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黃瑜的結果 展開
黃瑜
明朝的知縣
黃瑜,字廷美,自稱雙淮老人,香山(今屬廣東)人,生卒年不詳。
黃瑜,字廷美,自稱雙槐老人,香山(今屬廣東)人,生卒年不詳。約明憲宗成化中前後(1470年前後)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舉人。他參加會試的時候名列乙榜,因為不願去做不官,於是去做太學生,但接連幾年參加會試仍沒考中進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後來曾升遷為惠州府長樂縣知縣。他做縣官政績頗佳,百姓也頗擁戴他。但他性情則剛直不阿,與上級關係處得不好,屢次得不到升遷,作了十五年知縣后棄官不做,回到廣州會城。
《雙槐詩鈔》
曾經官場沉浮的黃瑜將功名之事終於看得淡了,整天不是與好友評詩論文,就是埋頭於著書之中,他有意地記載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並對一些歷史典籍加以整理。黃瑜在家曾親手種了兩棵槐樹,等槐樹長得枝繁葉茂之時就在樹后蓋了個簡樸的小亭子,取名“雙槐亭”,他歸家后的很多時光就是在亭下度過的。人稱黃瑜常在亭下吟詩作賦,興起之時論聲歌嘯,旁若無人。由於他十分喜愛自己種的這兩株槐樹,不但自稱“雙槐老人”,還以“雙槐”為自己的著述命名。又作《雙槐歲鈔》。
黃瑜七十歲時,這本書稿才正式完成,共花費了他近四十年的時間,其間幾易其稿,態度十分認真。他在《自序》中說:“每遇所見所聞暨所傳聞,大而縹緗之所記,小而芻蕘之所談輒即抄錄。”可見他為此文集傾注心血之多。大事不厭其煩,小事不嫌其簡,對每件見聞都是很嚴肅地對待的。他還說:“得諸朝野輿言,必證以陳編確論;采諸郡乘文集。必質以廣座端人。如其新且異也,可疑者闕之,可厭者削之。”由此可推論此集的兩特點,其一,重考證,不以新異取悅於人,所著文略是很嚴謹的;其二,是依照黃瑜個人的觀點編撰此書的,從中可以分析出黃瑜對問題的看法。據傳聞,書中關於館閣諸事的《國子試魁》、《甲申庶吉士》等篇,就是黃瑜因材料不足而闕疑,一直沒有完篇,直到他的孫子黃佐在官方文書中找到相關資料,予以補充這才得以完稿。
黃瑜的此類文章文筆生動,情節曲折,對話精彩,己初具小說的雛形。並且,所著均為白話略帶文言體,工於描寫,由此可見,至黃瑜時我國明代的小說己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