北高原號稱“世界屋脊的屋脊”,山頂上的積雪常年不化,冬天來得特別早。10月份的時節,已經是寒風勁吹,大雪飄揚了,直到翌年四五月份還有冰雹、大雪。漫長的冬季,給先遣連的後方供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新疆各族人民為了支援先遣連解放西藏的鬥爭,組織有10000多頭毛驢的9個運輸大隊,給先遣連運送糧食和軍需物資。因為路途遙遠,道路艱險,牲口不能馱得太多,而且在往返一次兩個月的時間裡,馱運的糧食要被運輸隊吃掉一半,加上大量牲口在途中累垮,這樣送到藏北的糧食,比起需要就差得很遠。先遣連進駐紮麻芒保后,接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雪,積雪填平了溝溝壑壑,這就是說冬季封山的時節已到,運輸隊再也過不來了。
漫天大雪紛紛揚揚,山封了,路斷了,到來年四五月解凍之前新疆不可能再為連隊運送什麼物資了,所存的糧食,就是節約使用也只能維持兩個月,況且大部分還存放在150多公裡外的兩水泉地方;行軍所帶的幾頂帳篷,早已破爛,天寒地凍,部隊連個住房也沒有;這裡的敵情社情都 非常複雜,什麼情況都可能碰到……許多工作等著先遣連去做,許多困難擺在面前,今後完全要靠連隊自力更生去解決。
一個過冬備戰熱潮開始了。
首先從挖工事開始。他們知道在這個新的地區,敵我鬥爭更為複雜,只有隨時做好戰鬥準備,頂住敵人的進攻,才能有力地開展其他工作。於是他們不顧高山反應和幾千里跋涉的疲勞,苦幹巧幹,頑強戰鬥,經過一個多月的辛勤勞動,修成了40多個掩體,挖出了200 多米長的蛇形交通壕,在駐地東西和東南角砌壘了2.5米高的碉堡,這些工事互相連通和“營房”結合在一起,使全連隨時都可以投入戰鬥。
修完工事,先遣連就著手蓋房子。可是,在整個改則地區找不到一棵成形的樹木,李狄三和黨支部集中了群眾的意見,決定挖地窩子。藏北高原的11月,氣溫已冷到零下40多度,大地凍結1米多,十字鎬挖下去,在冰凍的地面上只能砸出一個白點子,許多同志震裂了虎口,鮮血直流,工程進度很慢。黨支部及時召開“諸葛亮會議”,最後認為“用火烤地,邊挖邊烤”的意見是可行的。於是他們組織一部分人外出拾牛糞、打柴禾,堆在工程地段上生火烘烤,烤化一點挖一點,從而提高了功效,加快了進度。先遣連所帶來的工具──諸如十字鎬、圓鍬、鋼釺之類,在一路行軍、修築工事中,已經磨殘了,而且大部分把子都壞了,他們就用帳篷桿做把子,有的乾脆用野牛羊角作工具。終於一個個地窩子宣告竣工。這些地窩子,在以後漫長的艱苦歲月里,為英雄連抗嚴寒,御風雪,起了很大作用。
在修好工事、建完營房之後,先遣連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打柴儲柴戰鬥。阿里高原幾乎沒有什麼植被,戈壁上稀疏矮小的毛刺成了連隊取暖做飯的唯一選擇,為了打柴,堅硬的毛刺扎破了手,撕破了棉衣,他們毫不在意。通訊員王萬明,每天去得最晚,背得的也最多,他嫌中午休息回家吃飯耽誤時間,每天早上去的時候就帶上幾個干饢,中午休息時繼續打柴,在打柴中,他雙手到處都是血口子,風一吹、水一浸痛得鑽心,他的棉衣被扯得掛花吊絮,風雪襲來冷得發抖。所有這些,王萬明同志都滿不在乎,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鬥志。他們在打柴中發現,這種灌木在太陽未出來前,枝桿受凍變脆,易於攀折,於是,先遣連的同志每天迎著啟明星,出發打柴,太陽出來后就集中力量往回背柴,一直干到披著月亮回營房。經過艱苦的勞動,先遣連所打的柴禾在營房場地上堆成了小山。
