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話

教育漫話

《教育漫話》是英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洛克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693年。

該書主要論述“紳士教育”,探討了如何通過教育鞏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約翰・洛克綜合分析了“紳士”的特點,提出以體育、德育和智育作為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該書主要談論的就是這三方面。

該書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和智育三大部分,並對每部分都作了系統的論述。這些思想上承文藝復興時期蒙田的教育理論,下啟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教育思想,對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概況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J.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蘭期間(1683~1689)寫給友人E.克拉克討論其子女的教育問題的幾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全書的主題是論述“紳士教育”,即論述剛奪得政權的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認為,紳士要既有貴族的風度,能活躍於上流社會和政治舞台,又有事業家的進取精神,是發展資產階級經濟的實幹人才;紳士應受體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全書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論述體育。洛克認為,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要防止在衣著、飲食、動靜、藥物使用等各方面對孩子們嬌生慣養,要鍛鍊出他們能夠忍耐勞苦的強健體魄。
第二部分論述德育。洛克認為,在紳士的各種品行中,德行應占第一位。真正的紳士要善於獲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礙其他紳士獲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則是以理智克制慾望。洛克所說的“理智”是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理智,剋制慾望的最終目的在於獲得個人名利。他反對溺愛,認為被溺愛的孩子必然任性、貪心。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視說理,但認為主要方法還是通過實踐,養成習慣。他重視環境與榜樣的作用,主張獎勵與懲罰要運用得當。洛克認為紳士的第二種美德是良好的禮儀,他要求紳士的言語、動作都要符合其等級與地位,對人謙恭有禮,舉止得體。他認為這是“處世的真訣”,可以使自己獲得他人的尊重與好感,從而獲得一切。為了養成良好的德行與禮儀,他主張要多交朋友,多與上流社會的人相處,防止從“下賤的僕人”那裡受到“邪惡”的影響。
第三部分論述智育。洛克認為紳士需要的是事業家的知識,不應局限於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他主張在讀、寫、算之外,還要學習天文、地理、歷史、法律、幾何、簿記、法語等等,也要學點工業、農業、園藝的知識和技藝,以利於管理企業,並從這些有益的體力活動中得到消遣,從而使生活更加豐富。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智力,多作實地觀察,誘發學習興趣。
洛克認為英國當時的一般學校成分複雜,學生教養惡劣,不利於紳士的培養。他主張嚴格、慎重地挑選德行、能力好,並且嫻於禮儀,精通人情世故的導師,從幼年起就對未來的紳士進行家庭教育。
《教育漫話》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並作了詳細論述。它強調環境與教育的巨大作用,強調在體魄與德行方面進行刻苦鍛煉。這些思想對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別是對18世紀的法國教育家影響很深。
教育漫話是對人們又多種全方位的幫助,解讀心裡社會個人的巨作。

內容簡介


《教育漫話》(英語: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是1693年出版的一本教育著作,作者是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英國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學著作。在18世紀,這本書幾乎被翻譯成所有歐洲語言,洛克以後的教育家,包括讓-雅克·盧梭,都承認這本書的價值和影響。
洛克在他的《人類理解論》(An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0年)中,概述了一種新的精神哲學,主張兒童的意識是一塊白板,不存在先天的觀念。《教育漫話》說明如何使用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發展健康的身體;形成善良的德行;以及選擇一種適當的學術課程。
雖然洛克寫作此書原本只是作為一位貴族朋友的“一些思考”,但是,由於他的教育原則同樣激起了婦女和下層社會追求與貴族同樣的德行的渴望,洛克的建議最終產生了遠比他最初的寫作意圖要深遠得多的影響。

內容推薦


本書是一本關於英國中世紀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讀物。它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除了時代和階級所帶來的缺點以外,其他主張,如對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對父母的教育責任和早期教育的策視以及好些具體教育工作的見解,時至今日,還是可以發人深省的。
本書是十七世紀著名的英國資產階級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所著。除了他所處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深刻的。作者從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問題到智育問題都詳盡地加以論述,提出了很好的主張,並在具體操作指導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議。全書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感人,3百年前的論述,至今對人們還很有啟發。

歷史背景


洛克無意於形成一套獨特而完整的教育哲學,而是似乎故意地嘗試公開一些17世紀教育改革的失敗,同時介紹他自己的思想。英國作家諸如JohnEvelyn、JohnAubrey、JohnEachard和約翰·彌爾頓先前都曾經提倡“類似的課程與教育方法的改革”,但未能獲得廣泛的支持。
由於英格蘭變得日益重商主義和世俗主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教育價值已經被許多人看為不切實際。

教育理論


洛克在《人類理解論》和《教育漫話》的主要觀點中,有2項規定了18世紀教育理論的面貌。第一點是教育塑造人,如同洛克在他的論著開頭所寫:“我想我可以說在我所遇見的所有人中,他們十分之九的情形:善或惡,有用與否,都是由於他們所受的教育。”
洛克對18世紀教育理論的第二項重要貢獻同樣來自他自己的理論。
洛克強調經驗對於意識形成的作用

身體與精神


洛克忠告父母要在開始接受學術課程之前,小心地養成兒童的身體“習慣”。許多學者評論說,由於洛克受過正規的醫學訓練,《教育漫話》開始於討論兒童的身體需要,並不令人感到驚訝,這一看來簡單的革新,已經被證明是洛克最持久的遺產之一—西方兒童養育手冊仍然食物和睡眠的話題所支配人類理解論

