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前身是皇室太廟,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萬曆和清徠順治、乾隆年間都曾重修、改建,是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解放后,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把太廟改為勞動人民文化宮,交給北京市總工會作為工人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並於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正式開放。所以,郭沫若同志作詩說:“昔為帝王廟,今作文化宮。”
文化宮園景
辛亥革命后,當時按照"南北軍代表"制定的"清皇室優待條件"規定,城內宮殿壇廟等應歸國家來管理,但包括太廟在內的,一直到1914年,才將三大殿以南部分歸當時的北洋政府所管,不久,社稷壇改造為中山公園。中山公園開闢南大門時,為了對稱,也在太廟南牆上開了一座門,即今天文化宮的正門,但是當時一直沒有開放。
1924年皇帝溥儀被趕走後,太廟開闢為"和平公園",不久又被改為"故宮博物院分院",向遊人售票開放。當時的人很少。只有參天古柏,灰鶴飛翔,寂靜無聲。
勞動人民文化宮簡介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優美典雅的環境吸引著眾多的遊人,藝術和教育培訓造就了大批人才,各種藝術演出和展覽也久負盛名,各種娛樂健身項目雅俗共賞,是休閑娛樂的極好去處,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成立,作為建國后的重大歷史事件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
內景
1988年1月太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徠1998年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被全總評為全國示範工人文化宮。2002年3月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被評為北京市一級公園,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榮獲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文化遺產日組織獎。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自成立以來,成為首都乃至全國職工文化活動的中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培養了大批各方面人才。同時,作為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的重要場所,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文化宮正將太廟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且富涵文化價值的學校和樂園。
線路1:從白石橋出發,乘坐319(原320支)(北京西站-西苑),乘坐717(菜戶營-東北旺鄉),乘坐727(北京西站-清河營村),乘坐727(北京西站-清河營村),在木樨地換乘地鐵一號線(蘋果園-四惠東),抵達天安門東.約11.74公里。
線路2:從白石橋出發,乘坐320(北京西站-西苑),乘坐特6(北京西站-韓家川南口),從北京圖書館出發,乘坐827(北京西站-善各庄),在軍事博物館換乘地鐵一號線(蘋果園-四惠東),抵達天安門東.約14.56公里。
線路3:從白石橋出發,乘坐特5(北京南站-香山東路),在軍事博物館換乘地鐵一號線(蘋果園-四惠東),抵達天安門東.約13.91公里。
線路4:從白石橋出發,乘坐105(白石橋-天橋),乘坐808(北宮門-石佛營),在西單換乘地鐵一號線(蘋果園-四惠東),抵達天安門東.約12.16公里。
2021年6月23日,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官網發布公告,為配合周邊地區活動需要,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將於2021年6月26日13時止票,14時閉園;並自2021年6月27日至7月1日暫停開放。7月2日正常開放。請廣大市民、遊客提前做好行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