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圖騰柱的結果 展開

圖騰柱

圖騰柱

圖騰柱,雕刻和繪畫著代表家世血統常穿插著神話或歷史事件的標誌形象的桿或柱,建於北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部落(尤其是特林基特和斯基塔該坦語系的氏族)的房屋前面。

中國圖騰柱


縱觀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圖騰”記載均有其共性:當圖騰觀念產生之後,人們便會根據圖騰來猜想始祖的形象。由於實行圖騰同體化,人人都打扮成圖騰模樣,但這種打扮實際上只能做到半人半獸的程度,於是,原始人便按自己的模樣來擬想始祖,自己的模樣既然是半人半獸,當然始祖也是半人半獸了。這樣由全獸型的圖騰蛻變為半人半獸型的始祖,可稱為“獸的擬人化”。當代著名詩人聞一多於1942年在《從人首蛇身像談到龍與圖騰》一文中的“圖騰觀”,能讓我們正確理解圖騰的演變。
圖騰柱群由十六棵圖騰柱組成,布局於建築群的中部,處於“樟江部落”的心臟位置,這是整首交響樂中最激昂最凝重的音符。
十六棵圖騰柱分別表現水、苗、瑤、布四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歷史文化,每個民族都由四棵圖騰柱分別以創世、祭祀、遷徙發展、重大事件四個方面表現。每棵圖騰柱又都由柱頭、柱身和柱基三個部分組成:
柱頭布局圖騰神獸三面向上頂著古老的銅鼓。神獸身上頂著之銅鼓是四個民族共同的圖騰樂器。造型上借鑒古代青銅器的特徵,概括而洗鍊,充滿“神”性。銅鼓四周布滿疏密有致的太陽紋和鳥紋,極富裝飾意味及神秘色彩。那高高在上的神獸是一個民族的守護神,是民族崇拜的對象,能使人產生一種博大凝重之感,能驅邪逐魔,保佑一方水土;那悅耳的鼓聲是先靈久遠的呼喚,人們將在它的號召下做出統一的行動,跳出同一節奏的舞步,唱出完美合拍的讚歌。
柱頭身上的吊墜及神獸,銅鼓上的小配飾是為了增強圖騰柱的玲瓏剔透,這是民族審美特徵之一。
苗族以“牛”為圖騰——強壯而勤勞的牛是力量與財富的象徵,是苗族人生活勞作的得力幫手和好夥伴。苗族人對牛有極深厚的感情,牛在他們的生活中——家裡、地里,衣飾上、銀飾上,無處不在。他們把牛當成祖先圖騰,在各種節日慶祝活動中,都會顯示苗族人民對牛的熱愛和崇拜。牛造型:取勁牛挺立式。埋頭,聳背,怒眼圓睜,憤鼻,吊環,直角,渾然一體,方正的體量表現神牛強壯的身軀和無邊的神力。
水族以“魚”為圖騰——水族人民生活在水邊,與水相溶、相依,魚是他們的糧食來源之一。他們認為祖先是人首魚身的靈異動物,把魚當成祖先崇拜,用魚祭祀。
魚造型:取魚飛躍之勢。魚身布滿鱗甲,呈半圓形飛躍狀,其形態張嘴露齒,有飛翅,有靈須,矯健、輕盈,不失神魚的靈性和神聖。
瑤族以“狗”為圖騰——狗能保寨護院,聰明勇敢,身披五彩,狗頭人身。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記載:傳說盤瓠是古代的帝王,瑤族先民把盤瓠尊為“盤王”。而今,瑤族人民視威猛的盤瓠為崇拜的祖先,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盤王節”來紀念盤瓠,求神保平安、迎豐收。
狗造型:取靈狗蹲坐式。頭高昂,眉宇緊蹙,雙耳內收,挺胸,雙足合併,披彩紋,掛脖項,彰顯威風凜凜之神狗形態。
布依族以“青蛙”為圖騰——布依人民認為是青蛙把他們帶到富裕的地方,並且保護他們的莊稼,故熱愛青蛙。民間流傳很多關於青蛙的美麗傳說,都稱青蛙為祖先神靈。
青蛙造型:取靈蛙跳躍式。身體挺立,鼓眼,大肚,前腿抬起,後腿支撐身體。呈優美而富有力度的“之”字形。青蛙矯健、活潑,身上的紋飾使其充滿靈性和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