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奧·博塔
馬里奧·博塔
1943年,馬里奧·博塔(MARIOBOTTA)出生在瑞士門德里西奧(Mendrisio)。博塔中學輟學,15歲起就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后在盧加諾(Lugano)跟隨Cnenisch和Carloni進行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學習。1964 年秋,他開始在威尼斯建築大學學習。1969年,他遇到了幾位在建築行業有重大影響的著名設計師,路易·艾瑟鐸·康(Louis I.Kahn)、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和Giuseppe Mazzariol等。同年,他結束了學業並在瑞士盧加諾創建了自己的辦公室。
年輕時曾邊學習邊從事實際設計活動。
1969年畢業於威尼斯建築大學,
1965年在勒·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參加威尼斯市立養老院的設計。
1969年與路易斯·康相遇,合作設計了威尼斯新會議廳工程中的展覽會。
1969年,在威尼斯大學建築學院畢業時,與主考官卡羅·斯卡帕相遇。※馬里奧·博塔幸運的受到三位建築巨匠的熏陶,據說,其中以對光的利用頗為精通的路易斯·康對他的影響最大。
1970年博塔在盧加諾開設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1970年以來,在洛桑聯邦工業大學以及歐洲、美國、拉丁美洲等多所大學從事授課、開設研討班等教學活動,並在各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哈廷辦公樓
1996年瑞士義大利大學孟德里索新建築學院院長
1.1973 提契諾桑河住宅區(Casa Riva san Vitale,Ticino)
希臘國家銀行總部
4.1981 提契諾 盧加諾近郊(Casa a Pregassona Ticino)
5.1981 提契諾(Casa a Viganello,Ticino)
6.1982 羅通達(Casa Rotonda Stabio)
7.1982 提契諾 波羅尼住宅(Casa a Origlio,Ticino)
8.1988 盧加諾海濱住宅(Gottardo Bank Lugano)
9.1989 提契諾(Casa Losone Ticino)
10.1989 提契諾(Casa Breganzona Ticino)
11.1991 提契諾 Bellinzona 辦公大樓(Bellinzona Offices Ticino)
12.1992聖約翰教堂(Mogno Church Mogno)
13.1992法國埃弗里大教堂(Evry Cathedral Evry France)
呂措夫廣場住宅園
16.1993 盧加諾(Caimato Building Lugano)
17.1994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 Museum of Modern Art)
18.1995 瑞士巴塞爾 UBS 大樓(UBS building Basel)
19.1995 義大利米蘭 Sartirana 教堂(Church of Sartirana Milano,Italy)
20.1996 蒙特住宅區(Resident Housing Monte Carasso)
21.1997巴伐利亞(Benkert K igsberg Bavaria)
22.1998以色列港市特拉維夫Cymbalista住宅區(Cymbalista Synagogue Tel Aviv)
23.2000 義大利 Pieve 科學院(Scientific College Pieve,Italy)
博塔作品:Evry Cathedral Evry France
博塔作品:UBS building Basel
在結束跟隨路易·艾瑟鐸·康的學習之後,他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博塔深入研究了眾多建築風格,諸如:多立斯風格、愛奧尼亞風格以及科林斯風格等古老的建築風格,他開始從這些歷史風格中得出相應的色彩、材質、原料以及結構等方面的構思,其所有的工作都逐漸從後現代的古樸風格中得出其內在的聯繫。
作為提契諾學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根植於義大利理性主義和歐洲現代主義,將歐洲嚴謹的手工藝傳統、歷史文化的底蘊、提契諾的地域特徵與時代精神完美地表現在建築上。40多年來,博塔已設計項目600多項,涵蓋了私人住宅、教堂、辦公、銀行、博物館、學校等建築類型。博塔關於建築原型的重新詮釋、重塑場所的理念、形式原則和建築語彙的運用、有機統一的城市體系、歷史傳統的延續性以及建築的隱喻性和象徵性等等建築思想和設計手法,都具有鮮明的原創性和獨特性,已引起世界建築界的廣泛關注。
在博塔早期的建築設計生涯中,儘管他的作品局限於瑞士,但是他設計的建築:Lugano的嘉布遣會修道院(Capuchin convent)、Balerna工藝中心以及Fribourg的Staatsbank管理大樓等都贏得了國際好評。後來,博塔設計的第一幢美國建築即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著重強調了開放的空間和自然光線,體現了康對博塔早期的影響。他後期的作品逐漸接受了後現代時期的風格,但他仍將歷史哲學等觀點融入歷史決定論中,而這樣的建築就成了時代的鏡子。
馬里奧·博塔幸運的受到三位建築巨匠的熏陶,據說,其中以對光的利用頗為精通的路易斯·康對他的影響最大。幾何線條、中心對稱、自然光線,是馬里奧·博塔慣用的三大建築語彙。
幾何線條——作為博塔建築特徵的線條,構成鮮明的外輪廓和唯美的建築風格,具有讓人們記住該建築的效果;作品中頻頻出現的窄縫,被認為是源自水滴的幾何學設計。
中心對稱——“我的設計中的對稱特徵更是極為適合光線的射入”,博塔的住宅作品全部在屋頂的中央對稱布置天窗;住宅以外的其他建築也多在平面中心部位布置主要空間,以及做多種變化形式的窄縫,充分預示了博塔的那種恰似人體所擁有的中心對稱式的設計。
自然光線——博塔強調自然採光與內部空間的結合,“對於建築來說離開光線也就不存在空間,正是光線創造了空間”,他會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影塑造空間,令建築物的每一個角落都凝固成詩一般的景色,構成令人震撼的視覺感受。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蘭希拉1號樓,1985年,瑞士盧加諾,建築位於都市街角處,角樓部位採用敞開式——除承重部分以巨型的轉角柱的形式存在外,其餘部分深凹進去,並垂直貫通幾層,強調中心區廣場的角色,轉角處頂部的一棵樹更加強調了這一形象。建築單一的厚重體量上開有台階形的洞口,外壁上可以看到斯卡帕式的建築細部,無一不體現出對材料的感覺、對質地的考究和對節點的關注,由於紅色磚牆飾面拼貼圖案和方式的差異,承重結構被表現得非常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