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

天津醫院副院長

王捷,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是天津醫院副院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十五屆骨傷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醫學會第七屆骨科分會委員,天津市醫學會第一屆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委員。

人物介紹


中共黨員,現任天津市天津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十五屆骨傷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醫學會第七屆骨科分會委員,天津市醫學會第一屆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委員,天津市醫學會第一屆健康管理分會委員,《天津醫藥》雜誌第六屆編委。
2003年榮獲天津市“十五”立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天津市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天津市衛生局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8月被授予“天津市優秀援藏幹部”稱號。
王捷[天津醫院副院長]
王捷[天津醫院副院長]
王捷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在天津醫院從事骨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在骨科臨床工作中,治療各種新鮮、陳舊及感染開放骨折、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質疏鬆症等為特色。尤其對骨盆、髖臼骨折、多發骨折、複雜關節內骨折、大段骨與軟組織缺損、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應用傳統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四肢長骨骨折及感染性骨折,並取得良好的療效。

學術作品


在《中華骨科雜誌》等醫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臨床骨科學》、《現代骨傷科學》等三部專著的編寫工作。他與天津大學合作的“復相陶瓷小球骨水泥治療干骺端骨折的基礎研究”等課題分別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衛生局科技基金資助。
2003年和2007年分別到瑞士、香港學習骨科和康復,2008年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醫院管理。
王捷 瀋陽化工研究院 測試中心主任
一位以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為己任,在我國安全性評價研究領域實現歷史性跨越,率領研發團隊創造一個又一個第一的帶頭人——他就是瀋陽院安全評價中心主任、中化集團高級專家王捷同志。王捷同志1954年出生,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同年分配到瀋陽院安評中心工作。近30年來,他堅守在科研一線,攻堅克難,頑強拼搏,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他所負責的安評中心先後獲得了“化學工業農藥安全評價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瀋陽新葯安全評價研究中心”、“國家環保總局新化學品物質測試資格”、中國“農藥良好實驗室規範實驗室”。王捷本人1999年獲得國家科技部跨世紀拔尖人才稱號;2010年榮獲中化集團勞動模範。現兼任亞洲毒理學會理事、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
一、在人生價值選擇上,王捷是這樣回答的:“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瀋陽院,不建成中國最好的安全評價機構我決不罷休”
安全性評價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它的主要任務是對農藥、醫藥和其它精細化學品進行安全性評價研究,通過對各類實驗動物的各種試驗研究,確認化學品對動物的毒性作用、生殖影響、有無致癌性以及對環境生態的危害,為保障人體健康、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是各類化學品在實現產業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直接關係著人們的食品安全、用藥安全和環境安全,是其第一道安全屏障。1987年,王捷被組織上派往日本進修學習半年,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吸取國外專業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利用業餘時間歸納整理出了數十萬字的實驗數據和學習體會,接受了大量先進的GLP管理理念。
王捷進修結束時正趕上出國熱,同時瀋陽院也處在歷史上經濟最困難時期,國內許多同事紛紛離開瀋陽院,不少人移民到了國外。但王捷卻說:“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瀋陽院,不建成中國最好的安全評價機構我決不罷休”。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王捷堅定地選擇與瀋陽院共克時艱,他用實際行動對人生價值作了最好的詮釋。
二、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王捷是始終堅持這樣做的:“勇於拼搏,精益求精,甘於付出”
安全評價專業的特殊性,對工作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僅靠一時的衝動和短暫的激情是不行的,必須能吃苦、善鑽研、有韌勁、肯付出。1989年,安評中心接受了一項農藥新研製品種的大鼠兩年慢性致癌聯合試驗,這是我國第一個在動物實驗全封閉屏障系統條件下進行的此類試驗,在當時尚屬於我國同類空白科研項目。這項試驗最大的難度就是要在長達兩年的試驗期間內保證實驗動物不受任何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每天採集大量的科研試驗數據,最終用來綜合評定藥物的安全性。由於周期長、風險大、技術標準高,誰都不敢做。歷來富有挑戰精神的王捷毅然承擔了這項研究,每天都穿著嚴實的無菌服在屏障系統內進行試驗。枯燥乏味的重複操作以及與外界環境的隔絕,使一些同事難以堅持,紛紛離開了崗位,只有王捷和另外兩個夥伴堅持了下來。安評中心地處瀋陽郊區,當時交通十分不便,為了確保實驗質量,即使在氣候惡劣交通中斷的情況下,他依然步行幾十里去上班,實驗緊張的時候,他就在試驗台上鋪上被褥睡在實驗室里,甚至常常連午飯都顧不上吃,用忘我的精神和科學態度對待試驗。此項目199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內外同行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王捷同志一心撲在事業上,家裡的事兒基本靠不上他。1996年,他愛人在美國公出不幸遭遇了車禍,全身多處骨折,傷勢十分嚴重。王捷得知這個消息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馬飛到妻子身邊,按說此時他有充分的理由請假前去探望,可他冷靜下來一想,安評中心屏障系統的改造工程正處在關鍵階段,生怕自己離開後會給工程質量帶來影響。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做出了寧肯愧對妻子而不讓工作受影響的決定,最終忍痛沒有前去探望。王捷常說:“我們的工作雖然是面對動物,但直接關係到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一點都不能馬虎,家裡事再大,與工作相比就是小事”!正是憑藉他的這種思想境界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安評中心的科研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2005年,日本毒理學專家組對安評中心參觀考察之後感慨道:“沒有想到在中國還有這麼好的安全評價實驗室!”
三、在對事業的追求上,王捷是這樣說的:“我就不信邪,外國人能幹的,我們也一定能幹好,要做就做國內同行業第一、國際一流。”
為了打開國際市場,從1988年開始,王捷把目標緊盯在了通過國際GLP認可上。所謂GLP,就是“良好實驗室規範”的簡稱,目的就是按照GLP標準進行安全性評價試驗,得出科學、嚴格、高質量和具有可重複性的試驗數據。由於國際GLP標準要求高,過程複雜,就是一些發達國家想通過也要經過長期和充分細緻的準備。因此,有國外專家說:“中國的國企幹不了GLP!”。王捷卻斬釘截鐵地說:“我就不信邪,外國人能幹的,我們也一定能幹好,要做就做國內同行業第一、國際一流”。於是,王捷從強化管理入手,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對組織機構進行大膽改革,嚴格按照國際GLP標準進行科研管理和軟、硬體建設。為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20多年來幾乎沒有休過完整的節假日,被大家稱為“只爭朝夕做事的人”。
集團公司劉總裁指出:“安評中心的國際GLP認證不僅僅是為瀋陽院和中化集團做事,作為央企我們要為國家做事!”。劉總的話使王捷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時也使他深深感到了自己肩負的重任。GLP平台建設項目開工后,他每天很早就趕到工地現場,與工程技術人員交換意見,磋商工程進度,現場指揮設備安裝,確保工程按時高質量完成。
目前,安評中心的實驗設施達到了國內最為先進,甚至要好於國外同行的水平,建成了基本符合OECD GLP標準的大型安全性評價機構,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同時進行農藥、醫藥和新化學物質安全性評價試驗,以及進行農藥登記管理資料要求全套試驗能力的單位。近兩年,許多知名的國際化跨國公司紛紛來安評中心進行GLP調查,安評中心按照國際GLP標準已為國外十多家大公司完成了100多個品種、數量達1000餘個的安全性評價試驗。這是安評中心國際化的重要標誌,表明安評中心已經實現了國際GLP水平的跨越。
王捷刻苦鑽研、孜孜以求、樂於奉獻的精神,時時都在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目前,他正帶領他的團隊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