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穿山甲科的結果 展開

穿山甲科

哺乳綱鱗甲目動物

穿山甲科(學名:Manidae):共3屬8種,穿山甲屬4種,分佈於亞洲;長尾穿山甲屬2種,分佈於非洲;地穿山甲屬2種,也分佈於非洲。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體形狹長,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身披覆瓦狀排列的鱗甲,遇敵害可全身蜷縮成球狀。穿山甲可分為樹棲和地棲兩個類型,但地棲者也可爬樹。

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稀樹草原和開闊的林地。獨居,晝伏夜出。以螞蟻和白蟻為食。

2018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對拯救瀕危物種穿山甲的行動將大力推進。2018年將是“穿山甲盤點之年”。

2020年6月,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形態特徵


穿山甲科共三屬8種,穿山甲屬4種,分佈於亞洲;長尾穿山甲屬2種,分佈於非洲;地穿山甲屬2種,也分佈於非洲。穿山甲身披覆瓦狀排列的鱗甲,遇敵害可全身蜷縮成球狀。穿山甲可分為樹棲和地棲兩個類型,但地棲者也可爬樹,樹棲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長尾穿山甲有很長的尾,尾部有纏繞性。
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各種穿山甲外形上大體相似,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其中小型種類體重1-2千克,而非洲的巨地穿山甲體重可達25-35千克。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自額頂部至背、四肢外側、尾背腹面都有。鱗甲從背脊中央向兩側排列,呈縱列狀。鱗片呈黑褐色。鱗有三種形狀:背鱗成闊的菱形,鱗基有縱紋,邊緣光滑。縱紋條數不一,隨鱗片大小而定。腹側、前肢近腹部內側和後肢鱗片成盾狀,中央有龍骨狀突起,鱗基也有縱紋。尾側鱗成摺合狀。鱗片之間雜有硬毛。兩頰、眼、耳以及頸腹部、四肢外側、尾基都生有長的白色和棕黃色稀疏的硬毛。絨毛極少。成體兩相鄰鱗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狀。雌體有乳頭1對。
穿山甲科
穿山甲科

棲息環境


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稀樹草原和開闊的林地,河流、沼澤森林、初級和次級雨林、人工森林、灌木叢、農田(前低地雨林的農業區)。它們的分佈非常局部化,永遠不會遠離永久的水域和水道。也出現在多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在丘陵雜灌叢較潮濕的地方挖穴而居。

生活習性


獨居,晝伏夜出,在冬季的時候下午開始活動覓食,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它們依靠靈敏的嗅覺搜尋食物,一旦發現白蟻巢穴就用黏糊糊的舌頭伸入洞中捕食白蟻,穿山甲的舌頭極限長度高達50厘米。行走緩慢,會游泳,嗅覺靈敏,在受到威脅時會蜷縮成一個球,偶爾也會用粗壯的尾巴打擊獵食者。南非穿山甲前肢有力,前爪強壯,擅長挖掘和築巢,它們也會佔用廢棄的疣豬土豚的巢穴。樹穿山甲是獨居動物,棲息在樹上,它們會在樹枝叉或植物上捲曲睡覺。有良好的嗅覺,但視覺則一般。以昆蟲為食,如螞蟻及白蟻,或在樹上行動的其他昆蟲。
穿山甲的交配季節是從夏末到秋初,雌性分娩在冬季后,懷孕期約140天,每胎產1仔。
穿山甲幼崽捉著雌性的尾巴
穿山甲幼崽捉著雌性的尾巴
穿山甲母子
穿山甲母子
打不開穿山甲的獅子
打不開穿山甲的獅子

分佈範圍


分佈於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赤道幾內亞加彭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比瑞亞、塞內加爾、獅子山、烏干達、波札那、查德、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南非、南蘇丹、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安哥拉、貝南、喀麥隆、剛果、象牙海岸、加彭、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奈及利亞、盧安達、獅子山、南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象牙海岸、赤道幾內亞、迦納、賴比瑞亞、奈及利亞、獅子山、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不丹、中國、寮國、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
印度穿山甲科分布圖
印度穿山甲科分布圖

