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
南京路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內環線的一條主要幹道,該道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被牆子河一分為二,其中牆子河北岸的道路在1945年之後被當時的天津市政府命名為南京路,河南岸的道路則被命名為上海路。1970年至1973年間,天津市人民政府在修建天津地鐵既有線時將牆子河填埋,形成大道,統稱勝利路。1984年複名南京路至今。目前,南京路與衛津路、濱江道、營口道、曲阜道等主要幹道相交,並串聯起海光寺、濱江道、小白樓等重要商圈。
天津市南京路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內環線的一條主要幹道,南京路與衛津路、濱江道、營口道、曲阜道等主要幹道相交,並串起海光寺、濱江道、小白樓等重要商圈。
南京路原址為天津老城外的牆子河。20世紀初,天津英租界、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先後擴展到這裡。當時,牆子河兩岸分別修築了兩條道路。其中牆子河南岸的道路稱小河道(Creek Road),又稱“天津英租界32號路”。而北岸的道路分為三段,其中,天津英租界部分(今徐州道至營口道一段)稱為圍牆道(Elgin Road),又稱“天津英租界29號路”;天津法租界部分(今營口道至錦州道一段)稱為甘領事路又稱“天津法租界39號路”;天津日租界部分(錦州道至南門外大街一段)稱為住吉街。1945年,天津市政府光復后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和當時最大城市上海市將牆子河南北兩岸的道路統一改名為上海路和南京路。1970年4月7日,天津市革命委員會決定修建地下戰備通道。1970年4月14日,天津市革命委員會成立牆子河改造工程指揮部,史稱“7047工程指揮部”。此後,天津地鐵既有線第一期工程海光寺至鞍山橋段試驗段開工,牆子河被填埋並形成大道。1973年,當時的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將其命名勝利路。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恢復其原名南京路。兩側人行道均寬5米。經過多次改造,現已成為主要的車流幹道。
南京路國際大廈
南京路現存比較著名的建築有: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武德殿,南京路228號。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耀華學校禮堂,南京路106號。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天津猶太教堂。南京路和鄭州道交口處。
(1)天津南京路
(2)第三章 公共設施建設
(3)天津南京路年內大變樣 寬度將達到50米
(4)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網
與南京路相交匯的主要道路有:
南京路曲阜道交口
南開三馬路
南開二馬路
萬德庄南北街
南門外大街
衛津路
新興路 原海光寺路
萬全道 原伏見街
鞍山道原宮島街
南京路周邊林立的現代建築群
哈密道 原松島街
昆明路
瀋陽道原蓬萊街
錦州道 原秋山街
貴陽路
長春道 原竇總領事路
濱江道原福煦將軍路(Avenue Général Foch)
哈爾濱道原貝拉扣路
赤峰道原豐領事路
南京路與營口道交口
天津英租界原寶士徒道(Bristow Road)
長沙路 原伯斯道(Perth Road)
山西路 原利斯克目道(Licum Road)和三安道(Shannon Road)
河北路原威靈頓道(Wellington Road)和盛茂道(Seymour Road)
成都道原倫敦道(London Road)
新華路原紅牆道(Recreatin Road)和牛津道(Oxford Road)
南京路歐式商務中心
湖北路 原戈登道(Gordon Road)和怡豐道(Avon Road)
曲阜道 原革事道(Council Road)
鄭州道 都柏林道(Dublin Road)
浙江路 原馬廠道(Race Course Road)
開封道克森士道(Cousins Road)
徐州道 原狄更生道(Dickinson Road)
馬場道原馬廠道(Race Course Road)
南京路國際商場人行天橋
合肥道 原天津德租界E街
大沽南路 原大沽街
鎮江道 原施賴雅街
浦口道 原紀念碑街
解放南路原威廉街(Wilhelm Strass)
台兒庄路 原海濱街
(英文)O.D.Rasmussen. 《Tientsin:An Illustrated Outline History》.天津: 天津印字館(1925).
(中文)費成康. 《中國租界史》.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2年.ISBN7-80515649-2.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歷史風貌建築名單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掛牌歷史風貌建築明細表(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