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報
新民主報
新民主報於1948年10月1日創刊,該報為對開4版,日發行1.2萬份,是當時解放區第一張省會大報。
1948年10月1日創刊,是濟南解放后中共濟南市委的第一張機關報。市委書記劉順元任黨報委員會書記,惲逸群任社長兼總編輯,1949年3月31日停刊。
該報為對開4版,日發行1.2萬份,是當時解放區第一張省會大報。其版面安排:一版為要聞版,經常以特大字型大小刊登解放戰爭勝利的消息,創刊號一版頭條刊登“壽光地方武裝/活捉王耀武”;二版為地方新聞版;三版為專版,《青年文化》、《職工生活》、《新婦女》、《學習之頁》與副刊交替見報;四版為國際新聞。
1948年12月26日,編輯部收到新華社總社發來的電稿“陝北某權威人士談話/提出頭等戰犯名單”。惲逸群在資料缺乏的情況下,憑著知識積累和記憶,當即寫出“頭等戰犯簡單介紹”,對43名戰犯中的42名(蔣介石因人所共知,不作介紹)的別名、籍貫、歷任職務、所屬派系及主要罪惡,一一作了介紹。配合電稿,於次日同時見報。新華社播發后,解放區各報紛紛轉載。
《新民主報》是解放后中共濟南特別市委的機關報。中共濟南特別市委設黨報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劉順元等5人組成。下設編輯委員會,惲逸群任總編輯。黨報委員會與編輯委員會統一領導《新民主報》和新華通訊社濟南分社。惲逸群任《新民主報》、新華通訊社濟南分社社長。 《新民主報》和新華通訊社濟南分社合署辦公。報社設編輯部,下設時事組與副刊組。分社設採訪科與通訊科。報社社址在經三路緯二路路西(銘新池西側,1982年緯二路展寬時拆除),系原國民黨山東省黨部機關報《大華日報》舊址。印刷廠也是接收《大華日報》的,廠址在經二路緯二路路口東邊(即現在的中國工商銀行濟南市市中區辦事處所在地)。報社從業人員130人,期發數為1.2萬份。《新民主報》為對開四版,是當時解放區第一張省會大報。一版為要聞,二版為地方新聞,三版為專版,“青年文化”、“職工生活”、“新婦女”、“學習之頁”與“副刊”交替見報,四版為國際新聞。除了宣傳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外,《新民主報》的報道中心為“復工、復業、複課,鞏固秩序”(《對通訊員的報道提示》)。1949年春,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的機關報《大眾日報》遷來濟南。同時,上級決定抽調新聞幹部南下,《新民主報》出至1949年3月31日停刊。
《新民主報》系中共瓊崖特委(1947年5月後改稱為中共瓊崖區委員會)的機關報,瓊崖特委書記、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為《新民主報》題寫了報名。為4開4版油印周報,發行l000~2000份。《新民主報》始由李雨楓、陳說主持,1946年春,李英敏任社長至海南解放。1949年後設副社長,由劉青雲擔任。
抗戰勝利后,為了保衛勝利果實,實現瓊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願望,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獨立縱隊總部作出出師受降、收復失地的決定,特委和瓊縱領導機關遷駐儋縣南豐。此時,特委機關報《抗日新聞》已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改名為《新民主報》繼續出報。
1948年後,為適應加強解放戰爭的宣傳報道的需要,報紙經常擴版,有時出4開6版,有時出4開8版。l949年5月後,《新民主報》改為出版l6開半月刊,每期40頁左右,至解放前夕,共出版l8期。
1950年4月,《新民主報》所有辦報人員,奉命撤離五指山解放區,隨軍進城,《新民主報》停辦。
從1945年10月至海南解放,先後有一批人員參加《新民主報》的工作,他們是:
編輯主任:陳任生;編輯:蔡磊、馮葦、陳梧琴、林金光、黃海平、張創、周珠江、何瑞華、林春光、何天嘯、萬真等;
謄寫印刷人員:王惠民、趙德星、邢詒才(以上為印刷所負責人)、吳景新、老高、范榮干、符積田、鄺雪瑩等;
電台人員:符集庭(台長)、胡定義、何世禮等。
1.堅持自衛作戰的宣傳報道