還在修地窩、打柴禾的同時,連隊就組織了一個打獵小組,以便用野獸肉補充糧食的不足。打獵組躍馬橫槍,狩獵於雪山草原。開始每天總是可以獲得幾隻獵物,幾天過後,受驚的野馬野羊都跑進雪山深處躲藏起來,稍有動靜,它們便跑得無影無蹤。獵手們跑過一山又一山,尋找獵物。巴利祥是從小生長在新疆巴侖台山區的蒙古族戰士,不僅騎術高、槍法好,而且特別能吃苦。在先遣連打獵時,他每次外出都只穿一件皮大衣,懷揣幾個干饢,讓別的同志在近的地方,自己跑到深山中,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晚上裹一件大衣,睡石崖,卧雪窩,啃干饢,咽冰雪,從無怨言。巴利祥長期在外翻山越嶺吃不好,睡不好,他的臉色變得黃蠟蠟的,面頰也顯著地消瘦下來。李股長和連隊其他領導看到這種情況,心疼地勸他休息,可是他堅決不肯,還是照常出去打獵。有一天,他和另外一名戰友翻過幾座大山打倒了一頭野牛,但由於過度勞累,巴利祥幾次口吐鮮血,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的只是完成黨交給的任務。野牛太大,運不回去,放在山坡空人返回,又怕被野獸吃掉,於是他們商定,由一個同志回家牽駱駝,巴利祥留下看守。巴利祥怕牛凍僵了不好剝皮,就一個人動手剝皮,還把剝后的肉分成幾塊,然後一塊一塊地背下山,一直忙到大半夜。從這以後,巴利祥又是幾次口吐鮮血,卧床不起。李股長和連隊領導日夜守候在巴利祥身旁,衛生員給他打針吃藥進行搶救,擔由於病勢過重,不幾天,巴利祥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巴利祥是先遣連在統一祖國大陸、解放阿里戰鬥中第一個貢獻出自己生命的英雄戰士。
巴利祥同志雖然永別了他的戰友,但他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高貴品質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在巴利祥同志犧牲精神鼓舞下,打獵組的同志化悲痛為力量,擦乾眼淚,繼續戰鬥,為全連儲備了幾萬斤野生動物肉,這些肉在連隊度過艱苦的歲月里發揮了巨大作用。
先遣連大部分人員駐在扎麻芒保,而運輸隊在封山前馱來的糧食,全放在150公裡外的兩水泉,這就是說,要吃糧食必須先遣連自己組織力量去馱運。從先遣連進駐紮麻芒保的那天起,就有一串長長的駝隊往返兩水泉----多木----扎麻芒保之間,不管天寒地凍、颳風下雨,叮噹、叮噹的駝鈴聲一直是遠來近去,一天也沒有間斷過。
從扎麻芒保到兩水泉,途中要翻幾座大山,過幾條河,特別是要經過危險的十里達坂,冬季里,達坂被一層厚厚的冰雪覆蓋著,又陡又滑,運糧隊翻越達坂時,就是放慢速度,還是常常有駱駝滑倒滾下溝去。為了防止事故,運糧隊員們想了許多辦法。起先,在通過達坂時,他們兩個人保護一峰駱駝,過後,再返回保護另一峰駱駝,這樣既耽誤時間又不完全保險。有一次駱駝滑倒,連保護的人也被帶到溝下,摔得鼻青臉腫。後來他們想出了在達坂上挖台階、撒沙子的辦法,使駝隊安全通過。就這樣,過一次達坂,挖一次台階,鋪一次沙子,由於長年累月長期不停地馱運奔跑,駱駝蹄子磨爛了,他們就用獸皮將駱駝蹄子包起來,繼續趕路。後來有的駱駝一卧倒,怎麼也拉不起來,他們只得把馱運量減少,這樣也就增加了馱運的次數。為了充分發揮馱運能力,達進才領導運輸隊的同志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不辭辛苦地奔波於馱糧路上。