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自凈能力

水體自凈能力

水體自凈能力,是廢水或污染物一旦進入水體后,就開始自凈過程的能力。

諸特徵


廢水或污染物一旦進入水體后,就開始了自凈過程。該過程由弱到強,直到趨於恆定,使水質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全過程的特徵是:
1)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在連續的自凈過程中,總的趨勢是濃度逐漸下降。
2)大多數有毒污染物經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轉變為低毒或無毒化合物。
3)重金屬一類污染物,從溶解狀態被吸附或轉變為不溶性化合物,沉澱後進入底泥。
4)複雜的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不論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條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為較簡單的有機物,再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穩定的污染物在自凈過程中轉變為穩定的化合物。如氨轉變為亞硝酸鹽,再氧化為硝酸鹽
6)在自凈過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數量急劇下降,到達最低點后又緩慢上升,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7)進入水體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則生物不能棲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種類和個體數量就要隨之大量減少。隨著自凈過程的進行,有毒物質濃度或數量下降,生物種類和個體數量也逐漸隨之回升,最終趨於正常的生物分佈。進入水體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機物過高,那麼微生物就可以利用豐富的有機物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隨之減少。隨著自凈過程的進行,使纖毛蟲之類的原生動物有條件取食於細菌,則細菌數量又隨之減少;而纖毛蟲又被輪蟲、甲殼類吞食,使後者成為優勢種群。有機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無機營養成分,如氮、磷等,使藻類生長旺盛,藻類旺盛又使魚、貝類動物隨之繁殖起來。

實現方式


水體自凈主要通過三方面作用來實現。
物理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體逐漸下沉,懸浮物、膠體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釋混合,濃度逐漸降低。其中稀釋作用是一項重要的物理凈化過程。
化學作用
污染物質由於氧化、還原、酸鹼反應、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質的存在形態發生變化和濃度降低。
生物作用
由於各種生物(藻類、微生物等)的活動特別是微生物對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使污染物降解。它在水體自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體中的污染物的沉澱、稀釋、混合等物理過程,氧化還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學和物理化學過程以及生物化學過程等,往往是同時發生,相互影響,並相互交織進行。一般說來,物理和生物化學過程在水體自凈中佔主要地位。

作用分類


從水體形成自凈作用的場所上看,水體的自凈作用又可分成以下幾類:
水與大氣間的自凈作用
這種作用的表現,如河水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揮發釋放和氧氣溶入等。
水的自凈作用
污染物質在河水中的稀釋、擴散、氧化、還原,或由於水中微生物作用而使污染物質發生生物化學分解,以及放射性污染物質的蛻變等等。
水與底質間的自凈作用
這種作用表現為河水中懸浮物質的沉澱,污染物質被河底淤泥吸附等等。
水體底質中的自凈作用
由於底質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底質中的有機污染物質發生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