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天生洞

沾益八景之一

徠天生洞原名仙人洞。

建設背景


天徠生洞位於曲靖市的西平鎮,是珠江源頭的第一座城市,原為沾益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滇東古老的重鎮之一。鎮西北約4公里的天生壩,四面環山,中有小湖,現名牛過河水庫。旁建自來水廠,西平鎮的用水,全靠這裡供給。東面山坡上,青松茂密,與小湖相映,顯得秀逸幽靜;湖距村落較遠,四周耕地亦少,更增添了這裡的山野氣息。湖西緩坡上,有一溶洞,名為天生洞,近年來已成為知名的遊覽區。
沾益天生洞
沾益天生洞

歷史沿革


天生洞據光緒《沾益州志·古迹》載:上村仙人洞,“石樓佛像,宛然仙景,其深不知所底,與天生壩者同名。”乾隆六年(1741年)郡人王宇謨等,據當地老百姓的介紹,進入其中遊覽,目睹洞中奇觀,著有《仙人洞記》。據說,當時天生壩還有寺,從“風動經文翻貝葉,僧傳衣缽繼蓮峰”的詩句看,當是佛寺,今已無存。附近的“天生瀑布”,曾被列為沾益八景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和旅遊事業的發展,政府投資開發,闢為遊覽點。天生洞共有三層,洞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移步換景。有的如橫卧的東方巨龍,有的像飛流直下的銀河,有的象無邊的原始森林,有的又象東海龍宮……

景區特色


天生洞奇異的是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都交匯在精華地段——夢幻迷宮處。第一層:主要有兩個景區。進洞不遠,便是益州太守曾經飲酒作詩的“飲酒廳”。“萬年靈芝”、“迎客松”、“南天一柱”等景色令人眼花繚亂。第二層:洞內鐘乳石肉紅透明色,有三個主景區,第一個景區是版納風情:由“版納蕉林”、“熱帶密林”、“大象戲胖娃”、“東海神龜”等組成;第二個景區是“烏蒙磅礴”;第三個景區是麒麟仙子宮。“妙音洞”,堪稱天生洞一大奇觀,洞頂鐘乳石弔掛,洞底石筍叢生,擊之能發出妙音。音樂工作者找到了一組完整的音階,演奏出了《國歌》、《綉荷包》、《阿細跳月》等歌曲。中央電視台以“雲南第二奇觀”對天生洞妙音洞作了專題報道,引起了海內外遊客的極大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