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法
中國歷史遺跡
大水法遺址(Dashuifa Site)是北京圓明園中西洋樓景區(Xiyanglou,European Palaces)的一部分。西洋樓景區的主景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特。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鄰海晏堂,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軸線交會處,是園內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時將圓明園進行了浩劫,其中英軍還放火焚燒,今僅存大水法、遠瀛觀的幾個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裡,記錄著英法聯軍摧殘中華文化的滔天罪行。
大水法
【名字來源】:水法即為噴泉(fountain),是傳入中國初期中文譯名。大水法即為大噴泉。
無需門票
包含在西洋樓遺址景區(含大水法、展覽館、迷宮)門票內,15元。
隨圓明園遺址公園開放時間
公交
1、乘坐319路、320路、331路至“圓明園南門”站下車。
2、乘坐365路、432路、特4路、運通105路、運通205路、717路、982路、429路、699路至“圓明園東路”站下車。
地鐵
乘地鐵四號線在“圓明園”站下車,從B口出即是。
復原圖
大水法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佣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也都一齊噴水。
圓明園——觀水法、大水法和遠瀛觀
觀水法大水法南邊朝北建有專供皇帝觀賞噴泉用的寶座和石雕屏風,名曰觀水法。大水法與觀水法都在1759年建成(乾隆二十四年)前後。觀水法位於遠瀛觀中軸線南端,是清乾隆帝觀看噴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寶座的台基和寶座后的石雕屏風及兩側的巴洛克式石門等。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和林中逐鹿等遊戲。
群犬逐鹿
大水法是歐洲人傳教士蔣友仁(P. Michel Benoit)設計和監造的。使中國風在國外盛行,歐洲國家都派遣使者參觀圓明園。乾隆十二年,有使者向乾隆介紹了歐洲的水法,乾隆皇帝便想在圓明園中建築一座西洋化的宮殿,殿內外部都要裝置自動噴水機,由另一位義大利人傳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介紹友人蔣友仁參加設計工作。蔣友仁的專業是在中國傳教,建築工程不是他的專長,但他學的是數學,並保有許多有關噴水池建築書籍。蔣友仁是利用數學上的知識和以書本上的圖案文字為參考,設計了圓明園的噴水工程並取名為“大水法”。
大水法遺址(1922年拍攝)
但可悲的是,在大水法建成不久,乾隆皇帝就下令關閉大水法的機械給水系統,而改為人工提水,理由是:機械這種雕蟲小技,不足以依靠。乾隆對於科技的態度比雍正還惡劣,認為只有馬刀才是正確的,仍舊奉行2000年前的那套方法,閉關鎖國。
1793年,英帝國派遣代表團訪清,乾隆對特使馬嘎爾尼勛爵說:清乃天朝大國,不用與蠻夷國互通有無。而馬嘎爾尼勛爵見識過圓明園並受到震撼后,離開時說:清國就好像一艘破爛的頭等戰艦,沒有好的指揮官,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
1860年(咸豐十年),包括大水法在內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破壞,12獸首和大量奇珍異寶流往海外,圓明園遭到滅頂之災。但在誰是罪魁禍首的問題上,法國人的觀點認為英國人和中國強盜進行了與法國人同樣的破壞行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使這裡愈加破敗。1910年(宣統二年)后殘存的石屏風雕花石心被載濤運往朗潤園內,1977年運回原處。
新中國成立后,將圓明園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多年整修,遺址公署已初具規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復,再現了山水相依、煙水迷離的江南景緻。園內有數十萬株樹木,復建的少量園林建築重現昔日光彩,一些重要遺址得到保護整修,形成了以西洋樓為代表的宏大遺址群落。
圓明園官方標誌(大水法造型)
2008年9月,圓明園公布了官方標識。“圓明園”三個字為篆體,並被演化成圓明園的標誌性遺址“大水法”。
在小學課本中《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配圖也是以大水法為主體。
針對遊人攀爬大水法遺址的現象,圓明園管理處從2008年十一期間拉起警戒線,制止遊客們攀爬,同時每天還將安排專人巡邏。圓明園西洋樓大水法遺址已被黃白相間的警戒線圍了起來,在周邊設有“愛護文物,人人有責,請勿攀爬,亂刻亂畫”的提示牌。前來參觀的遊客都很自覺地在警戒線外拍照留念。
圓明園管理處信息中心主任楊來運表示,大水法所在的西洋樓景區是圓明園的象徵,但一直以來總是遭遊客攀爬,還有遊客在上面亂刻亂畫,給遺址造成破壞;同時,加上年代久遠,遺址的部分建築基礎已不太穩固,存在危險。“為制止遊人攀爬,管理處在2008年十一期間便開始採取拉警戒線的方法,這一舉措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他還說,圓明園管理處已向國家文物總局提交了西洋樓景區的保護規劃。在規劃中,擬在“大水法”景區中間修一條觀景通道,“這條通道將依循歷史原貌,將以前皇帝進出大水法走的路盡量復原,讓遊人們也能體驗皇帝走過的路。”楊來運稱,同時還會設立適合拍照留念的觀景台,以方便遊客近距離觀看遺址。除此之外,保護規劃還擬對西洋樓景區內的建築進行加固,整個保護工程將在一年之內完畢。在保護工程完畢之前,“大水法”景區都將被警戒線圈起來。
2009年1月,圓明園西洋樓景區的警戒線拆除,隨後有工人進入,在大水法景點的周邊區域安裝上鐵質的防護柵欄。這些鐵柵欄1米多高。此外,還將安裝鐵柵欄的區域有海晏堂西部的景點貝殼石雕和噴泉池。
圓明園管理處負責人表示,此次安裝鐵質柵欄,主要是考慮到長期用警戒線可能不太合適,所以用鐵質柵欄取代。據介紹,大水法後面的遠瀛觀台基已經出現塌陷情況,需要搶修。一旦維修方案批准后,管理處將拆除鐵柵欄,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區域進行加固修整。同時在區域設立一條專供遊客行走的線路,引導遊客在固定區域活動。
圓明園罹劫並經百年風雨,大水法附近多以石材為主,殘存的巨型雕柱、石龕和石屏風,仍十分醒目、壯觀,成為遊客必到之處。在圓明園遺址的對外宣傳中,也多採用大水法的遺址作為標誌性景觀。
2008年9月,圓明園公布了官方標識,採用“圓明園”三個字的篆體,並演化成圓明園的標誌性遺址“大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