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余永富的結果 展開
- 選礦工程專家
- 烈士
余永富
選礦工程專家
余永富,1932年生,河南南陽人,1956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選礦系,1956年分配到長沙礦冶院工作,現任長沙礦冶院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永富院士長期從事難選紅鐵礦、大型多金屬共生礦及稀有金屬選礦研究,在武鋼大冶混合型鐵礦(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鐵礦石選礦新工藝新設備研究,包頭白雲鄂博大型多金屬礦弱磁―強磁―浮選回收鐵、稀土礦物選礦新工藝研究,河南舞陽鐵礦及首鋼秘魯鐵礦選礦研究等工作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選礦生產關鍵技術難題。
余永富(1932.9-)男,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人,中共黨員,中國選礦工程專家。
1956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選礦系,1956年分配至長沙礦冶研究院工作。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學會理事。歷任冶金部長沙礦冶研究院(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冶金部長沙礦冶研究所)選礦室助理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長沙礦冶研究院教授級高工,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濟南大學等兼職教授;1986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余永富院士。先後取得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十餘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主持武鋼大冶鐵礦混合性(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鐵礦石選礦工藝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針對包頭白雲鄂博鐵、稀土、鈮、多金屬礦山進行了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研製完成弱磁—弱磁—浮選綜合回收鐵、稀土選礦工藝流程;使包鋼的選礦問題得到基本解決,被列為1992年全國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並在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包鋼現流程鈮的回收利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鞍山貧赤(磁)鐵礦選礦新工藝新藥劑新設備研究及工程應用”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鞍山貧赤(磁)鐵礦選礦新工藝新藥劑新設備研究及工程應用”獲2003年度冶金科技進步(冶金部)特等獎,並在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產鐵精礦提鐵降硅系統研究及工業生產實踐”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論文近100篇。
余永富院士在1985-1997年間,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冶金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獎6項,其中“包頭白雲鄂博大型多金屬礦弱磁-強磁-浮選回收鐵、稀土礦物選礦新工藝研究”1992年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86年被評為湖南省勞動模範,並獲全國總工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被評為湖南省特等勞動模範,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這位被我國冶金界稱為“選礦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過去40多年中曾從事過湖北大冶、河南舞陽、福建鐘山、包頭白雲鄂博等鐵礦選礦工藝流程的研究,在紅鐵礦、多金屬共生礦及稀有金屬礦等選礦領域,取得了多項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他主持的武鋼大冶鐵礦混合性鐵礦石選礦工藝研究,研製了“弱磁選—強磁選新工藝”,按這個流程建成的生產線投入使用后,年處理混合鐵礦石能力達200萬噸,前4年就贏利2100多萬元。他參與主持研究的“包鋼鈮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及產品開發與應用”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還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96年獲“湖南科技之星”榮譽稱號。但是,他沒有陶醉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仍然堅守在選礦試驗現場,並在包鋼鈮資源選礦新工藝和雙提一降(進一步提高鐵精礦品位、回收率,降低雜質含量)的科研攻關取得新的突破,使白雲鄂博的選礦技術呈現出更光明的前景。並撰有《武鋼大冶鐵礦的提高鐵精礦品位提高回收率實驗研究報告》、《白雲鄂博氧化礦弱磁—強磁—浮選綜合回收鐵、稀土工業分流試驗》等論文、研究報告數10篇。
中國稀土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學會理事,中國礦業聯合會高級顧問,中國鋼鐵協會礦山技術委員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