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村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陶庄鎮庵上村

庵上村位於薛城區陶庄鎮西北部,在奚村北一里許。庵上村內東首有一座廟,廟堂內供奉的就是冉求。當地人稱:“庵上村有一庵一廟,庵叫紫竹庵,廟叫冉子廟。家鄉人為緬懷先賢在故里建造了祭祠”。古時代的聖人、賢人、智人逝世后,多在他們的家鄉、故里建祠、立碑,一是不忘前人的功績,二是勉勵教育後人。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冉子祠經過多次復修,仍香火不衰。

社會概況


歷史人物
冉求(公元前522-前489),春秋時魯國人。冉氏,名求,字子有。孔子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冉求在春秋時代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家臣時,曾在奚村與后灣一帶打過仗。《滕縣誌》載:“(冉求)宰於季戰於郎”。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方位,“郎”就在夏代所封奚仲侯國的“奚都”(也稱奚邑)遺址上。這個遺址,根據出土的器物判斷,上從新石器時代下至商、周、秦、漢,有多屬遺址疊壓,延續的時間特別長,截止到明代,后奚村遷到薛河南支西岸時止,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后奚村的村落就在“古奚都”和“郎城”的遺址上,為懷古起見原村名叫“奚村”,因在奚村的東南方里許,又形成了村落,名為“前奚村”,將原奚村稱其為“后奚村”。

自然概況


河流概況

后奚村的土地大部分在村西,村西有一條南北小沙河,不影響村民來回種地。因明代在小沙河的基礎上開挖薛河南支,后奚村的居民為種地方便遷到河西岸。薛河的走向從北向南又折東向南。村落就建在河的拐彎處,村名俗稱“灣里村”,原來的“后奚村”消失了,“前奚村”的“前”字不用了,就是今天的“奚村”。冉求就生活在這方土地上,因為他是魯國人,又是季氏宰,對外來的侵擾勢力當然要奮力反抗,既保護季氏的生命財產也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平安生產的環境。

風景名勝

古時候有葉落歸根,人死葬在故土的習俗。因而就在庵上村東一里許的小山上。這座圓形小山名為“繡球山”,在小山頂端偏東南15米處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冉求之墓”字樣。碑已破碎,碑座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