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匠
錫匠
錫匠,民間傳統製作匠人之一,專門製作各種錫器,以手工製作為主,工藝簡單;以個體經營為主,以流動挑子為主,少數以店鋪形式經營。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以及鋁製品、塑料製品代替錫製品,錫匠行業即將消亡。
錫匠
1、[tinman]∶從事馬口鐵加工的工人。
錫匠
錫匠一般在冬閑的時候,走村串戶,攬活做藝。
他們往往借住在村民的家裡,根據攬下的活,來決定留在一個村莊的時間。
錫匠,民間手藝人之一
那小小的坩堝發散著溫暖的橘紅色光暈,破舊的錫壺、錫燭台慢慢熔化成水銀般的液體。小風箱吹起的火星瀰漫在坩堝周圍,空氣中似乎也多了綿軟的金屬味道。我現在無法準確的形容出那種味道,童年的體驗有時候是琢磨不定的,有的深,有的淺,有的殘破卻也溫馨,有的失落卻並不傷感。
在化錫的過程中,錫匠會把兩面滑石板打開,在平滑溫涼的石面上鋪上一層層的黃表紙。在紙上放上一條濕潤的細軟棉線。棉線圈起的輪廓根據打造器具的大小,樣式而定。
錫匠的主要設備很簡陋
約么一刻鐘的時間,打開滑石板,便是焦黃的如葉片般輕靈的紙張。慢慢揭開來,沿著線圈的軌跡,就是一塊飽滿而明凈的扇型錫板。
接下來,錫匠會稍作裁剪,然後在砧板上錘打,直到打出酒壺的形狀。拼接上壺底、壺嘴,在壺嘴與壺身連接的地方焊接上一個喜鵲。最後在接縫處用木器輕輕錘打出均勻的亮點,一個錫做的酒壺便出世了。
約在公元前2000年,人類就開始使用錫。青銅器的主要成分就是錫和銅,鍍錫的鐵片稱做馬口鐵。漢代《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載“金錫連丹”,表明錫作為一種重要的金屬原料,被古代的中國人民發現、應用。
手工焊接
在現代工業社會,錫的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廣泛用於電鍍、陶瓷和塑料工業,作為一種重要的礦物質,錫已經深入應用到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但是,純錫製品逐步減少,鋁製品、塑料製品代替絕大多數的錫製品,迫使錫器行業向工藝品行業轉化。
錫具剛做出時是銀亮的,可是放不長時間便氧化為灰黑,但是用這樣的錫具貯存茶葉,溫酒熱水是再適宜不過的了。它的特性相對穩定,密閉性和導熱性強,在那個科技相對落後的年代,因了它的可塑性,便長久的成了老百姓 居家過日子的伴侶。
可是後來鋁製品和塑料製品成批的生產出來,這些錫具變得不合時宜,迅速淡出老百姓的生活,銷聲匿跡了。那從業的錫匠更是無法在這樣的年代,延續世代相傳的技藝了。
錫器浮雕:茶馬古道
第二道工序是裁剪,主要是將錫薄板放在放樣紙上,按照需要裁剪出各類器具所需的樣式。
第三道工序是打磨,這是最費工時的一道工序,對裁減好的錫片進行敲打,做成各種形狀的部件。比方一個酒壺,經過打磨,壺身、壺蓋、壺嘴就基本成形了。打磨放在長條形的鐵龍上,用平錘敲打,這是判斷一個手藝人技術的細活。
第四道工序是焊接,當錫器的各個部件都打磨製成形的時候,就是組成成品的時候,先在焊口塗抹上松香,然後用電焊鐵焊接,這樣一個粗坯就好了。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拋光。用金屬挫、金屬拋光紙拋光對錫器表面進行處理,這時一個漂亮精緻的錫器就算好了。
錫器在現代的
精緻的花紋
所以,有的地區還存在為數很少的錫匠。因為競爭者少了,個別錫匠生意還算不錯。如浙江舟山,做錫壺、蠟燭台的錫匠是傳統的老行當,最有名氣的錫匠師傅出在岱山橋頭。放番薯糕片和放茶葉的錫瓶、倒老酒的錫酒壺,還有插蠟燭的燭香台,做得精細美觀。這老行當現今在岱山還存在。
由於錫匠在城市中很少出現,進入21世紀初,一些城市新聞媒體常報道錫匠挑子的新聞,由此反襯出這個行業行將進入歷史博物館了。2006年8月6日,《揚子晚報》報道:《鎮江最後一位錫匠》,江蘇省鎮江市一名59歲的錫匠在街頭作業,許多行人駐足觀看。
2007年11月20日《揚州晚報》刊載《錫匠》一文,報道錫匠在市區出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