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炮
燒炮
燒炮,即燒爆竹,簡稱燒炮,是嶺南歷史悠久的民間風俗之一,在嶺南地區一直沿襲,場景熱鬧非凡。是當地祭祝祈年,期望新年豐調雨順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燒炮聲除舊迎新。燒炮的儀式內容豐富,爆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與驅逐鬼怪。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爆竹初源於迎神與驅逐鬼怪,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人們為了酬謝神恩,就在祖廟門前舉行盛大的慶典儀式,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燒炮。番禺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對燒炮有過詳細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燒炮的地域範圍不斷擴大,燒炮的時間,內容、形式都有很大變化。逐漸演變成如今人們祈福求財,感懷清平盛世的一項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燒炮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燒炮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燒炮以示慶賀。
燒炮
點炮手開始攀上炮台點炮。燒炮的器具用生鐵鑄成,筒狀筍形,外有節環,高約七寸左右,是民間喜慶鳴炮助興的主要工具。筒內塞滿火藥,上面放置一個特製的鐵環,是為“炮膽(炮頭)”。炮引點燃后,火炮“轟然”一聲把炮頭沖飛,飛到半空然後墜落地面。燒完煙花之後,人們就一擁而上,奮力拚搶,謂之“搶頭炮”。執到炮頭者只要攜炮跑回,拜倒在台前的神位前,即算大功告成。場上百十名精壯漢子你爭我奪,搶炮過程極為激烈,場面頗為驚心動魄。
燒炮搶炮儀式后,執到炮者把炮請回家去供奉。是夜,往往大擺筵席,以示慶賀。下一年燒炮活動的經費,由本年的各方人士捐贈所得。獎金由村專門的負責人代為保管一年時間,到時還得本利歸還。也以此彩金作本,廣置產業,以本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