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妝樓

河北省沽源縣地標之一

梳妝樓,舊指婦女居住的樓房。亦是古迹名。即梳妝台。亦省稱"梳妝"。

梳妝樓位於河北省沽源縣,該樓通高15米,基平面為正方形,邊長9.3米,頂部為圓拱形,四面磚砌牆體,表卧砌白灰磚,未灌灰漿,牆厚70厘米。四面均辟門。全樓建築全部用磚,未用一點木料。早先內有壁畫。頂上原有琉璃瓦鑲嵌,金碧輝煌,十分壯觀。1982年修整時,在樓基附近地下掘出黃綠琉璃瓦,應是頂部飾物。河北沽源境內的元代墓葬建築“梳妝樓”經考古勘察,已經確定其墓主身份為元代蒙古貴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闊里吉思。

考古發現


七星棺

梳妝樓
梳妝樓
1999年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會同沽源縣文化廣播電視局對俗傳的“梳妝樓”進行考古勘察時發現,此處竟是一個長140米,寬74米的陵園。樓內是一座古墓,在地下2米左右,發現一長體豎穴磚石墓,墓內並列三具棺木,中間棺木極其獨特,從整體看像半截松木橫卧其中。仔細端詳,才知是在三分之一處已豎立鋸開,內挖與人體相當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東西兩個棺木與現代棺木類似,但西邊棺木出土后仍嶄新如初,棺底有兩層,上層有七個與北斗星類似的七個圓,史稱“七星棺”。棺底全用青磚砌成,上鋪一層枕木,棺與棺之間均用磚牆相隔,並有木條相襯,然後用鐵條箍緊,上覆大青石。三名死者為一男二女,男即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孫闊里吉思,二女即闊里吉思的兩個妻子,身份均是公主。死者服飾華麗、考究,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質孫服和織金綿,並具有等級很高的龍紋鎏金銀帶裝飾,還發現朱梵文咒語及其圖案。同時還出土寶劍、古錢幣、銅印等若干珍貴文物。據文物專家介紹,元代蒙古人的墓葬在全國少見,而具有這種墓上建築的墓葬形制,並以樹為棺在河北獨一無二,在全國也屬罕見。

死體如生

梳妝樓
梳妝樓
而在考古過程中,河北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該墓在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幾次大揭蓋式的盜墓,這是非常罕見的,墓中的西棺和中,東棺中的屍骨均已移位。而考古人員在眾多已經斷碎的石板上其中較大的一塊中找到上面寫著“襄闊里吉斯,欶撰,臣為”的文字,墓主人的身份才得以大白於天下。該墓其實是蒙元時期汪古部族首領闊里吉斯的墓葬,東棺中的女屍為闊里吉斯的第一位妻子,忽達的迷失公主,嫁給闊里吉期不久就去世,西棺為歐式棺,棺中所葬為闊里吉斯的第二位妻子,愛牙失里公主,闊里吉斯是蒙元時期難得的一位文武兼備的帥才,后在新疆平叛被俘,誓死不降被殺害。13年後,其子術安向皇上請求迎父親的遺體回京,當其子見到闊里吉斯的屍首時,眾人看見“死體如生”。

傳說真相

而在墓中眾多的琉璃和漢白玉構件其實來自於梳妝樓,然而,由於蒙語和漢語發音上的諧音,蒙古人所講的“樹葬樓”被漢人誤聽為“梳妝樓”,700多年來一直流傳於沽源縣梳妝樓為遼代蕭太后所建的美麗傳說終告真相大白。

歷史價值


“梳妝樓”古墓群的發掘,為研究元代葬俗、禮制、服飾以及建築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它將填補元代歷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尤其是元代對於外族移民研究的一些空白,對充實完善元代文物和歷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質疑