1945年10月,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46軍奉命調來海南,一方面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一方面向瓊崖革命根據地發起“清剿”。瓊崖人民祈望已久的和平與民主,又被國民黨軍隊進攻革命根據地的槍聲所破滅。瓊崖內戰危機迫在眉睫,形勢十分嚴峻。
1946年初,瓊崖特委派代表與國民黨當局就實施《雙十協定》和停戰協定在海口舉行談判,未能達行任何協議。中共瓊崖特委、瓊縱總部根據對形勢的分析和黨中央的指示,決定堅持開展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剿。《新民主報》按照特委的部署,撤離特委駐地六芹山,轉移到瓊山縣演豐、茄丙沿海老區,依靠中共瓊山縣委的支持,堅持出版報紙。在瓊山縣委的安排下,《新民主報》在新馬海邊的紅樹林中,籌集了木船、竹排和印報物資,密鑼緊鼓地準備出報。此時發生了一場意外事件:國民黨46軍調集一個團及地方反動武裝1000 多人,突然包圍封鎖紅樹林,實行反覆搜剿。《新民主報》編輯部及印刷所30多人,被圍困於紅樹林,以露水止渴,以生魚乾充饑。報社印刷所負責人王惠民,在和敵人的遭遇中戰鬥犧牲。社長李英敏率領一部分辦報人員,在瓊山縣委派來的嚮導帶領下,突圍成功。但是,經過辛苦籌集的印報物資在戰鬥中全部損失。
《新民主報》辦報人員突圍后又轉移到文昌縣昌灑海邊,在中共文昌縣委的支持下,補充給養,充實編輯、謄寫人員,恢復出報。中共文昌縣委特地在昌灑鄉設立一個交通站,負責報紙的傳遞工作。
《新民主報》復刊后,突出報道五指山根據地軍民粉碎46軍三路圍攻、46軍損兵折將慘重,以及國內各解放區不斷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的勝利消息,使瓊島軍民增強了打好自衛戰爭的信心。
1946年,中共廣東區委根據黨中央指示,從香港買到收發報機,通過地下交通站運回海南,同時派來了一批機要、報務人員,重新聯置聯絡電台,使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與黨中央中斷了5年多的電訊聯絡終於得到恢復。有了聯絡電台,就能及時了解黨中央、上級黨委的指示精神,使報紙能夠更好地宣傳、貫徹黨的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
2.反攻和迎接海南解放的宣傳報道
1947年初,《新民主報》奉命回到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在瓊崖特委(瓊崖區委)指導下繼續出報。報社先後移駐於白沙縣紅毛、阜龍等地,1948年後定駐於番陽河畔的白沙縣(今瓊中縣)毛貴、毛棧鄉,即瓊崖區黨委、瓊縱總部所在地。
《新民主報》重返五指山根據地后出版的第一張報紙,發表馮白駒撰寫的一篇專論,題目是《瓊崖人民自衛戰爭新階段》,同時刊登一條為廣大軍民普遍關心的消息:“國民黨46 軍北調山東”。
46軍調離海南后,瓊崖敵我軍事力量的對比起了較大的變化。瓊縱部隊抓緊時機,採取軍事行動,迅速發展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使白沙、保亭、樂東等解放區連成一片。此時,海南和全國一樣,解放戰爭開始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戰略反攻階段。隨著形勢的好轉,《新民主報》的辦報環境趨於穩定,辦報的人力、物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報紙經常增加版面,除了每期必有的社論、專論外,還先後辟有《本島新聞》、《時事報道》、《國際一周》、《新中國橫斷面》、《經驗傳播》、《問題講座》、《工作座談》、《大家講》、《瞭望台》等固定欄目。