暴風雪襲來,他們將駱駝圍成一圈,人躲在駱駝腋下;酷冷奇寒時,他們把手腳放在駱駝的長毛中取暖。包駱駝蹄子的皮革磨穿了一次又一次,人穿的氈筒跑破了一雙又一雙,從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這8個月的日子裡,他們從未住過一天暖房子,也沒有吃過一頓熱飯,冷風吹裂了臉龐,手上凝結著沁出的血水。冬去春來,叮噹的駝鈴聲一直響徹在藏北高原的上空。
1950年底,先遣連處在最艱苦的歲月里。
這時候,吃糧的問題突出了,儘管運糧車隊的同志以夜繼日地由兩水泉給多木和扎麻芒保兩地趕運著糧食,但因馬匹部分倒斃,只靠幾峰駱駝來運糧,所以還是不能保證供給。但先遣連的指戰員遵照毛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堅決不去地方買糧食。當時,還剩點作馬料的包穀,他們就用石頭將包穀砸爛做飯,飯做不熟,維吾爾族 戰士就修饢坑燒火烤饢。包穀不夠吃,他們就用野獸肉來代替,架起一口大鍋,清水煮獸肉,有時摻上一點包穀。最初還有一點調料,後來就連鹽巴也沒有了,他們只能是每人一個饢,一碗清湯肉,天天如此,頓頓一樣。由於高山反應,本來就不想吃飯,再加上老是吃這樣單調的飯,一些同志一端起碗聞到那股野味,就不由得嘔吐起來。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先遣連的同志照樣執勤站哨,努力為革命工作,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情緒,沒有一句怨言。
經過艱苦的行軍、偵察、營建和打柴等,戰士們的棉衣早已爛完了,鞋底也早已磨穿,想補一下,一沒針、二沒線、三沒有棉花。戰鬥英雄郝文清想出了用破麻袋縫補衣服的辦法,蒙古族戰士巴多木提出用羊毛捻線,用羊角做針的辦法,受到大家讚揚。他們把羊角放在水裡煮軟,然後切開磨成骨針,大家就用這種針縫成了麻袋衣服,以後這種衣服破了,就在上邊再補,麻袋補麻袋衣服,越補越厚,越補越重,常常是一件衣服有十幾斤重。
為了解決穿鞋問題,蒙古族戰士教大家做“皮窩子”,剪一塊破氈片包在腳上,再割一塊野馬皮蒙在上面,用野牛筋紮起來,這樣的鞋,穿上既輕便,又暖和。
吸煙的同志在沒有煙吸的情況下,他們用扎麻花和兔子糞作煙,裝進用羊角刻成的煙斗,同志們風趣地說:“這樣的煙油性大,又經過消毒,好抽極了”。
為了在艱苦複雜的情況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防止敵人的破壞和搗亂,先遣連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放鬆警惕性。就是在這艱苦歲月狂風大雪的夜晚,為了換接陣地上5個哨位的哨兵,他們常常是全班出動,手挽手,迎著風把哨兵送上哨位。高度的敵情觀念,頑強的鬥爭精神,一直激勵著先遣連的戰士,日日夜夜地守衛著自己的陣地。先遣連同志為了學會高原作戰的本領,鍛鍊出堅強的體質,他們在彭清雲的帶領下雪地練射擊;在李狄三的帶領下練爬山。沒有訓練的手榴彈,他們用獸皮包沙子來代替;沒有靶子,他們用石頭、骨頭來代替。在李狄三的帶領下,經過艱苦鍛煉,先遣連戰士戰鬥力不斷提高。開始,爬上“營房”對面的山包需要兩個多小時,後來只要一個來小時就可以迅速佔領陣地。艱苦的鬥爭環境,磨練著先遣連戰士的堅強意志;火熱的鬥爭生活,鑄成了革命戰士的鋼筋鐵骨!
