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歷史哲學》是2005年2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庄國雄、馬擁軍、孫承叔。本書是對歷史哲學這門比較特殊的交叉學科的介紹與研究。

歷史哲學就是人們關於歷史的,更新的真理認識。人類的存在,在時間中的展開,即為歷史。從最初的歷史意識到成熟的歷史觀以及系統的歷史哲學,人們一直關注著自己的歷史命運。對歷史和歷史學的哲學思考,歸根到底是對人的存在的思考。

內容簡介


歷史哲學就是人們關於歷史的,更新的真理認識。人類的存在,在時間中的展開,即為歷史。從最初的歷史意識到成熟的歷史觀以及系統的歷史哲學,人們一直關注著自己的歷史命運。對歷史和歷史學的哲學思考,歸根到底是對人的存在的思考。
緒論和第一章,著重分析了歷史哲學的學科性質、特點和地位,概述了歷史哲學的發展過程———包括西方歷史哲學和中國古代歷史哲學思想的演變。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就歷史主體、歷史單位、歷史進步和歷史分期、歷史過程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以及歷史認識等問題,作了深入地探討和分析,敘述和評價了歷史哲學重要思想家的相關看法,並且試圖給出唯物史觀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或研究思路。全書的最後,對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進行了討論,指出了它對於思考人類命運、歷史前景的重大意義。
本書彙輯著名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多次演講記錄,由其高足愛華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黑格爾問世以來,學術界公認為進入和研究黑格爾哲學系統的入門書籍;又因原為對應一般大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而表述,故體例格式不必謹嚴深奧的高頭講章,照搬《哲學的傳記史》作者魯維斯所言,此書乃其“生平所讀這類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佔據全書篇幅甚多的例證解釋,對於研究哲學不深的讀者也是很熟悉的。
其另一個重要價值,就是用一個截然新穎的觀點來論列“歷史”上各種主要事實,從而使人可能比較順利地把握住黑格爾哲學的主導概念,再由此帶動對該系統各個方面的深入認知。王造時先生的譯述,復以平實雅正、忠實本義而著聞。名著名譯,洵為一切從事哲學和哲學史研究者必備經典。
有二義:廣義指研究社會歷史最一般規律或研究認識這些規律的方法的邊緣性學科;狹義指近現代西方哲學中關於歷史演變規律和關於歷史理解性質的學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歷史哲學”一詞專指那種用幻想的聯繫代替歷史真實聯繫的社會歷史觀。
就廣義而言,歷史哲學的內容和範圍隨著歷史的變遷有很大變化。中國古代有過五德終始說,認為歷史的變遷是由土、木、金、火、水五種特性或性能反覆循環更替決定的;歐洲中世紀有過上帝決定論,認為人們僅僅是歷史的話劇演員,上帝才是他們的導演。這些思想反映出了當時對社會歷史發展根由的看法,但還沒有構成歷史哲學的專門學科。最早把歷史發展規律的研究作為專題,在喚醒人們的“歷史意識”方面做出貢獻的是18世紀義大利的思想家G.B.維科,他力圖在神意之外尋找歷史規律,以反對宗教神學的歷史理論。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明確使用了“歷史哲學”一詞,意指人們對歷史的理解應超越堆積的史實,達到一種哲學的或理性的認識。之後,歷史哲學漸漸成為人們專門研究的知識門類。近現代西方的唯心主義歷史哲學主要圍繞兩個問題進行討論:①歷史演變的規律是什麼;②歷史理解的性質是什麼。對前者的回答形成了思辨的歷史哲學,對後者的回答形成了分析的或批判的歷史哲學。它們把人類社會看成一個歷史過程,力求從總的聯繫上把握這個過程,並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知識部門,在思想發展史上有積極的貢獻。但是,它們都不是從歷史本身,而是從一般抽象原則出發來描繪歷史;不是從客觀事實中去發現,而是在頭腦中臆造歷史的聯繫;不是從社會的經濟生活而是從社會意識中尋找歷史事實的終極原因。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為歷史哲學提供了真正科學的理論,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但卻不用“歷史哲學”一詞來表述。
思辨的歷史哲學 在19世紀佔主導地位的是思辨的歷史哲學。德國哲學家 I.康德把歷史納入一個富有辯證因素的思辨體系中,並預言未來。他在《一個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中指出,人類歷史,整個說來,可以視為大自然的隱蔽計劃的實現,因而人類歷史就同時具有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隨著人類由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人性就可以逐步獲得完美的實現。這一實現過程就是歷史,但它不可能在一個人的身上,而只能在人類集體的歷史之中完成。G.W.F.