1947年至l949年,《新民主報》以解放戰爭作為宣傳報道的主旋律,其宣傳內容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報道瓊崖反攻作戰。l948年1月9日,《新民主報》發表馮白駒的文章《迎接勝利的1948年》后,報紙連續報道瓊縱部隊、各根據地武裝力量主動出擊,攻城殲敵,如收復保城、攻克崖城、伏擊敵列車、攻打新村港、解放樂東縣城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消息,特別是l948年9月向瓊東南發動的秋季攻勢,1949年3月向瓊西發動的春季攻勢,都取得顯著戰績,《新民主報》都作了突出的、連續的宣傳報道。《本島新聞》專欄主要是刊登反攻作戰的戰況、戰績。二是報道全國解放戰爭的大好形勢。《時事報道》專欄主要報道國內各重大戰役的勝利,各大中城市相繼解放的消息。l948年4月27日這一期報紙,刊出“民主聖地重歸人民,解放軍光復延安”的套紅大標題,集中、突出地報道國民黨胡宗南部進犯延安一年一月又三天後,終於慘敗於解放軍腳下,延安又回到人民手中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國民黨反革命統治中心南京宣告解放,也成了《新民主報》的特大新聞。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新民主報》於l948年6月開始,設置《新中國橫斷面》專欄,連續報道各新解放區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各方面呈現嶄新面貌的消息,使瓊島軍民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加快解放海南的信念。三是報道瓊崖解放區、根據地的民主改革和建設。如肅奸反霸、減租減息、民運工作、統戰工作、擁軍擴軍、貫徹民族政策、加強民主政權建設、保護工商業、發展生產等等,都通過《經驗傳播》、《工作座談》等欄目,進行政策指導,通報工作成就,交流工作經驗。
1949年5月後,《新民主報》實行改版,由出版單張報紙改為出版l6開半月刊。改版后,辟有《瓊崖半月》、《國內半月》、《特載》、《新中國橫斷面》、《解放區介紹》、《經驗傳播》、《政策研究》、《思想修養》、《社會服務》、《信箱》等固定欄目,並發表文藝習作。“一切為了加速解放海南”成為這一時期宣傳報道的主旋律。
1949年5月15日出版的新1期《新民主報》,發表題為《全瓊人民緊急動員起來爭取最後勝利》的社論,同時發表馮白駒撰寫的專論:《一切為著加速解放海南》。社論和專論都提出:瓊崖黨政軍民要在“一切為著加速解放海南”的15號下,緊急動員起來,積極支援前線作戰,打好神聖的最後一仗,把正在迅速崩潰的蔣陳(濟棠)反動勢力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解放全瓊。
此後,每期報紙的《瓊崖半月》、《國內半月》等專欄,都連續報道本島和全國解放戰爭順利發展的狀況、戰績;《新中國橫斷面》、《解放區介紹》等專欄主要是報道國內新解放區和瓊崖新解放區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新成就、新面貌、新經驗。《政策研究》、《經驗傳播》專欄側重於對瓊崖各解放區、根據地開展各項民主改革的政策指導和經驗交流。
由於是半月刊,《新民主報》對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經常出特輯、專刊。如l949年6月30日出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特輯;7月15日出版紀念“七七”抗日戰爭l2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專刊;8月1日出版“八一”建軍節專刊;10月15日出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特刊;10月30日出版“廣東大部解放”特刊;l950年2月28日出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特輯等。