德行與理智


洛克將大半部《教育漫話》用於解釋如何向兒童灌輸德行。他將德行定義為自我剋制與理性的結合:“一個人能夠剋制他自己的願望,犧牲他自己的傾向,完全遵循理智的指向,儘管慾望傾向於其他的方向”
洛克忠告父母們將其子女視為理性生物,理解其正確的含義非常重要。
最後,洛克希望兒童儘快、儘可能地長大成人。正如他在《教育漫話》中所說,“對世界唯一的保護是徹底地認識它,年輕的紳士應當按照他們能夠承受的程度逐漸進入,越早越好。”

學術課程


在《教育漫話》中,洛克沒有花許多時間去描述課程的細節;相反,他更為關心使他的讀者確信教育是關於灌輸德行以及今天西方教育家所稱的批判思維能力。

繼承與遺產


洛克的《教育漫話》和盧梭的《愛彌兒》(1762年)同為18世紀教育理論的經典文獻。在英國,該書被認為整個世紀教育理論的權威著作。因此,一些評論家主張,《教育漫話》可以與《人類理解論》競爭,列入洛克最有影響的著作之列。一些與洛克同時代的人,例如17世紀德國哲學家、數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甚至認為《教育漫話》對歐洲社會的衝擊超過了《人類理解論》
洛克的《教育漫話》極為暢銷。單單在18世紀,《教育漫話》至少出版了53版:英語25版、法語16版、義大利語6版、德語3版、荷蘭語2版、瑞典語1版

作者簡介


約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英國教育家,紳士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1632年出生於英格蘭一個鄉村律師家庭,幼時受過嚴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進入威斯敏斯特中學接受古典主義教育。1652年進入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學習,1656年畢業后留校,先後擔任過希臘文、修辭學和倫理學等科目的教師。1665年被任命為英駐德公使館秘書,翌年歸國后,結識了輝格黨領袖沙夫茨別利伯爵。洛克也因與伯爵關係密切遭到迫害而亡命海外,1688年洛克由荷蘭重返故土,1704年10月28日去世。其主要著作有:《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教育漫話》。

創作背景


《教育漫話》原為洛克與其友人愛德華·葛拉克討論教育問題的通信。洛克曾先後擔任過沙夫茨伯里伯爵和愛德華·葛拉克的家庭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經驗。1688年後,為了幫助英國上流社會家庭用“最容易,最簡捷”的方法培養紳士,洛克將這些信札加以整理、結集,於1693年公開出版了《教育漫話》書。

作品思想


《教育漫話》主要論述“紳士教育”。“紳士教育”是自文藝復興以來在英、法等歐洲國家出現的一般教育思潮。洛克講的“紳士教育”是指對已奪得政權的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子弟的教育。洛克針對以往此類教育中的弊病,在其書中從體德智等方面詳細闡述了紳士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1.體育。洛競把體育放在第一位,提出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健康的人。在洛克看來,“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能出人頭地,也必須先有強健的身體。”由於洛克研究過醫學,他根據當時的科學建立了自已的體育體系。他建議自小就鍛煉兒童的身體,使他們將來能抵抗天氣、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各方面的變化。
2.德育。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質視作紳士人格的靈魂,認為一個人“要被人看重,被人喜愛,要使自已也感到喜悅,或者也還過得去,德行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德行,我覺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與之相應,洛克在德育方法上也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意見,如:及早實踐、及早管教、榜樣示範、以理說服、獎懲得宜等。
3.智育。洛克對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應有助於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應有助於紳士品格的形成,還要有助於對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知識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了一個範圍廣泛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包括:閱讀、書寫(寫字)、繪畫外語(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作文(寫作)、神學算術、幾何、地理、天文、歷史、倫理學、法律、邏輯、修辭學、年代學、自然哲學、速記等。此外,還要學習舞蹈、音樂、擊劍、騎馬、各種手工技藝(畫圖、園藝、細木工、薰香、油飾、雕刻、鐵銅銀工、刻板、琢磨、安配寶石或者琢磨光學玻璃等)、商業計算,最後是出國旅行。
4.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洛克有一系列主張:①教學必須注意啟發兒童的求知慾望,重視發展兒童熱愛求知的習慣,使兒童認識到求知是一種光榮而又榮譽的事情;教材應儘可能地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將學習寓於興趣之中,這樣,兒童才會把“求學當成另外一種遊戲或娛樂去追求”,從而“自己去要求學習”。②要注意培養兒童的好奇心。為了培養兒童的好奇心,使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必須按照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認真回答他們所提出的一切問題;必須當著兒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讚揚他們求知的慾望,並鼓勵年長的兒童將所學知識教給他們的弟弟妹妹。③要注意培養和保持兒童的注意力,“教師的巨大技巧在於集中學生的注意,並且保持他的注意;一旦辦到了這一點,他就可以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儘速前進了。”④教學要由易到難,從簡及繁,循序漸進,盈科而進。對於年齡很小的兒童尤應如此。“應該從學生所已具有的知識入手,進而探求那些與它相鄰相關的知識,這樣推演下去,使它從事物的最簡單、最單純的可分部分去達到它的目的”。這樣,兒童的“性情就可以開發,思想就可以進展”。

作品影響


《教育漫話》問世以來,一直不斷出版,成為歐美乃至世界文化、教育的瑰寶之一,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之作,對近現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特別是18世紀法國的教育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它是英美教育學界的重要硏究對象,也是一些學者推崇的人類教育史上重要的五本書籍之一,至今也仍然是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