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橋村
天津市東麗區萬新街下轄村
南徠大橋村被評為2011年度區級優秀基層黨組織。
南大橋村地處天津市東麗區萬新街城鄉結合部。南大橋村坐落於津濱大道和東南半環快速路交匯處。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13畝(其中:田726畝,地287畝)。
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9133.5畝。
其中經濟林果地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梨、桃子等經濟林果。
水面面積72畝,其中養殖面積40畝;草地100畝;荒山荒地560畝,其他面積1436.5畝。
全村共有1779人,其中農業人口554戶,1074人;非農業人口465戶,705人。
該村現有農戶279戶,鄉村人口1079人,其中男性548人,女性531人。其中農業人口1012人,勞動力704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656人,彝族378人,其他民族2人。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1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3萬元,有固定資產22.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5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7人。
徠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23人。
隨著天津市農村城市化的步伐,南大橋社區黨總支審時度勢,抓住機遇,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強農輔農,以商輔農,築巢引鳳,走出了一條創新的發展之路。七一前夕,南大橋社區黨總支被評為2011年度區級優秀基層黨組織。
近幾年,南大橋村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經營廠房租賃以及店鋪出租,先後引進了長美鞋業、成湖鞋業等韓國知名製鞋企業,村集體經濟實力實現快速增長。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的上馬給社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7月,北京居然之家天津店項目正式落戶南大橋,每年近5000萬元的租金收入使南大橋的發展建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隨著經濟的發展,南大橋社區致力改善群眾生活,讓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南大橋社區分為五個自然片,隨著農村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經過拆遷和市政道路綜合整治,已完成3個自然片的改造,村民開始向市民轉變。為了讓群眾安居樂業,村委會出資對社區居民進行相關就業培訓並安排其就業,幫助村內適齡人員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村裡建立的醫療救助基金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社區黨總支結合實際,決定自2010年起開始,實行農業資格人每人每年2萬元,非農業資格人每人每年1萬元的新的福利政策,並將逐年遞增。
該村2010農村經濟總收入10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5萬元,佔總收入的22.5%;畜牧業收入120萬元,佔總收入的1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39頭,肉牛105頭,肉羊217頭);漁業收入7萬元,佔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13萬元,佔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652萬元,佔總收入的62.3%;工資性收入19萬元,佔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15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3人(占勞動力的15.9%),在省內務工112人,到省外務工11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主要銷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
該村委會民風淳樸,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當地的村民喜愛民間傳統藝術---手工刺繡、彈弦子、跳左腳舞歌舞等,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有27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79戶通電,有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4戶(分別佔總數的81%和66%)。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摩托車2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0畝,有效灌溉率為35.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6戶;建有小水窖11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60戶。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9人,占人口總數的15.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6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6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684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94人,距離共和鎮中學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人,其中小學生87人,中學生3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該村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進行村容村貌整治、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