1949年7月,國民黨32軍、50軍和山東保安旅於青島作戰中敗潰,逃來海南。人們普遍關心瓊崖的鬥爭形勢。《新民主報》於7月30日發表題為《敗軍來瓊和瓊崖人民解放戰爭》的社論,明確指出:“敗軍來瓊不會改變瓊崖人民解放戰爭的基本形勢,大軍入粵和解放華南、解放瓊崖僅是半年至一年的事情。黎明前的一刻,可能是黑暗的,但不要多久,溫暖的太陽就會出來。我們要以高度的毅力和信心去迎接光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新民主報》出版特刊,詳細報道五指山解放區軍民隆重慶祝的盛況。報紙寫道:“10月1日,天色微明,12門禮炮在薄霧中驚天動地轟鳴起來,軍號聲、鑼鼓聲、歡呼聲響成一片。6時正,各機關、部隊、團體整裝列隊來到區黨委廣場,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和升旗典禮。在軍樂聲中,瓊崖大地上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在晨曦中迎風飄揚。“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響徹雲霄”……。
1949年10月14 日廣州解放。《新民主報》l5日出版第一號《號外》,紅色大標題是:“廣州已告解放了! ” 《號外》報道:“國民黨殘餘匪幫偽政府所在地廣州已告解放。勇猛南進的人民解放軍於14日下午6日30分自北郊攻入市區,守敵倉皇潰逃。我軍正分路追擊中。”
1949年10月30日,《新民主報》刊出新聞集納,標題是:
引題:解放軍能過海嗎?請看下面的事實:
主題:廈門解放長山島解放涉海登上大嶝島
廣東大部解放后,黨中央、中央軍委作出加速解放海南的決策和部署。《新民主報》加強了積極準備接應解放大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的宣傳報道。1950年2月15日,發表了題為《完成最後埋葬殘匪解放全瓊的準備工作》的社論;接著,又以“解放大軍什麼時候過瓊?瓊崖人民現在怎樣做?”為題,用問答的形式,回答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瓊崖何時能獲得解放,怎樣準備接應解放大軍渡海作戰等問題。
1950年3月初,解放大軍渡海先遣部隊登陸成功。《新民主報》於3月30日出版了進城前的最後一期報紙。此期專刊發表了題為《慶祝兩支兄弟部隊的勝利會師》的社論,同時發表了3篇記載渡海先遣部隊登陸作戰實況的通訊:一篇題為《勝利的紅旗在飄揚》,報道渡海先遣部隊於l950年3月6日在瓊西儋縣沿海突破國民黨吹噓為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在海灘上與前來接應的瓊縱部隊勝利會合的熱烈場面;一篇題為《迎接老大哥》,報道瓊縱某部經5晝夜急行軍,完成接應解放軍登陸作戰任務的過程;一篇題為《兩支鐵流的匯合》,記載解放軍渡海先遣部隊和瓊縱接應部隊擊潰阻擊之敵後,進入解放區與瓊縱勝利會師的盛況。
3.成立出版社,出報出書一肩挑
《新民主報》在五指山根據地,肩挑兩副重擔:既出報,又出書。
1947年後,環境比較穩定,新民主報社遵照瓊崖區黨委指示,充分發揮報社的人力、物力等有利條件,做到既出報,又出書,以適應幹部戰士學習革命理論、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的需要。為此,《新民主報》成立了“瓊崖出版社”,李英敏兼任社長。出版社通過採取公開募股的辦法,籌集了一部分經費,先後出版了一大批革命書籍即油印小冊子。報社通過紅色電波收錄從延安傳來的一系列重要文獻和革命領袖的重要著作,也有的革命著作通過地下交通線傳入五指山,經報社謄寫、印刷人員精心刻寫蠟紙,精心印刷成32開小冊子,廣泛發行到黨政軍機關及區鄉幹部、部隊指戰員手中,有部分小冊子通過地下交通站傳到國民黨統治區。先後出版的油印單行本小冊子有《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中國土地法大綱》、《論共產黨員修養》、《論黨》,還有延安整風文獻等。此外,報社編輯人員還配合當時鬥爭需要,編寫了一批土教材,刻印成書,如《土地改革指南》、《土地改革教材》、《群眾工作教材》、《生產組織與農村調查》等,供農村基層幹部學習。
1949年5月15日出版的《新民主報》,刊出“瓊崖出版社”的一則啟事,大意如下:
“本社發起募股以來,承蒙各地同志熱烈贊助,短期內已募得l258股、收股金蔣幣1079萬元、光洋65元,出書數千冊。但自出版以來,蔣幣暴跌,幾乎成為廢紙,本社急將所收股金及預購書款兌換光洋存入瓊府金庫,但仍虧折蔣幣干余萬元。勝利之日已屈指可數,一俟環境好轉,本社對股東之優待辦法,必予全部實現,特此敬告”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