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岩

浙江義烏景區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欄”。這是唐朝戴叔倫所作“過蘇溪”中的詩句。如今,蘇溪之上山環水縈、林木郁深、清氣襲人的那種景緻已減色許多。所幸的 是,蘇溪之上滴水岩景區的風景卻倍增秀色,令諸多遊人倚欄觀賞,暢遊忘返。

簡介


蘇溪滴水岩
蘇溪滴水岩
蘇溪鎮位於義烏市東北部,距聞名遐邇的國際商貿城僅5公里,屬義烏市 副中心。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欄”。這是唐朝戴叔倫所作“過蘇溪”中的詩句。

景觀介紹


位於義烏蘇溪鎮。走過蘇溪下橋向左拐,面前就是滴水岩(又稱水竹洞天)。相傳朱元璋率將士經蘇溪憩息時在溪里喝水,覺得蘇溪的水特別清甜可口,且看溪水中竹影搖曳,山上秀竹疊翠風姿綽約,遂美其名為水竹洞天。加上長年有水從巨岩上滴下,又稱滴水洞天。
蘇溪滴水岩
蘇溪滴水岩
沿巨岩拾級而上就是胡公殿。殿內不僅有胡公塑像,還有 宋朝抗金名將(義烏本土人士)宗澤的塑像。出胡公殿,繞石級而上,是彌勒寺。寺內大殿中高7.5米、腰圍直徑7.3米的彌勒佛由一巨岩雕鑿而成。大殿前兩側,還有兩尊緬甸玉佛。這兩尊玉佛原是緬甸佛教界贈給樂清法華寺的,法華寺方丈得知滴水岩風光秀麗,且頗有建樹,故而轉贈。佛像石質細膩、滑如琉璃,渾身閃閃發光,堪稱雕藝一絕。
出彌勒寺沿南側巨岩登高約20餘米,是為紀念元石一贅進士講學於此而建的講學閣。穿過講學閣,數步之外便是賞景的理想處所景賞亭。再繼續攀登數十米,就是滴水岩巔。這裡一座新建成的七層寶塔,遊人可沿塔內的石級盤旋而上,不僅能欣賞塔上的石獅、石龍和內壁的千尊佛像,而且每登上一層,還可沿塔外的走廊繞一圈,觀賞一番山下的景緻。直到登上塔頂,蘇溪新貌盡收眼底。
蘇溪滴水岩
蘇溪滴水岩
蘇溪山明水秀,綠樹成蔭。境內有滴水岩公園、齊廬山景區和雙溪風景旅遊區。1997年群眾自籌,在滴水岩公園的講學山山頂建造聚寶塔1座,塔身為縉雲石塊砌成,7層,高35.50米,塔壁上飾有浮雕佛像1000尊,內有蹬高樓梯108級,盤旋而上,蹬上最高層朝南遠眺,可看到東陽市的白雲塔,兩塔南北呼應,其間高樓、田野、道路交融。齊廬山和高殿山的綠樹叢中各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安眠著幾十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前往祭掃。墓旁有亭、殿,又成了人們遊覽、小憩的景點。滴水岩公園的水竹洞天更是清幽迷人。古時文人墨客到此即觸景作詩。清朝唐肅《水竹洞天》:“人間洞天三十六,誰到蘇溪溪上頭。湘水有人裁玉笛,武陵無地入漁舟。半泓龍起或成雨,六月夜來疑是秋。更有高樓名積翠,重重簾箔不須鉤。”清朝范干《水竹洞天》:“蘇溪溪上亭還好,水竹清幽勝倍加。萬干修篁領風月,一泓寒玉浸煙霞。詎知洞府神仙窟,便在山林處士家。安得攜朋並載酒,爛題詩句發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