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池山

仙池山

仙池山位於湖南花岩溪水發源處,離花岩溪景區中心兩公里,山雖高但少攀登之勞,可乘車上山,一條盤山公路宛如一條巨蟒穿行於密林茂草之中,兩旁翠竹成片,古木雜出,藤似懸蛇,石如伏虎,奇花異鳥,紛呈並出。山上有一口十多米長,四五米寬的水池,名為仙池。這仙池,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傳說西方王母娘娘到東海蓬萊去,從這裡經過,看見山中景色秀麗,便落下休息,累了,她用金釵挖了一個池子進行洗浴,洗罷便在山上的桂花樹旁休息。據說洗過仙池的水,百病不生。每年有很多人來此洗浴,並用壺把池水帶回去,送給家人和朋友。仙池之名,由此傳開。

景區簡介


仙池山
仙池山
仙池山頂原有個寺,山門上額有“仙池古寺”四個楷書大字。古寺在文革中被除數拆,最近,當地群眾已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木質結構的“慈悲殿”,正面供著觀音大師的金身塑像。仙池前面有一顆五百年的桂花樹,每年開化,芬芳四溢,沁人肺腑。仙池山麓,有幾百年的古樹,清末秀才趙曰先生游此山時曾口佔一絕:
萬山深處潤煙霞,安步相攜自當車;
乞取仙池甘露漿,楊枝灑遍萬蓮花。

仙池古寺


說仙池古寺,還得從仙池山說起。仙池山位於常德市鼎城南部山區,與安化接壤,屬雪峰山余脈,海拔344.5米,與九龍山相望,是國家森林公園花岩溪群山拱秀的中心山峰,象一朵盛開的蓮花。
仙池山以池名山,以山得名,因山頂有池,久雨不溢,四時不涸而盛名顯世。
《武陵縣誌,地理志,山川志》載:“仙池山縣南百二十里,池四時不涸。《增》道光中里人修寺,於土中得殘碣,字跡剝落,才可辨認”。其文曰:“仙池山沿水溪入三四十里,林盡水源,山頂有池,故名。或謂仙池山即桃花源也。讀淵明所記美池之屬,指桃花井諸處無疑。好事者迷津,□得強族□巧立秦人洞等名色,仙池乎?桃源乎?山果有靈,花當解語!后署之:崇禎極山”。
仙池古寺現存古碑一截,碑文標題為:《續桃花源記》,碑文殘存:“仙池山沿水溪入約40里,林盡水源,山頂有池,故名。或謂仙池山即桃花源也”等30多個字。
仙池山原有小廟,何時建無考。元季,謝氏自外地遷來仙池山下,謝女成妃,謝氏鮮為巨族,收仙池山小廟改成家祠。明季莫季兩姓興起,謝氏漸衰,廢其家祠,由三溪(莫家溪、花岩溪、森家溪)人倡修仙池寺,入清以後兩度重修,嘉慶二年完善全寺規模。

景區景點


核桃溝、南禪寺、方廣寺、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秦人古洞麻家溪花岩溪風景區、古風民宅、桃花源旅遊區、玉璽井、天供寺、城頭山古文化遺址、湖南省澧縣孟姜女貞烈祠、澧縣屈家嶺文化城址、古大同寺銀盤山、獅子岩、孟姜女貞烈祠、醴陵陶瓷基地、夫人寨、夫人寨、桃花觀秦人村景區孤峰塔躍進湖、抗日會戰陣亡將士公墓、熱水溪柳葉湖、水府閣、黃聞山莊、花岩溪、南禪寺、葯山寺茶禪祖庭碧岩泉、濱湖公園、天供寺、八十壋遺址、夾山寺森林公園、柳葉湖度假區(AAA級景區)、白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