高山病魔無所懼 樂獻青春為人民
春節過後,在祖國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已是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的季節了,而在蕆北高原上依然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此刻,英雄的先遣連面臨著一場無情的高山病的嚴峻考驗。
提起這種病,真叫人奇怪,發病初期,猛吃還不覺得飽;但過幾天後,也能出奇地耐餓,幾天不吃也不覺得餓,這時全身就開始滲黃水,不久病人不吃不喝就到了垂危之中。最初,人們還以為是一種惡性傳染病,連隊採取了緊急措施,減少活動量、改善伙食、加強對病號的護理,並對生病的同志實行了極其嚴格的隔離。連隊還發動大家大搞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但這些措施都無濟於事,病號越來越多,可惡的病魔,張開它那貪婪的大口,奪去了一個又一個英雄戰士的生命!在疾病發作最猖獗的日子裡,除了專門護理病號和執勤站哨的同志外,剩下健康的同志已經很少了。這些同志不僅承擔了所有的任務,而且還積極為大部隊的到來做各項準備工作。生病的同志們看到戰友百般忙碌,還要分神照顧自己,心裡十分難受。一些病情稍輕的同志,自動組織起來,互相攙扶著,搖搖晃晃地外出打柴禾,他們說:“我們不能幹重的就干輕的,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革命出力。”張選志等同志,用腫脹的雙手摺下枯枝,又十分艱難地把些柴捆綁起來,他們背不動就爬著把柴禾拖回“營房”。雖然他們拖回的柴禾並不多,可是,革命戰士忠於黨、忠於人民的品德是多麼的可貴啊!
在解放戰爭中屢建戰功的共產黨員、班長於洪,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一直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他大小便困難,硬是不讓別的同志背,而是自己兩隻手套上鞋一步步地爬出去。於洪同志在臨犧牲時對副班長說:“我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對不起黨,我死後你要把這個班帶好,勝利完成毛主席交給的解放西藏的任務……”並拿出僅有的四塊銀元:“這是我的黨費,請交給黨……”話還沒有說完,就犧牲了。
在先遣連里,李狄三同志年紀最大,體質也比較差,過去戰爭年代他出入槍林彈雨,身上留下不少傷痕,進藏後日日夜夜地操勞,嚴重地消耗了他的體力。在巴利祥犧牲的時候,李狄三的腳步就非常的沉重,給巴利祥送葬時,李狄三在平坦的地上摔了幾跤。當時別的同志還以為他是為戰友的犧牲過度傷心的緣故。從那以後,李狄三同志的腿上裹了一條很長的裹腿,仍然不露聲色地和同志們堅持戰鬥,廣泛深入地開展政治思想工作,想方設法活躍部隊的政治生活,向大家講述紅軍翻雪山過草地跟隨毛主席兩萬五千里長征時的故事,講述共產黨員硬骨頭作風,講述共產主義的美好遠景。就在他的病已經有顯露的時候,他還千方百計地照顧病號,而絲毫沒有考慮自己。他把煮肉的油花集中起來,給病號烙油餅;把羊心羊肝切成細絲,親自給病號做麵條;他經常到病號中間去,給病員一口一口地喂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太陽暖和和的,李狄三把病號動員起來,組織連隊一起玩“瞎子捉跛子”的遊戲,為了使大家玩得更有興趣,他跳進圓圈親自擔任跛子的角色,可是,沒過幾圈就栽倒在地,大家湧上前去,解開綁腿,發現他的腿已經腫得很粗,裹腿勒進了肉里。
李狄三病得那麼嚴重,他的毅力仍是那麼頑強。他把全連同志的疾苦都放在心上,而將自己的病痛拋在一邊。黨支部做出決定,“限制李股長的行動,強制他休息。”李狄三坐在床上,他用手捻成一根長長的毛繩,然後把毛繩拴到各班,每天,他都笑容滿面地出現在戰士中。他扶著毛繩去講課,生動地描述共產黨應有的形象;他扶著毛繩去看望大家,身臨其境地介紹跟隨毛主席在延安大生產的熱火朝天的場面;他扶著毛繩到各班去,解釋毛主席為劉胡蘭的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深切含意。
