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
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
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
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死後葬於奚公山(今山東棗莊境內),其墓緊鄰車神奚仲之墓。
大事件
-0522
出生
公元前522年出生,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
-0484
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
公元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冉有人物畫像
公元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在《春秋左氏傳·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齊為鄎故,國書、高無丕,帥師伐我,及清。季孫謂其宰冉求(此年冉有三十八歲)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三桓(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之後],御諸竟。季孫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間。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魯人也。魯之羣室,眾於齊之兵車。一室敵車,優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戰也宜,政在季氏,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大不列於諸侯矣(列,齒也)。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武叔(叔孫氏)呼而問戰焉,對曰:君子有遠慮,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孫氏)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共(音恭)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閱兵)。孟孺子洩帥右師,顏羽御,邴洩為右(將帥所乘兵車:將帥居左,御馬者居中,衛者執戟居車右。兵車:御者居中,車左之人執弓矢,車右之人執戟以衛)。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樊須,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歲)。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從命令)。季孫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宮,次於雩門之外。
五日,右師從之(不積極參戰)。公叔務人見保者(姬為,字務人,魯昭公之子,魯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煩)、政重(賦稅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於郊,齊師自稷曲。師不逾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逾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右師奔(逃也),齊人從之(從音縱,追也),陳瓘、陳庄(二人齊將也),涉泗。孟之側(孟孫氏之族人)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衝鋒陷陣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謙之辭,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曰:惡,賢。徐步而死(從容戰死)。師獲甲首八十,齊人不能師。宵,諜曰:齊人遁。
冉有請從之三(從音縱,追也),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能默(雖心有怯戰、想著逃跑的話,忍住不說出來),洩曰:驅之(奔逃也)。公為(公叔務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禮,棺槨等裝殮),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殤,非正規葬禮,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裝殮)。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后隨孔子周遊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於政事,孔子稱讚其才可於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子晚年歸隱魯國,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明封徐公。
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祭祀孔子時以他為配。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以他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徐侯”。
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1009年)又封為“彭城公”。
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從祀孔子。
冉求不重仕德的修養,從來沒發表過關於仁、義、禮、孝等儒家道德觀念方面的看法,也沒向孔子請教過這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自己學習,“仁”的力量不夠,孔子批評他根本不努力學習有關“仁”的學說。他不重禮樂修養,認為禮樂教化之事,要等待賢人君子去做。他對孔子不是絕對服從,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以他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徐侯”。
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1009年)又封為“彭城公”。
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從祀孔子。
冉求畫像
像有一次季康子就問孔子:“冉有可以從事政治嗎?”孔子回答他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就是說冉求多才多藝,對於辦政治有什麼困難呢?又有一次,子路問孔子怎樣才算是一個完備的人?孔子回答說:“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剋制,及卞莊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藝以及禮樂的陶養;也就可以算是一個人格完備的人了。”可見冉求的才藝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夠受到當政者的賞識,有機會出來辦理政事,雖然冉有跟子路同樣有政治才華,同屬政事科,但兩個人的個性完全不一樣;子路是較果敢、果決,冉有比較退讓。也因此孔子對子路、冉有的教導方式有所不同。
比如說同樣聽到一件合於義禮的事,孔子對子路說要請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對冉有說,聽到了就馬上去做。這表示冉有天性較遲緩、穩重,所以孔子鼓勵他要勇於實行,而子路因為好勇勝人,所以抑制他退讓些。冉有不僅在辦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顯出他謙退的個性。像有一回,冉有就跟孔子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的道,實在是我能力不到啊!”孔子即鼓勵、指正他說:"能力不夠總要做,做一半才停止,而你現在自己卻先為自己劃定一個範圍,停在那裡不前進呀!"可見冉有並不是沒有能力求道,且說孔子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才那麼鼓勵他。─由於冉有這種謙退的個性,有時在辦事上,難免會有太過或不及的情形。如有一次,公西華出使齊,他替公西華的母親申請“安家費”,所給的數目超過孔子所說的很多倍,雖然他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則不合中道,因“君子可周濟窮迫的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再談冉有的志向;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侍著孔子時,孔子就引導他們各自談談將來的志向,孔子問他們說:“如果將來有人能夠知道你們而又能夠用你們,你們究竟有什麼本領可用呢?”當時冉有就回答說:“假定有個六、七十里寬的地方或是小一點,五、六十里的,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於興禮作樂一類的事,那我就沒有這本領了。只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來設施了。”冉有的志趣是從政——算是一個君子儒。他十分謙虛,其實,憑他的才藝是可以治理千乘之國的。他也能夠隨時的關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隨孔子到衛國去,看到衛國的人口很多,冉有就問:“人民已經這樣眾多了。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麼?”孔子說:“使他們富有"。冉有說:“人民已經富有了以後呢?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麼呢?"孔子說:“使他們受教育啊!”。
《春秋左氏傳·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
《定陶縣誌》:冉子墓,在菏澤之陽。
《通志》:““冉子墓在定陶東三十里。”魯有三冉,仲弓伯牛冉求皆出於此。
冉求的故里何處?在菏澤市定陶區東三十里的冉堌鎮冉堌集。當地有冉陵,乃冉子葬身之地。以前有廟叫冉子廟,其實是冉子的祠堂。
《論語·雍也》:“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
《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冉求立像
孔子:“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
孔子:“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陳壽:他的政事可和顏回的仁、伊尹、姜尚的政績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