黑格爾在其《歷史哲學講演錄》中,把歷史看作是理性自身發展的過程,從而給啟蒙運動以來的歷史哲學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黑格爾雖然把歷史看作是一個發展過程,卻認為它是精神的體現,即自由地擴大,這一點對後來的歷史哲學,具有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的長足進步,使許多歷史哲學家致力於在歷史學中探求象物理科學中那樣的因果律,認為歷史學和自然科學在原則上並無不同,一切科學的性質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這種觀點對20世紀在美國出現的新史學派等有很大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沉重地打擊了19世紀在西方風行一時的樂觀主義的歷史進步主義,同時也使思辨的歷史哲學出現了新的變化。戰後不久,德國歷史哲學家O.斯本格勒出版了《西方的沒落》一書,書中把各個歷史文化當作是歷史的獨特生命來描述,認為每個歷史文化都經歷相同的生長與滅亡的周期,並以暗淡的筆調描繪了西方文明行將沒落的前景。20世紀中葉,英國歷史學家A.J.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一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即脫胎於斯本格勒。湯因比把世界歷史分為26個文化單元,每一個都經歷著相同的興衰周期的模型。這種所謂歷史形態學的基本概念,如文化單元的劃分以及所謂“挑戰與應戰”等,缺乏明確的科學規定性。
分析的歷史哲學 從20世紀初開始,思辨的歷史哲學逐漸被分析的或批判的歷史哲學所代替。分析的歷史哲學認為要理解歷史,首先就要分析並通曉歷史理解的性質。於是,歷史哲學的重點就從解釋歷史事實的性質,轉移到解釋歷史知識的性質上;從探索歷史是在怎樣運動的,轉移到人們是怎樣認識歷史運動的。英國哲學家F.H.布拉德雷的《批判歷史學的前程》,通常被認為是分析的歷史哲學的開端。該書討論了歷史客觀性的可能性問題,作者既反對當時實證主義的樂觀主義,也反對懷疑主義。此後,歷史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異同問題,成為歷史哲學家討論的焦點。生命哲學的創始人W.狄爾泰強調歷史學與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區別。德國的W.文德爾班、H.李凱爾特等新康德主義者,繼續發揮並強調歷史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之處,認為歷史學中有其不可離棄的價值體系。反對者指責這一論點割裂了歷史和自然。義大利的新黑格爾主義者B.克羅齊和英國的R.G.柯林伍德提出,歷史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自然科學是從外部考察自然界,歷史學所研究的人類經驗和思想必須從其內部考察。一切人類的歷史活動都滲透著人們的思想,所以歷史學的任務就是要對這些過去的思想進行反思。克羅齊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柯林伍德則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歷史學就是重演過去的思想。分析學派中的大多數人強調,思想是歷史連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而傾向於否認歷史的客觀規律,或否認歷史可以預言。英國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K.R.波普爾認為,一切思辨的歷史理論都是偽科學,知識的進步是不能預言的,而知識又極大地作用於歷史,所以歷史不可預言。波普爾指責思辨的歷史哲學缺乏為嚴謹的科學推論所必需的兩個條件,即概念上的確切性和觀察上的可驗證性。
評價 20世紀以來,由於分析哲學在西方哲學界佔有極大優勢,西方歷史哲學把注意力轉移到分析研究歷史學命題的語言和邏輯意義方面。他們特別攻擊思辨的歷史哲學沒有能認識到歷史的自律性。但自律性和客觀必然性是否只互相排斥而不相容,分析派並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回答。而思辨的歷史哲學在企圖把歷史的經驗世界納入一個邏輯結構時,失之於武斷。但某些古典的思辨歷史哲學觸及到歷史哲學根本問題的某些方面,有其時代的合理性及其洞見的深刻性。分析派把歷史的理解局限於語言和邏輯的分析,無視歷史發展客觀規律和物質動力。儘管分析學派對語言意義和邏輯概念的分析,有助於人們思想的澄清和認識的深化,但它終究不是而且不能代替人們對客觀歷史的認識。正如分析哲學的分析研究不能取消或代替哲學問題一樣,分析的歷史哲學也不能取消或者代替歷史哲學問題。
參考書目
黑格爾著,王造時譯:《歷史哲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北京,1956。
B.Croce, 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1923.
R.G.Collingwood,Idea of History,Oxford,1946.
K.Popper,Poverty of History,London,1957.
歷史哲學:從啟蒙到後現代性 Burn,R.M. Pickard,h.r.著 張羽佳譯 後現代歷史哲學譯叢 楊耕 周立波 主編
釋義
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人們的自以為是。大真理就是更多人統一的自以為是。
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更新的真理。
什麼是歷史哲學?歷史哲學就是人們關於歷史的,更新的真理認識。
——摘自《中國幸福學》