後來,李狄三同志的病情越發嚴重,他不能扶著毛繩走路了。這個為革命永遠閑不住的人,就抓住這個時機整理日記,他不分白天夜晚,一個勁兒地寫呀!寫呀!寫完一本又一本,一直寫了厚厚的三四本。在這閃閃發光的本子上,詳細記載著先遣連進軍以來所收集到的珍貴資料;記載著進軍以來所經歷的艱險的戰鬥經過;記錄著高原戰鬥的寶貴經驗;記錄著革命戰士對黨的解放事業的赤膽忠心。
李狄三在那不能起床的日子裡,還時時刻刻操心著連隊建設,每天他都要問誰病輕了?誰病重了?他指示連長要抓緊對敵情的了解,指示副連長為病號改善生活他一次不缺地參加黨支部會議,從思想上指導全連的工作。
先遣連同志見李股長病成這樣,都想方設法特別關照他,用老鄉送來的酥油茶烙油餅給他,可他把油餅分給了其他病員。
春風吹到藏北高原,嚴冰開始解凍,冰河裡已經發出了潺潺的流水聲。1951年5月6日,後續部隊踏著先遣連走過的道路,開始向藏北挺進。先遣連的同志早就盼望著戰友的到來,他們帶病為後續部隊的到來做準備工作,有的為大部隊打柴禾,有的準備介紹情況的提綱,炊事班忙著為大部隊準備主副食。
這時候,李狄三的病情更加惡化。幾天來,他滴水未飲,粒米未咽,就是這樣,每次開支委會,他都要堅持參加,當通過接納新黨員或討論重大問題表決時,他都要吃力地舉起右手,直到檢票員算上他這一票時,才將手放下。每當譯電員向他報告後續部隊挺進的消息時,他都睜大雙眼,炯炯有神,爾後嘴角掛著微笑。等候著大部隊的到來。
和李狄三一樣,全連都是日日想,天天盼,盼望著大部隊的到來,生病的同志走不動,就扶的扶,攙的攙,有的爬到附近的山包上,遠望著前方,盼望著兄弟部隊戰友早日到來。
這一天終於盼到了。1951年5月21日,大部隊首先到達兩水泉,5月28日,後續部隊終於到了扎麻芒保,先遣連和後續部隊勝利會師了!
戰友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心裡有多少話要講!激動的淚水掛在笑臉上!
後續部隊指揮員知道李股長病勢垂危,一下馬就焦急的跑到李狄三的地窩子里。這時,李狄三同志勉強地睜開眼,帶著激動的心情望著前來看望他的首長和同志們。指揮員向李狄三探下身去親切地說:“李狄三同志,你已經光榮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已經簽字了!部隊黨委和首長讓我向你問好!”這時,李狄三同志吃力地拿起枕頭邊的筆記本,送到指揮員的手裡,他嘴角動了動,臉上掛著微笑,想說什麼還沒有說出來,就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舉紅旗英雄向前進 學先烈阿里浴朝陽
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在北京簽字,為了保證協議的實現與鞏固國防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於5月25日頒發訓令,命令先遣連“繼續偵察到噶大克的道路”。6月6日,先遣連和後續部隊一起召開了繼續進軍誓師大會,除連長帶一部分病情較重的同志留在扎麻芒保,看守輜重物資外,副連長彭清雲帶領大部分先遣連英雄健兒,高舉紅旗繼續向前挺進。
6月18日,部隊進抵岡底斯山主峰康仁波清峰腳下。康仁波清峰位於普蘭縣巴格區附近,奇峰插天,險怪萬狀,頂端終年積雪,山腰雲霧纏繞。因這裡空氣異常稀薄,戰馬焦急地亂咬亂踢,人的皮膚先變成紫色,后變成綠色,青筋脹起,高山反應特別嚴重,有的昏迷過去。在李狄三等烈士精神鼓舞下,他們發揚了高度的階級友愛精神,團結互助、英勇頑強,身體好些的同志主動幫助別的同志,扶的扶、攙的攙,終於勝利地到達達坂頂上。東君拉達坂山勢陡峭,如果說往上爬是萬分艱難的話,那麼,下山就是更加艱險了。山陡冰滑,不能行走,他們就給屁股上綁一塊氈片坐著滑下去,有的同志被滑到幾丈深的雪坑裡,別的同志用繩子把他拉上來,又繼續前進。就這樣,他們終於在千古無人通過的東君拉達坂上踏出了一條路。就在翻越岡底斯山的戰鬥中,先遣連又有幾位戰友為解放西藏的偉大事業獻出了他們的生命。
