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公路

我國公路等級中的一種類型

三級公路是我國公路等級中的一種類型,位居二級公路之後、四級公路之前,在實際道路建設中運用廣泛,屬於最基礎重要的公路類型。

公路介紹


依山而建的三級公路
依山而建的三級公路
三級公路是一種路面等級較低的公路,在公路等級排名中位居第四,在四級公路之上、二級公路之下,主要功能是連接地方縣鎮鄉村、偏遠郊區或功能區域地點。三級公路的主要特徵是很少設中央隔離帶、限速較低,路線隨地勢起伏或轉彎的幅度比較大,橋隧路段較少,馬路中央一般設單黃線(二級公路中央通常塗雙黃線)。我國三級公路總里程在等級公路中所佔比例超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屬於最普遍的公路級別之一。

技術標準

三級公路
三級公路
三級公路為供汽車和非汽車交通混合行駛、以服務縣、鎮為主的幹線公路。雙向兩車道的三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車輛摺合成載貨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2000輛,四車道的為4000至6000輛,路基寬度在平原微丘地區為8.5至10.5米,在山嶺重丘地區為7.5至9.5米,最大縱坡8%,行車限速每小時30至60公里,正常使用年限為10年。

基本特徵

1、不設中央隔離帶,設單黃色實線為主、虛線為輔,特殊路段可增設簡易中央護欄或分道單向行駛;
2、保留大量的平面交叉路口,方便沿線居民近距離交流;
3、允許出現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等的混行情況;
4、最低車道數量要求為雙向兩車道,一般不超過雙向四車道;
5、兼顧效率與安全考慮,行車限速為30km/h-60km/h。

功能作用

三級公路是我國道路基礎建設中最重要的成員。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后,受限於當時的經濟和科技水平,我國無力也無需大規模修建高等級公路,所以三級公路成為那時溝通五湖四海的重要交通設施。三級公路的功能定位以服務縣鎮為主,在普通公路中起骨幹線路作用,連接全國各地星羅棋布的經濟行政中心和人口聚集地帶。
新世紀以來,我國加快了高等級公路的建設步伐,由眾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共同組成的國家高速路網已基本成型,三級公路的功能呈現多元化轉型。三級公路以其投資少、佔地小、技術低等優點在現代公路網中起不可或缺的補充作用。城市裡的大小次幹道、支路、高架路,高快速路的匝道、引道,通往企業單位、住宅商業、自然風景區的直接道路等都少不了三級公路。在地處山嶺荒原、總體人流稀少或整體貧困落後的農村郊區里,三級公路仍然占運輸主導地位。我國大多數縣道鄉道、穿越山區草原或通往偏遠城鎮的國道省道均以三級公路居多。
三級公路
三級公路

建設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出行需求增加,只要經濟、技術、環境等客觀條件允許,更多三級公路會被擴建升級成二級公路甚至一級公路;相應地,更多四級公路亦會改造升級成三級公路。例如,滇藏新通道里現有的丙察察公路是簡易砂土路,國家規劃改造為油麵三級公路。

缺點局限

人車混行、彎急坡陡、路面較窄、無中央護欄、安全係數低,不適合高速度、高密度、遠距離的汽車運輸。

收費問題

除跨省、自治區或其它特殊路段外,三級公路一律不收費。

對比


三級公路的整體寬度和筆直度、限速、彎度坡度以及總體通行能力等比四級公路高些,不如二級公路。

參見


• 二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