最早使用“歷史哲學”一詞的是法國哲學家伏爾泰,1765年出版了他的《歷史哲學》一書。在伏爾泰看來,“歷史哲學”就是尋求在其整體上理解歷史、理解支配歷史的那些原則及它可能隱含著的意義。伏爾泰認為,歷史研究不應該只是堆積歷史事實,它應該達到一種哲學的或理論的理解高度。

圖書信息


【作 者】:(德國)黑格爾(Hegel,G.E.F)◇ 著;王造時◇譯《歷史哲學》
【出 版 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3-1
【字 數】: 420000
【頁 數】: 514
【開 本】: 16開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6784754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 >> 歷史 >> 史學理論
【定價】:45.00

緒論

這次演講的題目叫做“哲學的世界歷史”。那就是說,並不是從世界歷史作出一些普遍的觀察,再從世界歷史的內容舉例來闡明這一些觀察,而是世界歷史的本身。為了對於本講的性質從開始就能有一種明白的觀念起見,我們必須先行檢查關於研究歷史的其他各種方法。觀察歷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一)原始的歷史。
(二)反省的歷史。
(三)哲學的歷史。
(一)關於第一種歷史,只要舉出一兩位著名的歷史家,便可以給人一個確定的典型。例如希羅多德、修昔的底斯和其他同樣的歷史家們。他們的敘述大部分是他們親眼所看見的行動、事變和情況,而且他們跟這些行動、事變和情況的精神,有著休戚與共的關係。他們簡單地把他們周圍的種種演變,移到了精神觀念的領域裡去,這樣外在的現象便演成了內在的觀念。詩人以同樣的方式,運用他感覺中的資料造成他的觀念。當然,這些原始的歷史家也利用別人的報告和敘述,因為一個人決不能耳聞目見一切的事情。不過他們只把這些資料當作是一種組合的元素,這和詩人受賜於已經成立的語言文字的遺產,又是同樣的情形。歷史著作家把飄忽的片段聯繫在一起,然後把它們寶藏在泥摩息尼神廟之中,使它們不朽。各種稗史、民歌、傳說都不能列在這種原始的歷史裡面。這些稗史、民歌、傳說所表現的歷史的意識還在朦朧的狀態,所以它們屬於觀念朦朧的民族。這裡我們要研究的民族,是已經知道他們是什麼,和他們在做什麼的民族。當真看見的和可以當真看見的現實,是有堅實的基礎的,而產生這些稗史和詩歌的那個飄忽模糊的成分,它是沒有堅實的基礎的,等到各民族的個性發達成熟,這些稗史和詩歌在歷史上的權威就不能存在了。

