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瘧

勞瘧

勞瘧,因瘧疾日久而使身體虛弱,將成虛勞,又稱“瘧勞”。或因多病勞損,氣血兩虛而患瘧疾,均稱勞瘧。其特點為微寒微熱,或發於晝,或發於夜,氣虛多汗,飲食少進,或停止發作后遇勞即發。

簡介


● 英文名稱:Taxation Malari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久瘧,經年累月,名曰瘧母,又名勞瘧,不宜十分攻之,所謂久瘧不治者是也。(《證治要訣·瘧寒熱》)

名詞解釋


● 以瘧疾日久不愈,稍勞即發,或瘥后複發,寒熱時作,面色㿠白,倦怠嗜卧,頭目眩暈,或脅下結成痞塊,觸之可得,舌淡胖,脈細弱等為常見症的瘧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勞瘧一般指瘧疾遷延日久,遇勞則發的瘧疾,或久瘧不愈,脅下結成痞塊,此即《金匱要略》所稱之瘧母。

臨床表現

● 瘧疾遷延日久,遇勞則發,寒熱時作,倦怠乏力,短氣懶言,納少自汗,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淡,脈細無力。一派虛勞之象。

病因病機

● 瘧邪的發生主要是因感受“瘧邪”,伏於半表半里之間,內搏五臟,橫連募原,出與營衛相搏,正邪相爭則瘧病發作;至正勝邪退,與營衛相離,瘧邪伏藏則發作停止;當瘧邪再次與營衛相搏時,則再次發作。瘧邪久留,耗傷氣血,遇勞即發,即為勞瘧。久瘧不愈,氣機郁滯,血行不暢,痰濁瘀血互結於左脅之下,形成痞塊,觸之可得,即為瘧母。

治法方葯

● 勞瘧,病情遷延日久,耗傷氣血。治療之法“不宜十分攻之”,一味祛邪截瘧容易進一步損傷正氣,因此勞瘧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代表方劑何人飲,益氣養血,扶正祛邪。其中兩位君葯,何首烏、人蔘,均為補益之劑,何首烏又專解毒截瘧之功。

生活經驗

● 勞瘧病程遷延,更應當做好護理工作。注意冷暖適宜,多飲開水,惡寒時加衣蓋被,發熱時減去衣被。汗出較多時,注意及時擦乾,更換衣物,避免風吹。
● 發作間歇期可適當戶外運動,避免過度勞累,減少發作頻次。
● 補充營養應進食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粥、瘦肉、豬肝、紅棗等,注意休息,調整心態,促進疾病的恢復。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