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元

王承元

王承元,801—832年唐朝將領。成德節度使王武俊之孫,王士真次子,封岐國公,他的家庭世代控制成德鎮,他在兄長王承宗死後拒絕指揮成德軍,此後做了朝廷將軍直至去世。

人物關係


忠心為國


王承元生於唐德宗年間的801年,是王士真的次子,上有兄長王承宗,下有弟弟王承通、王承迪、王承榮。王士真在其父王武俊死後接管了成德。
809年王士真去世后,王承宗控制了成德,朝廷對他擅自繼承父位予以制裁,他起初予以抗拒。810年朝廷對王承宗作戰失利后,他卻接受了制裁。816年,在王承宗要求下,王承元被任為節度副使。當朝廷宣布討伐王承宗的前盟友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時,王承元建議兄長出兵2000為朝廷助戰。雖然因為他還年輕,所言未被王承宗採納,但此後軍隊經常詢問王承元的意見。

歸順朝廷


固辭留後

820年冬,王承宗去世,手下秘不發喪。王承宗的兩個兒子王知感、王知信在都城長安為人質。成德諸將想從彼此中選一個繼承王承宗,而王承元的幕僚崔燧則假託王承宗祖母涼國夫人李氏之名,宣布王承元繼任。當士兵向王承元鞠躬時,他流淚拒絕,請求和監軍宦官商議。監軍到后,也要求他接受推戴。在得到士兵忠於朝廷的承諾后,王承宗接受了,但只以觀察支使的名義,不稱留後。他還秘密上表唐穆宗,請求朝廷派人接替他。穆宗大悅。命鄰鎮的魏博節度使田弘正調任成德,義成節度使劉悟調任為昭義軍節度使,武寧節度使李愬調任魏博,田弘正之子田布為河陽節度使,王承元調任為義成節度使、滑州刺史、檢校工部尚書。
當起居舍人柏耆前來宣詔時,士兵起初只是喧嘩,拒絕受命。王承元敦促他們接受,引用李師道的將領不許他奉詔,卻在他被朝廷討伐后殺了他投降的事例,求他們讓他離開。他還把家財賞賜給士兵。當李寂率諸將堅持不讓他離職時,王承元將他們處決。他很快離開成德,前往義成。他的一些幕僚想把成德的財物帶走,被他下令制止。王承元的四個兄弟和堂兄弟被任為刺史,另有四人被用為朝臣。當涼國夫人入朝時,穆宗在宮內為她賜宴,還送了她很多禮物。

轉任數鎮

821年,王廷湊在成德發動兵變殺死田弘正,諸鎮節度使討伐王廷湊(最終失敗),王承元被調任到鄜坊。途經長安時,他朝見穆宗,得到穆宗的讚許,也在一些場合被穆宗召見。不久,他又被調任到鳳翔。由於鳳翔地勢平坦,吐蕃經常輕易入侵。王承元佔據戰略要衝建造堡壘,派1000人防守,皇帝賜堡壘名為臨汧城。他隨後被封為岐國公。他還在鳳翔城東造了一座城,安置路過鳳翔的商人。唐文宗太和(827年—835年)年初,涼國夫人去世,文宗下詔表彰了王武俊的功勞,供給儀仗安葬。
831年,王承元調任平盧(這時平盧已被一份為三,首府也遷到了今山東濰坊)。當時,全國幾乎都出現食鹽壟斷,平盧尚未受到影響,王承元請求將鹽的生意交給朝廷處理。他的請求被接受了,還被推廣到從平盧分出來的天平和兗海。據記載,王承元寬容謙和,不管去哪裡,都能治理好。834年,他卒於平盧節度使任上,追贈司徒。

新唐書


王承元者,承宗弟也。有沉謀。年十六,勸承宗亟引兵共討李師道,承宗少之,不用,然軍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發喪,大將謀取帥它姓。參謀崔燧與諸校計,以祖母涼國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諸將牢請,承元曰:“上使中貴人監軍,盍先請?”監軍至,又如命,乃謝曰:“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從我乎?”眾曰:“惟所命。”乃視事牙闔之偏,約左右不得稱留後,事一關參佐,密表請帥於朝。穆宗詔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檢校工部尚書、義成軍節度使。北鎮以兩河故事脅誘,承元不納,諸將皆悔。耆至,士哭于軍,承元令曰:“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雖然,格天子詔,我獲罪奈何?前李師道有詔赦死,欲舉族西,諸將止弗遣,他日乃共殺之。今君等幸置我,無與師道比。”乃遍拜諸將,諸將語塞。承元即出家貲盡賜之,斬不從命者十輩,軍乃定。於是諫議大夫鄭覃宣慰,賜其軍錢百萬緡,赦囚徒,問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承元去鎮,左右裒器幣自隨,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於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見,帝命中宮禮賚異等。徙承元鄜坊丹延節度。俄徙鳳翔。鳳翔右袤涇、原,地平少岩險,吐蕃數入盜。承元據勝地為鄣,置守兵千,詔號臨汧城。府郛左百賈州聚,異時為虜剽奪,至燎烽相警,承元版堞繚之,人乃告安。以勞封岐國公。太和初,祖母喪,詔曰:“武俊當橫流時,拯定奔潰,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贈恤宜加厚。”且給儀仗以葬。
五年,徙節平盧、淄青。始,鹽禁未嘗行兩河,承元請歸有司,由是兗、鄆諸鎮皆奉法。承元資仁裕,所至愛利。卒,年三十三,贈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