6月29日,先遣連進駐普蘭宗,接著揮師北上, 8月3日勝利地挺進阿里首府噶大克,終於把勝利的紅旗插遍了整個阿里,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給的光榮任務。
而此時,帝國主義及其內外反動派,也正想盡千方百計阻撓和破壞西藏和平解放的實現。還在大部隊繼續挺進的時候,從新疆、青海等地逃竄到阿里地區的地主土匪武裝,在匪首哈力伯克帶領下,對藏民燒殺搶掠,殘酷踐踏。
駐守在扎麻芒保的英雄戰士,根據毛主席訓令指示,早就森嚴壁壘,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當他們得悉叛匪的罪行后,在連長帶領下,積極主動參加剿匪戰鬥。隊伍出發時,一些同志病得連馬都騎不上去,但他們牢記自己是人民的武裝,不畏艱難,在別的同志幫助下跨上戰馬,殺向剿匪的戰場。
經過四次反覆征討,蕩平了匪亂,奪回了幾萬隻牛羊。他們召開群眾大會,讓藏民認領回自己的牛羊。他們還把土匪從新疆、青海搶來的牛羊,抽出大部分,救濟貧苦牧民。粉碎了帝國主義及其反動派的陰謀。
毛主席批評進藏先遣連犧牲太多
1991年,時任南疆軍區副軍職專職紀委書記的袁國祥受南疆軍區委託,在北京兩次謁見了該部的老首長、國家副主席王震。兩次談話王震都講到了進藏先遣連的問題。王震問進藏先遣連究竟犧牲多少人。袁國祥說有一半人犧牲在了阿里高原上。王震老首長搖頭嘆息:“唉!死人太多了。毛主席還批評過我。”下來以後,袁國祥就找王震的老秘書胡忠問:“怎麼先遣連的問題,毛主席還批評過?”胡忠說:“就是,毛主席批評的時候周總理還說了話:‘當時我們不知道阿里是那樣惡劣的氣候嘛’”。

結語


先遣連轉戰千里,掃平匪亂以後,就立即投入了建設邊疆的新戰鬥。他們自己動手,蓋成一排排嶄新的房子;他們自製農具,開荒種田,向沙漠要糧,奪得阿里高原上第一個豐收年。他們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同阿里各族人民團結一起,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的偉大征程。
先遣英雄連的紅旗,迎風招展,光照四方,她激勵著人們奮勇向前,保衛邊防、建設邊防!
西藏:電影《先遣連》
由西藏自治區紀委、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拍攝的電影《先遣連》3月25日在拉薩正式開機拍攝。
簡介:
60年前,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毛主席“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戰略決策,新疆軍區決定派一個連的兵力,先期進入西藏阿里地區,執行“偵查情況、發動群眾”的先遣任務。1950年8月1日,由漢、回、藏、蒙古、錫伯、維吾爾、哈薩克等7個民族136人的先遣連,在總指揮兼黨代表李狄三,連長曹海林等人的帶領下,從新疆於闐出發,開始向阿里進軍,勝利完成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阿里高原,和平解放阿里3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偉大壯舉,用生命和意志譜寫了一篇光耀日月的壯麗英雄史詩。電影《先遣連》的創作拍攝,不僅還原了先烈們為西藏和平解放所做出的不朽貢獻,更充分展示了革命戰士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尚品質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賢”的“老西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