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琴
龍頭琴
彈唱藝術最早起源自西藏的阿里地區,當時人們將今藏族同胞用於彈唱伴奏的龍頭琴稱之為“阿里琴”。後來二世嘉木樣大師在西藏學習的時候,把阿里琴帶到了拉卜楞寺,成為藏傳佛教的主要伴奏樂器。從此龍頭琴一直作為拉卜楞寺院中的佛教音樂形式被保存了下來。
六角龍頭琴
用龍頭琴演唱
第六世貢唐倉大師是個才華橫溢的學者,他對藏歌彈唱藝術頗有研究,華爾貢和大師認識后,大師得知華爾貢對彈唱藝術頗有興趣,一天他叫來華爾貢,讓他彈奏幾曲,華爾貢將平時最拿手的幾個曲子彈給大師聽,大師聽后很高興,發現華爾貢在藏歌彈唱藝術方面很有潛能,但還存在一些彈奏方法上的不規範,大師耐心為他指點迷津,並與州廣播電台取得聯繫,告訴華爾貢,讓州電台的工作人員帶他到青海廣播電台去錄音。錄好后,通過電波傳到了千家萬戶,一時間華爾貢的歌聲風靡甘、青、川三省藏區,他的名字開始在藏區傳開,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的龍頭琴彈唱愛好者紛紛模仿他的彈唱方式,並陸續登門拜師學藝,從此華爾貢所追求的事業除了醫學還多了一項,那就是龍頭琴彈唱。1983年開始,德白、勒格嘉、容中爾甲等省內外龍頭琴彈唱愛好者前來學藝,通過幾年的苦教苦練,華爾貢一步步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用他自己擬定的教學計劃,學生中學得最快的一名只用了15天就掌握了完整的彈奏技巧。 1966年,在西北民族學院求學期間,華爾貢加入了學院18人12個不同民族學生組成的文藝宣傳隊,編排好節目後到蘭州各大工廠、單位去演出,受到群眾的歡迎。後來,蘭州戰鬥歌舞團看中了這支富有實力的宣傳隊,準備吸收他們,發文到民院,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文件最終沒有落入這。
三次與藝術擦肩而過
18個年輕人的手裡,自然,戰鬥歌舞團也沒能進去,這是華爾貢第一次與藝術事業擦肩而過。華爾貢回瑪曲從醫后,中央民族歌舞團發函,準備吸收他去中央民族歌舞團,單位的領導找華爾貢談話,讓他自己選擇,是從醫還是從藝,華爾貢回家和家人商量時,父親態度堅決地讓他從醫,因為當時牧區的醫生緊缺,這是華爾貢第二次與藝術事業擦肩而過。最後一次是州歌舞團將他借調到團里工作了一年,歌舞團的領導也很賞識他的才能,準備留他,但他還是回到了瑪曲從事醫學工作,這是華爾貢的第三次與藝術擦肩而過。也許是這三次對藝術的擦肩而過才使華爾貢的音樂靈魂更深更遠地紮根在了草原,他才有機會接觸到了最原始古樸的民間音樂,大自然的博大胸懷賦予了他創作的靈性。然而,華爾貢真正開始研究龍頭琴彈唱藝術,是從70年代開始的。藏族古老樂器,幾盡失傳.拉薩有一老者會做,著名歌手容中爾甲用其排演歌舞,效果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