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坤

教育科研工作者

郭景坤(1933年11月~2021年8月17日),男,中科院院士,廣東新會人。材料科學家。中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的副主編。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95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工作;1983年至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20世紀60年代在高鋁氧高頻絕緣瓷與金屬的真空氣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屬封接機理的基礎上,提出的活化鉬錳金屬化方法,適合於多種氧化物陶瓷以至蘭寶石單晶與金屬的封接,提出的鉑金屬化法適應於酸鹼環境中應用。

1990徠年當選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9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04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郭景坤主要從事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早期從事陶瓷與金屬封接研究,后從事纖維補強陶瓷基複合材料,復相陶瓷、納米陶瓷研究、陶瓷材料的晶界應力設計研究、陶瓷的低溫燒結和多相材料的研究。

2021年8月17日,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人物生平


郭景坤,中國科學院院士。景德鎮陶瓷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及首席教授。
1933年11月21日,郭景坤出生於上海市,原籍廣東新會。
1958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
1959年1月,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工作。
1徠983年12月—1995年5月,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開放實驗室建立,郭景坤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0年被選為(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1997年被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常務委員;國際陶瓷聯合會執行委員;《無機材料學報》主編;《硅酸鹽通報》主編;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第二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由於在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卓越工作,獲得國家科技發明獎、中科院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他曾與他人合著、編和譯書籍十二種,在雜誌上發表論文180餘篇,會議論文70餘篇,培養博士后和博士生20餘名。
2018年11月17日,郭景坤八十華誕學術報告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

人物逝世

2021年8月17日,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職務特長

郭景坤 院士(中)
郭景坤 院士(中)
職務: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務委員,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曾任上海市政協第六,七,八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上海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和上海古陶瓷研究學會理事長。景德鎮陶瓷學院、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所在學部:中國科學院化學部
專業特長:從事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結構研究等

獲得榮譽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1981年碳纖維補強陶瓷基複合材料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1993年低散熱柴油機用陶瓷材料和部件及相關技術之研究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5年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強化與增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81年上海市勞動模範
1990年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學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7年亞洲與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亞洲與太平洋材料科學院
199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
200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會

主要成就


學術成就

郭景坤院士是我國高溫結構陶瓷材料研究領域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20世紀60年代他從事陶瓷與金屬封接的研究,系統研究了高鋁氧瓷金屬化工藝,解決了兩種大型高鋁氧瓷與金屬的封接件的工藝,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和國家新產品二等獎。70年代他主要從事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研究,系統研究了各類纖維與陶瓷在化學上的相容性和物理上的匹配行為,成功研製出一種綜合性能極為優異的碳纖維補強陶瓷基複合材料,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上的空白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81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之後他從事陶瓷的強化與增韌以及陶瓷發動機材料的研究,使我國成為在國際上繼美、日、之後無水冷陶瓷發動機行車試驗成功的國家之一,1992年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提出了陶瓷基複合材料的設計原則,提出了陶瓷多相複合的概念和陶瓷材料的多種強化與增韌途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95年獲得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80年代末在我國最先主持和開拓納米陶瓷的研究,在碳納米管補強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好的進展。
先後發表論文360餘篇,其中約有半數為SCI所收錄,與他人合著、編、譯書和會議文集14本,培養博士生和招收博士后50餘名。

論文著作

據2020年10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網站顯示,郭景坤先後合著、編和譯書籍14種,發表論文360餘篇。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97《古陶瓷科學技術31995年國際討論會文集》郭景坤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8.05《高性能陶瓷論文集》郭景坤主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6《陶瓷的結構與性能》(澳)Michael V.Swain主編;郭景坤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古陶瓷科學技術41999年國際討論會論文集》郭景坤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古陶瓷科學技術52002年國際討論會論文集》郭景坤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09《古陶瓷科學技術62005年國際討論會論文集》郭景坤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1.05《高溫結構陶瓷研究淺論》郭景坤,寇華敏,李江北京:科學出版社

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項目名稱備註
2012年01月—2015年12月高密度、快衰減非對稱體系閃爍透明陶瓷的製備和性能研究參與,國家級
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新型晶體材料及器件技術參與,國家級
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激光陶瓷複合結構的界面擴散與熱效應參與,國家級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郭景坤對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要實現科技創新,特別要重視基礎研究,從源頭抓起;主張年輕人逆向思維,提倡標新立異,胡思亂想。
指導學生
據2020年10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網站顯示,郭景坤先後培養博士生和招收博士后50餘名。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87年—1990年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
1988年9月同濟大學兼職教授
1990年—1994年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第二屆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2001年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2年世界陶瓷科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第二屆和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材料與科學工程[Ⅱ])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材料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
上海市硅酸鹽學會理事長
上海古陶瓷研究會理事長
上海市政協第六、七、八屆常委委員
中國宇航學會理事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名譽院長
景德鎮陶瓷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無機材料學報》、《硅酸鹽通報》主編
ChiefEditorsinof《CeramicsInternationals》
MemberofNominationCommitteeofWAC

人物評價


郭景坤將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材料的研究,致力於推動中國陶瓷材料的發展。他知識淵博、治學嚴謹,不畏艱難,不斷進取。他不懈追求、奮力拚搏、勤于思考、勇於實踐,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精力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多年來,他孜孜不倦地致力於中國高溫陶瓷材料的研究與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了中國陶瓷材料的研製與推廣,他不遺餘力四處奔波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評)
郭景坤解決了中國電真空事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研究成功的陶瓷基複合材料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也被延用至各種衛星和飛船上,為中國國防和航天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