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大將軍
2006年寧海強執導電視劇
《施琅大將軍》是寧海強執導,福建電影製片廠攝製,由吳京安、彭丹、馮國慶、王虎城等主演的一部古裝歷史劇。
該劇以清朝康熙皇帝平定台灣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施琅將軍成功統一國家的歷史過程。
該劇共37集,於2006年3月27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黃金檔播出。
施琅大將軍發布會
康熙二十年,侍衛馮錫范和唐妃互相勾結,在台灣北園別館製造骨肉相殘的同時,挾持年幼的延平王鄭克塽,控制台灣大權,他們持海自固,多次拒絕清廷招撫和談,陰謀“自立乾坤”。董太妃以年邁之軀,支撐著台灣風雨飄搖的局面,凜然宣布:“自立乾坤,分裂國土,我至死不為!若有再提自立乾坤者,殺無赦!”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施琅在制定進取澎台的作戰方案時,與福建總督姚啟聖產生了全面的分歧。八月康熙皇帝在“御門聽政”早朝中,把“進軍澎台”的專征權交給了施琅。出征前夕,施琅將全家十幾口少不更事的孩子,派送各條戰船,以示征戰的決心。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戰船三百多艘,將領士卒三萬多人從銅山港出發,乘南風之勢,進軍澎湖。澎湖決戰,經過五個時辰的激烈戰鬥,以清軍的勝利而結束。澎湖失守,水軍覆沒,台灣失去屏障,延平王召集百官商議台灣的去向,百官批駁了“血戰到底”和洪旭的“棄島計劃”,同意了劉國軒提出議和則保全,再戰必覆滅的觀點,年幼的延平王鄭克塽在關鍵時刻果斷決定,由劉國軒負責與清廷議和。八月十三日,施琅率精兵登陸鹿耳門,直抵龍亭。八月十五日,台灣歸清的隆重典禮在孔廟門前廣場舉行,施琅宣諭了康熙皇帝對台灣歸順清朝的聖詔。八月二十二日施琅拜謁鄭成功祠,焚香頂禮含淚祭告,神情愴然。
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鑒於台灣權力移交已經完成,施琅和他的船隊順利回到廈門。鄭克塽被清廷授予爵位,其親屬也被授予三品、四品官職,劉國軒則被授予天津總兵。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皇帝下詔,台灣設一府三縣,下令屯兵鎮守台灣。施琅繼續留任福建水師提督。康熙三十五年二月,施琅病逝,享年七十六歲。
出品人 | 朱彤、姚文泰、朱明、楊益民 |
製作人 | 鄭文昌 |
監製 | 張銘清、胡恩、鄭道溪 |
導演 | 寧海強 |
副導演(助理) | 寧建強、劉長何 |
編劇 | 張笑天、高大勇 |
攝影 | 王衛東、於小軍 |
剪輯 | 朱建龍 |
道具 | 陳光宇 |
美術設計 | 夏南 |
動作指導 | 王德慶 |
燈光 | 夏豐富 |
錄音 | 黃文祥 |
發行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
(以上資料來源)
施琅大將軍 | 施琅 演員 吳京安 |
施琅大將軍 | 唐妃 演員 彭丹 台灣鄭家王朝中的唐妃,唐妃開始一直反對施琅收復台灣。但到最後也轉變了看法,開始堅決鼓動台灣脫離祖國,後來被兩岸情誼所打動而支持歸順統一。 |
施琅大將軍 | 姚啟聖 演員 王虎城 福建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姚啟聖和施琅(在討論征台方案。由於意見相反,許多徵調工作未能落到實處,士兵已經多月未能領到軍餉,影響著士氣。施琅決定賣京城房產並派吳啟爵和阿鰻進京辦理。 |
吳啟爵 演員 孫洪濤 | |
施琅大將軍 | 康熙 演員 宋昊林 清聖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
施琅大將軍 | 海葵 演員 賈雨萌 姚啟聖的女兒,把台灣的危機及自己被害過程再次向監國稟告,警告監國當心有人加害於他,監國還是不信,馮錫范像個幽靈一般坐在黑暗中。 |
(以上資料來源)
類型 | 曲目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演奏 |
片尾曲 | 《海夢》 | 王健 | 章紹同 | 譚晶 | 中國愛樂樂團 |
年份 | 獲得獎項 |
2007年 | 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 |
《施琅大將軍》以清朝統一台灣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愛國將領施琅率軍平定台灣的曲折過程,表現了兩岸人民對祖國和平統一的嚮往和血脈相連、心心相映的骨肉親情。(人民網評論)
電視劇《施琅大將軍》不符合歷史的理由是:鄭家是收復台灣的唯一功臣。鄭成功麾下雖是明軍的散兵游勇,卻學習西方建立強大的海軍,才能一舉打敗荷蘭人,開中國人戰勝西方列強之先河。鄭成功、鄭經收復台灣后,正式在台灣確立府、縣制,開發農業、普及教育。台灣將重複東南亞海島的命運,成為荷、西、英、法、美等列強爭奪的焦點,整個中國大陸都永無寧日。當然,施琅也有他的歷史貢獻,比如能力排眾議,確保滿清不放棄台灣,但主要貢獻是鄭家的。(新浪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