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茶

蒿茶

蒿茶,地上莖直立,無毛,花期常呈紫紅色。

葉下部葉花時枯萎;中部葉密集,葉片羽狀深裂,長10一12厘米,寬約為長度的一半,側裂片1—2對,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中部以上有較規則的銳尖鋸齒,基部漸狹而成楔形的短柄,正面無毛,背面密被白色薄茸毛;上部葉三裂或不裂成線形。

花頭狀花序近鐘形,長2.5—3毫米,直徑2—2.5毫米,有短梗,直立或稍下傾,多數集成狹長的復總狀花序;有線形苞葉。總苞片約4層,外層卵形,黃褐色,被短綿毛,內層邊緣寬,膜質。花黃色,外層雌性,內層兩性。

基本介紹


歷史記載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記載:萎蒿“氣味甘無毒,主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飢、久服輕身、耳聰目明、不老”。
自古以來,蔞蒿都是江淮地區民眾在荒年,青黃不接之季的度命之物,宋代詩人蘇東坡即有“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名句,食蔞蒿之習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