作品目錄


緒論 歷史哲學的學科性質和定位第四章 歷史進步和歷史分期重印說明
第一節 歷史哲學概觀第一節 歷史過程的方向是進步的嗎英譯者序言
一、歷史和歷史哲學一、思辨歷史哲學的歷史進步論干斯博士為原書第一版所作的序言
二、從歷史意識到歷史哲學二、歷史進步是客觀的、辯證的過程查理·黑格爾博士為原書第二版所作的序言
第二節 歷史哲學的視域第二節 歷史分期及其標準緒論
一、歷史本體論的學科基點一、歷史哲學的歷史分期理論第一部 東方世界
二、歷史哲學的學科定位二、馬克思的歷史分期理論及其意義第一篇 中國
三、歷史本體論與歷史認識論的關係第五章 歷史過程的必然性和規律性第二篇 印度
第三節 歷史哲學和馬克思的歷史理論第一節 歷史中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性第二篇(續)印度-佛教
一、馬克思主義對思辨歷史哲學的批判一、思辨歷史哲學對歷史必然性、規律性的肯定第三篇 波斯
二、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歷史哲學二、批判歷史哲學對歷史規律的否定第二部 希臘世界
三、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學習和研究歷史哲學的現實意義三、歷史規律存在問題的考辨第一篇 希臘精神的元素
第一章 歷史哲學思想簡史第二節 歷史規律的性質及特點第二篇 美的個性形態
第一節 西方歷史哲學思想的演進一、思辨歷史哲學對歷史必然性、歷史規律的性質問題的看法第三篇 希臘精神的衰落
一、歷史客觀主義二、歷史規律是人們的社會行動的規律第三部 羅馬世界
二、歷史主觀主義第六章 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第一篇 從羅馬開國到第二次普尼克戰爭
三、史學辯證法第一節 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及其基礎第二篇 從第二次普尼克戰爭到皇帝當政時期
第二節 中國歷史哲學思想的演進一、關於歷史統一性的“整體性”觀點和“共同性”觀點第三篇
一、先秦時期二、關於歷史統一性基礎的歷史哲學觀點第一章 皇帝專政時期
二、古代大一統時期三、馬克思關於歷史統一性及其基礎的觀點第二章 基督教
三、近代時期第二節 歷史過程的多樣性以及與統一性的關係第三章 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四、向當代歷史哲學轉型的時期一、歷史單位的特殊性和歷史道路的多樣性第四部 日爾曼世界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地位二、文化影響與民族特性及歷史道路第一篇 基督教日爾曼世界的元素
一、歷史哲學思想的三種形態三、歷史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係第二篇 中古時代
二、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第七章 歷史認識第三篇 現代
第二章 歷史主體和現實的人第一節 關於認識問題的爭論:從先驗哲學到歷史認識附錄一 重要詞語對照表
第一節 歷史主體問題的意義與歧見一、康德對經驗論和唯理論的揚棄附錄二 人名對照表
一、歷史主體問題和哲學主題的轉換二、從康德的先驗哲學到黑格爾的歷史哲學附錄三 地名對照表
二、主體與主體性問題的歷史哲學歧見三、馬克思的歷史認識論附錄四 引用書名對照表
第二節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歷史主體理論第二節 關於歷史認識之爭:人文主義認識論還是科學主義認識論?附錄五 其他固有名詞對照表
一、現實的人是歷史的真正主體一、史學認識的本質 
二、現實的人是馬克思歷史哲學的邏輯起點二、歷史學認識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三、現實的人和人類歷史的三大自然前提三、檢驗史學認識是非的標準
第三章 歷史單位和社會有機體第三節 歷史的真相與歷史認識的獨特性
第一節 歷史研究的基本單位一、歷史的真相
一、歷史單位問題的提出二、歷史認識的特殊性
二、歷史單位問題的再思考三、歷史認識與人類的自我意識
第二節 社會有機體———唯物史觀的歷史單位理論研究第八章 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
一、社會有機體理論在馬克思歷史哲學中的地位第一節 歷史哲學的意義
二、把握社會有機體的基本方法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與歷史意識
二、人類的自我意識與文明史
三、歷史意識與批判意識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屬於當代
二、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在當代的理論意義
三、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在當代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