該科物種


穿山甲科(3屬 8種)
中文名稱學 名英文名稱
穿山甲屬Manis
1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Indian Pangolin
2菲律賓穿山甲Manis culionensisPhilippine Pangolin
3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Sunda Pangolin
4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Chinese Pangolin
長尾穿山甲屬Phataginus
5黑腹長尾穿山甲Phataginus tetradactylaBlack-bellied Pangolin
6白腹長尾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White-bellied Pangolin
地穿山甲屬Smutsia
7巨地穿山甲Smutsia giganteaGiant Ground Pangolin
8南非地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Temminck's Ground Pangolin

繁殖方式


穿山甲是胎生動物,其發情交配時間以4-5月為主,發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開,分娩期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個月左右,雄性穿山甲發情持續時間較長,雄性發情期一直發情,不呈現周期性;雌性發情期有2-5個發情周期,發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后不再發情。雄性發情期到處尋找雌性,發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後分開。穿山甲每年1胎,偶爾產2胎。
穿山甲初生仔閉眼,無鱗,色淺白色,半月齡開眼;1個月以後增重200-500克,鱗片漸次角化,多為黑褐色;2個月後可隨母穿山甲外出覓食;外出時,幼獸伏於母獸背尾部。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也食昆蟲的幼蟲等。6個月仔獸體重可達1500-2000克,可離開母獸獨立生活。

種群現狀


穿山甲在亞洲被廣泛獵殺,以作為食物及傳統藥物使用。該物種在其原生棲地均大幅減少,分佈於中國的穿山甲自1990年起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中,表示任何從野外捕獵的商業用途均被禁止。在多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均禁止出口及貿易,包括孟加拉、中國、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台灣、泰國及越南等。在中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殺和食用,非法捕殺、走私或販賣,可被判監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嚴重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雖然穿山甲在亞洲都受到法律的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於2002年也禁止任何穿山甲的國際貿易活動。然而,在巨大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的刺激下,這些法律條款並沒有發揮足夠有效的作用。
該物種2000年為主要用於商業目的的野生捕撈標本建立了零出口配額(CoP11)。它在所有分佈的國家均立法為受保護的物種(不丹除外)。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
極危(CR)——2;瀕危(EN)——2種;易危(VU)——4種
2020年6月,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事件


2015年7月15日,一微博名為Ah_cal網友自曝考察廣西,在高官辦公室煮穿山甲吃,稱愛上這野味,還曾喝特供酒,坐飛機直接進駕駛艙。2017年2月,這條吃穿山甲的微博被大量網友轉發,引發廣泛關注。
2015年7月8日至10日,廣西舉辦了“投資廣西走向東盟——2015年香港企業廣西行”活動。活動結束后,該考察團個別成員自行留在南寧,並參加了私人組織的宴請活動。其中李加和先生未隨團返回香港,而是自行留下於2015年7月11日起與朋友在廣西遊覽時發生了吃穿山甲事件,並於2015年7月15日在網路上發了微博。
2016年2月8日,針對“廣西考察吃穿山甲”一事,中國國家林業局連發再發兩條微博指出,“炫耀”穿山甲肉的美味,就是在“炫耀”自身的殘忍和無知!
國家林業局呼籲: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形成強有力的保護洪流!拒絕食用穿山甲,留住極度瀕危的美麗生靈!
2018年1月,《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刊發了一篇標題為《正風肅紀不停歇清風正氣撲面來》的文章,中紀委在糾正“四風”的工作上,還實時緊盯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