有報道稱“闊里吉思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是不正確的,闊里吉思應該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孫。
從墓主闊里吉思本人來看。他是部落首領愛不花的長子(其先有一兄,不幸早夭),其父高唐王愛不花,身為大將戰功赫赫。其母月烈公主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二個女兒,所以有報道稱“闊里吉思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是不正確的,闊里吉思應該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孫。
闊里吉思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性格剛毅、文武雙全。“性勇毅、習武事、尤篤儒術,築萬卷堂於私第,日與諸儒討論經史、性理、陰陽術數,終日不倦”,並且在“北邊為廟以祀孔子,表賀聖節,獨用漢文”。文才武功都很出眾,與一般蒙古貴族的紈絝子弟是天壤之別,在元代貴族中獨樹一幟。
他深受皇帝寵愛,少年時就身任甘肅平章、征東行省平章等要職;有人說他曾任泉州平章、中書右丞,顯然是與元朝的另一位同名的官員混淆了,這位同名的官員是元軍遠征花拉子摸帶回的俘虜特薛禪的第四個兒子,信仰基督教,所以後來有人說高唐王闊里吉思皈依基督也是不正確的。他連娶兩個公主,更是當時獨一無二:先娶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的女兒忽答迭迷失公主,繼室是忽必烈次孫元成宗貼木兒的女兒愛牙迷失公主,梳妝樓中主墓室左右兩室發掘的女性屍骨應該就是這兩位公主。公元1297年,闊里吉思僅率精騎一千餘人與叛王也不幹數萬大軍交戰,“時北風大起,左右請待之,闊里吉思曰:‘當暑得風,天贊我也。’策馬赴戰,大殺其眾,也不幹以數騎遁去。闊里吉思身中三矢,斷其發。凱還,詔賜黃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從此威震朝野。
成宗皇帝即位后,闊里吉思襲父高唐王爵位。叛王察合台的後代篤哇侵擾西北,闊里吉思再三請命前往平叛,於伯牙思之地再次以少勝多、大敗叛軍,俘虜敵將卒數百人。第二年秋天,諸將合議,都認為敵人不可能在冬天進攻,惟獨他嚴陣以待,果然敵人大舉進攻,闊里吉思三戰三勝。於是“乘勝逐北,深入險地,后騎不繼,馬躓陷敵,遂為所執”闊里吉思被俘之後,叛王篤哇“愛其才,欲降之”,想把女兒嫁給他,並讓他“執掌兵權,以為前部”,闊里吉思毅然嚴詞拒絕:“我帝婿也,非帝後面命,而再娶可乎!”慷慨激昂,“敵不敢逼”。
因為他的槨是由一排排紅松樹樁圍成,所以當地人將“樹樁”作為其墓上建築物的名稱,後來諧音為“梳妝”樓。
成宗皇帝派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敵境,他“一見輒問兩宮安否,次問嗣子何如”,最後說:“回報陛下,說我為國捐軀了”便一言不發。後來篤哇見誘降不成;並且與海都聯軍越過金山(今阿爾泰山)入侵時,被元軍擊敗,篤哇膝上中箭癱瘓;而且闊里吉思“奪馬欲回奔元軍”;心中惱怒,便將他殺害在波羅的荒原之地,就地埋葬。也並非如報道所說“皇帝命人收屍歸葬,歸葬之地即梳妝樓”。闊里吉思最後歸葬梳妝樓的經過是這樣的:闊里吉思死後,“追封高唐忠獻王,加贈推忠宣力崇文守正亮節保德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駙馬都尉,追封趙王。其子術安年幼,由闊里吉思的弟弟術忽難繼位,“術忽難才識英偉,教養術安過於己子”。

來歷


術安長大后,術忽難讓位術安,術安即位后首先奏請皇帝要把先父闊里吉思的屍體運回汪古部,“帝嗟悼久之,曰:“術安孝子也”,於是命重臣十九人抬棺,精騎五百護衛,將闊里吉思的屍體從卜羅護送回汪古部的封地。據說“奠告啟視,屍體栩栩如生,帝驚為天人,建樓以紀念之”,把他葬在狼尾山腳、閃電河畔。因為他的棺是由一截完整的紅松木鑿出,他的槨是由一排排紅松樹樁圍成,所以當地人將“樹樁”作為其墓上建築物的名稱,後來諧音為“梳妝”樓。這就是“梳妝樓”名稱的來歷。
由此看來墓主闊里吉思雖是蒙古貴族,但是他酷愛中原的優秀傳統文化,言行均遵照儒家文化施行。其“術安孝子”不可能不遵從先父遺願,按照元代漢族儒家的墓葬方式安葬先父。
而元代漢族官僚地主的墓葬以磚室墓為主,埋葬屍體或火葬骨灰的方式都有,而前者多於後者,隨葬品都不多。根據梳妝樓的發掘來看,闊里吉思的墓葬與元代漢族官僚地主的墓葬極其相似。
所以梳妝樓墓葬的謎底應該是:墓主闊里吉思嚴格說來是汪古部的後裔,而汪古部貴族的墓葬方式與蒙古貴族的墓葬方式是有著巨大區別的;另外,墓主闊里吉思本人可以說信仰中原漢族的儒家文化,所以他的墓葬方式遵照漢族貴族的墓葬方式也是不足為奇的。以上考證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更高明的專家來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