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耕路
農機具出入農田的通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和農業機械購機補貼政策的出台,農村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迅猛增長。完善農村機耕道網路、提高其質量,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農村經濟轉變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
機耕路是農機具(拖拉機,收割機等)出入田間地頭進行農田操作的通道。它能否有效投入利用,直接涉及農機的推廣速度、普及程度、以及各種效率和作業質量。解放后,為適應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1956年起,開始在全國有關縣、鄉(公社)自籌資金,先後築起供拖拉機行駛的機耕道路。機耕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連接外界的經濟命脈通道,是農村脫貧致富的生命線。
機耕路
目前,農村許多地方在硬化公路已經實現村村通,但“機耕路”狀況普遍不容樂觀,由於長時間風吹雨淋、機械碾壓,加之年久失修,導致路面不平、山頭塌方,水坑滿地,路邊種植農作物等,給機耕路的通暢帶來極大不便,並且容易導致事故發生。應該引起地方的重視,要制度化民主化、科學管理化管理,讓機耕路保持一路通暢,路路平安。
路基夯實牢固,穩定。排水設施(涵洞邊溝)完善。設置錯車道,危險地段設置警示標誌
機耕路的適宜寬度為3.5~4m,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機耕路的數量。有條件的可實施路面硬化,
一定要強化“情系三農、服務三農、造福三農”的工作理念,一定要強化“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的宗旨觀念,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確保我國農村農業機械化工作健康快速發展。農村公路特指鄉道和村道。
鄉道是指主要為鄉(鎮)行政區域內經濟、文化、行政服務的公路,以及不屬於縣道以上公路的鄉(鎮)與鄉(鎮)之間及鄉(鎮)與外部聯絡的公路。
村道是指主要為行政區轄內經濟、文化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的公路,以及不屬於鄉道以上公路的行政村之間及行政村與外部聯絡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