最新動態


英媒報導

參考消息網2018年8月23日報道英媒稱,近幾十年來(20世紀50年代),人類為了獲得穿山甲的肉和鱗片,搬入它們的棲息地,並對其進行獵捕,這樣做已經使在中國東部生活的穿山甲失去了一半的棲息地。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8月21日報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種“鱗甲食蟻獸”就被驅趕到了更小的一塊土地上,其主要活動範圍被限制在武夷山脈。報道稱,在對這些中國瀕危動物數量的長期變化進行首次研究時,一組科學家制定了一項策略,旨在讓它們在剩餘的棲息地中更好地生存。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販運最多的哺乳動物,在中國和越南,穿山甲的肉被褒為美食,而在亞洲傳統的醫學中,穿山甲的鱗片也被視為珍品。
報道指出,雖然研究人員考慮了氣候變化對穿山甲向海拔更高地區撤退可能產生的影響,但他們的結論是,人類活動仍是迄今為止影響最大的因素。研究人員在《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發表論文指出,隨著人類群落在較低的地勢不斷擴大,穿山甲被迫進入山裡。報道稱,他們從當地歷史文獻中搜集了關於該地區穿山甲數量的長期記錄,以及它們在近50年裡的變化。報道稱,由於這些地勢較低的地區建立了條件更好的運輸通道,活體動物更便於運送到全國各地,因此穿山甲的買賣越來越多。
論文的作者指出:“穿山甲應對人類捕獵的消極防禦策略為人類捕獵提供了便利。”報道稱,買賣穿山甲是非法的,但對這些動物來說,需求和價格的上升以及當地人的普遍貧困是“致命的組合”。
科學家說,儘管所有八種穿山甲都面臨滅絕的危險,但中華穿山甲還是有希望的。作者們解釋說:“中國的環保計劃可能會對穿山甲的數量產生積極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施幾項環境保護計劃——例如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建立自然保護區等等——穿山甲的減少率一直在下降。”
報道稱,為了保護該地區剩餘的穿山甲,他們確定了中國的一系列優先保護區,包括18個自然保護區和46個轄區。報道指出,由於穿山甲身體各部分的買賣在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科學家們呼籲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保護。報道稱,這些措施包括打擊支持非法貿易的傳統藥店,以及與山區的社區展開合作。

關注度排名

穿山甲在澎湃新聞和今日頭條的2017年關注度排名中,僅次於大熊貓佔據第二位,在新浪微博的榜單山也位列第五;而在關注度躍升方面,今日頭條平台上穿山甲2017年的關注度同比增長最多,澎湃新聞上僅次於大熊貓排在第二位。
2017年12月18日,動保組織野生救援邀請明星拍攝穿山甲公益宣傳,而人民日報轉發該宣傳片的微博創下最受關注前十動物里單日關注度的最高記錄。

盤點之年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穿山甲日。2017年初,《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提出“讓2017成為穿山甲的命運轉折之年”;2018將再接再勵,讓它成為“穿山甲盤點之年”。
回首過去的2017,在中國綠髮會及綠會志願者的不懈努力下,揭露了穿山甲公子等食用穿山甲等事件,並先後4次奔赴南方調查穿山甲黑市交易和消費市場;在湖南和廣西成立了“中華穿山甲保護地”;對南方海關查獲的33隻穿山甲活體進行跟蹤調查……。
值此新的一年,中國綠髮會拯救瀕危物種穿山甲的行動將進一步推進。2018年,將是“穿山甲盤點之年”。盤點,意味著尋根問底。這必定是一項困難重重的工作,考慮到穿山甲的市場需求與黑市交易價格,以及這項工作可能會觸動到的利益鏈條,阻力與危險,更是相伴左右。正如最近針對罰沒的11.9噸穿山甲片跟進時收到的一條警告所說:“這裡水好深的,叔叔,穿山甲鱗片8元左右一克、黑市炒到20、30一克。將近12噸,價值過億了,涉及到的都不是一般單位,利益鏈太大,慎重!”

疫情相關


2021年3月31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中方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中方專家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冠狀病毒,相似度不足以使其成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