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達

劉尚達

劉尚達(1901—1985),字德三,三原縣魯橋鎮東里堡人,少時啟蒙於朱佛光,1919年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時加入“共進社”,創辦《貢獻》月刊,宣傳進步思想,1925年到延安四中任教,與王超北、呼延震東等從事革命活動,並代表延安地區參加了國民黨陝西省第一屆代表會,1927年到陝西省教育廳工作,1930年後相繼任教三原三中、三原女中、涇陽涇干中學、西安醫專等校,1945年加入民主同盟,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後任西安市文化局顧問、陝西省民盟常委等職。

人物簡介


劉尚達(1901—1985),字德三。三原縣魯橋鎮東里堡人。少時啟蒙於朱佛光。1919年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時加入“共進社”,在天津成立分社,創辦《貢獻》月刊,宣傳進步思想。1925年應李子洲之約,到延安四中任教,與王超北、呼延震東等從事革命活動,並代表延安地區參加了國民黨陝西省第一屆代表會。1927年到陝西省教育廳工作。

人物生平


1928年,劉尚達入北平大學戲劇系半工半讀,與同學張寒暉成莫逆之交。畢業后,他以話劇為武器,開展進步文化工作。1930年在三原省立三中任教時,創建了陝西省第一個話劇團——“雙星劇團”。1932年任陝西省民眾教育館館長,成立“民眾劇社”,演出了《一片愛國心》等劇目。翌年任教西安中山中學(后改二中)時,成立“二中課餘話劇團”,親自執導演出了《五奎橋》、《屏風后》、《巡按》、《偽君子》、《討魚稅》等進步劇目,並為綏遠抗日前線義演募捐。“西安事變”前夜,組織了大型愛國劇《鳥國》的演出,場面宏偉,參加演出者100餘人,其聲勢之大,轟動西北。劉尚達鼓勵張寒暉試為《鳥國》譜曲,激發了張寒暉的音樂創作靈感,舉世聞名的《松花江上》一曲即誕生在二中教員宿舍。劉尚達還參與了封子模在西安易俗社進行的秦腔改革活動,協助長安縣成立了“長安民眾劇團”,與張寒暉、周伯勛等人一起,開創了台詞國語化和男女同台演出的新局面(以前台詞為陝西方言,女角由男性扮演),並培養了張雁、寇嘉弼等陝籍電影工作者。同年,劉尚達與楊明軒、李壽亭等人秘密組織了“西安教育界抗日救國大同盟”,並公開組織“西北教聯”,執筆撰寫《國難教育》的社會教育部分。“西安事變”后,復任陝西民教館館長,大力開展抗日宣傳工作。1942年後,相繼在三原女中、涇陽涇干中學及西安醫專等校執教。在涇干中學任教期間,曾組織“青年劇社”,演出大型話劇《萬世師表》,轟動一時。建國初期,擔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此後歷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員,市文教局副局長,市文化局副局長、局長,市文聯主任,市文化管理委員會主任,市電影戲劇協會主任等職。1957年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平反后,任西安市文化局顧問、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198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