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太廟的結果 展開

太廟

中軸線申遺確定的14處遺產點之一

太廟(theAncestralTemple),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天安門東側,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面積13.9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並正式對社會開放。

太廟共有三重圍牆,由前、中、后三大殿構成的三層封閉式庭院,是紫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已劃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保護緩衝區內,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與紫禁城同時建成,歷經明清兩朝,是中國現存較完整的、規模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築群。

1957年,太廟被北京市文物局列為第一批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太廟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太廟始建,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與紫禁城同時建成。
明弘治四年(1491年),太廟的後殿建成。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朱厚熜將太廟一分為九,改合祀制度為分祭,設九廟分別供奉歷代祖先。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太廟中的九廟有八廟被雷火焚毀。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太廟中被雷火焚毀的八廟重建,恢復了“同堂異室”的合祀制度。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福臨將太祖、太宗等神牌由盛京太廟移至北京太廟供奉。
民國十三年(1924年),太廟由清室移交北洋政府,改稱和平公園並對外開放,后關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太廟改歸民國政府內務部。
民國二十年(1931年),太廟由故宮博物院接管。
1950年5月1日,太廟改名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8月4日,太廟進行修繕,暫停開放。
2007年6月9日,太廟修繕竣工,恢復向社會開放。
2018年,太廟完成全部73戶居民住戶的騰退工作。
太廟
太廟

建築特色


太廟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13.9萬平方米,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有三重圍牆,均為黃琉璃瓦頂紅牆身。牆內主要建築均為坐北朝南,廟內主體建築為前殿、中殿、後殿,在第一道紅牆的西牆上有西向大門兩座,南邊的一座稱太廟街門,北邊的一座叫太廟右門,距故宮闕左門不遠的東面為太廟西北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在第一重院內的東南角有犧牲所,此所的西側建有六角井亭。天安門與端門之間,有東、西兩廡各26間,東廡之中者為太廟門,坐東朝西。在第二重院牆內正門為三開間的琉璃磚門,左右各一門。過琉璃磚門有玉帶河,河上有七座單孔漢白玉石橋,橋北有兩座六角井亭。內院正門五間,原列有鍍金、鍍銀鐵戟120支,故又稱戟門。戟門正中三間為三座大門,黃琉璃筒瓦廡殿頂,中有漢白玉石雕御路,分別雕有“二龍戲珠”、“獅滾繡球”、“海水江涯”。戟門正北,即為前殿。中殿在前殿的北面,又稱寢宮。後殿位於二重院落的最北側。在中殿、後殿間有一紅牆,牆上有琉璃磚門五座,均為黃琉璃瓦歇山頂。後殿後檐的兩側,各有隨牆角門一座。其北為一狹長院落,構成太廟的第三重院牆。

主要建築

戟門正北,即為前殿,又稱大殿、享殿,西闊11間,進深4間,面積約2240平方米,明間之上的兩層檐間木匾書滿、漢文豎寫“太廟”,樑柱外包沉香木,其它構件均為金絲楠木,整個大殿建在漢白玉須彌座上。前殿是供奉皇族祖先牌位的地方,每當歲末、登基、大婚、凱旋、獻俘等大典,皇帝、王公都要到此祭祀。前殿有東、西配廡各十五間,東配廡旁有大燎爐一座,西配廡有小燎爐一座,均為焚祝、帛之用。東、西配廡均為黃琉璃筒瓦歇山頂,殿式作法。
● 中殿
中殿在前殿的北面,又稱寢宮,為黃琉璃瓦廡殿頂,面闊九間,左右都有配殿各五間,為收藏祭器之場所。
● 後殿
太廟祧殿
後殿位於二重院落的最北側,為黃琉璃瓦廡殿頂,面闊九間,左右都有配殿各五間,為收藏祭器之場所。
● 小金殿
小金殿位於太廟東南犧牲所正門北側,琉璃瓦仿懸山頂的正式建築,下為石基,中為青磚砌牆,外敷紅牆。殿東西面寬5.2米,南北進深長6.08米。牆很厚,室內東西寬3.6米,南北進深4.5米,面積16平方米。殿門前有一個小院,東西寬5.2米,南北進深2.48米。
太廟
太廟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2007年6月9日,北京市在太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身邊――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展覽”。
2015年4月17日,“知古鑒今——《資治通鑒》大型展覽”在太廟舉辦。
2016年1月13日,“文明的迴響(第一部):穿越敦煌”大型藝術展在太廟開幕。
2020年9月16日,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匠心獨具——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2020年宮廷金魚特展"在太廟開幕。

價值意義


太廟又稱為皇帝的"宗廟",國家的"大廟"是古代皇帝祭祀遠祖、近祖的地方,有時候也是國家面臨重大抉擇進行祭祀禱告的場所。太廟之內收錄著本朝皇帝的神位,從開國之初到現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認作是一個朝代的"記錄史冊"。隨著國家的滅亡,前朝的太廟大多都被焚毀,能夠留下來的也寥寥無幾,正因如此,其歷史價值才尤為珍貴。太廟建築不僅反映了一個時代輝煌的營造技藝,還是較完備的禮法建築之一。中國古代太廟的形成不僅僅是隨著建築技術的提高規模變得宏大,構件變得精細的結果,其蘊含的禮制思想更是太廟建築的靈魂所在。

保護措施


1957年,太廟被北京市文物局列為第一批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太廟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太廟進行消防、避雷、報警設施的維修。
2006年,太廟大殿區古建進行修繕。
太廟
太廟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天安門東側。

開放時間

08:00-20:00

門票

票價2元/人(老年人憑證免門票)。

交通路線

乘坐北京公交1、2、10、20、52、59、99、120路或北京地鐵1號線等,在天安門東站下車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