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村

雞村

雞村位於南梧路與邕武路交界,國民時期因其地形像只雞而得名。其名沿用至今,其中大部分都是為躲避戰亂而遷移南寧,來自平南,藤縣,容縣,玉林等大部分講玉林口音的玉林話,小部分是講平話,至今已有四代歷史!

徠雞村有10個村民小組(隊),其中具體又分為,2.8.3.9隊叫大雞。1.7隊叫小雞。5.10隊叫二唐坡。4隊叫長嶺陂。6隊叫四方嶺。

行政區劃


雞村
雞村
雞村
雞村
雞村
雞村
雞村位於南梧路與邕武路交界,有10個村民小組。全村794戶,3236口人,面積5平方公里,人均收入3450元,剩餘勞動力300餘人。黨員43名,其中,50歲以上8人,35歲以下6人。外來人員將近8萬。
村兩委班子由8人組成:村兩委班子成員8人,支部成員3人,村委成員5人。近年來,村兩委按照科學發展觀、“314總體部署”、“1595戰略”等宏觀政策要求,結合本村實際摸索科學的發展路子,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村兩委班子積極貫徹落實基層黨組織聯繫群眾“三項制度”,認真完善“三薄兩單”,同時還配套設置了“黨務政務村務公開欄”,“零距離訪談室”等,把為民辦事真正落到實處。
在雞村發展的戰略部署方面,村兩委一貫重視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不斷規範村務管理,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維護地區的社會政治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是促進我村全面和諧發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之義。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從本村實際出發,以服務廣大村民為宗旨,從各方面切實加強我村民主法治建設,按照上級相關要求,初步形成了“村級組織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規範完備”、“法制教育紮實有效”、“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強村黨組織及兩委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
雞村以服務村民為根本宗旨,結合當前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三項制度”,切實加強黨組織及兩委自身建設,確保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建立了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委為主導、各小組成員為主體的村組織體系。
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雞村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一方面不斷加強自身理論建設,利用村圖書館及遠程教育室定期對黨員幹部開展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村黨組織及村兩委服務廣大村民的水平。
二、規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務公開制度。
按照“民主管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雞村不斷規範民主管理制度,合法產生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規民約,同時在民主選舉、民主評議、民主決策等方面都切實做到按制度按規章辦事。
按照相關要求,雞村定期召開村民會議及村民代表會議,通過此類會議,對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實行民主決策,切實落實“一事一議”制度和決策責任追求制度。在財務方面,實行定期審計和定期公開,確保村民對村社財政情況的知曉度。對於村幹部的管理,實行民主評議,落實獎懲及責任追究制,確保村幹部服務人民群眾的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和村民對於幹部的滿意度。
三、法制教育紮實推進,村民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
按照“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雞村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並採取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及法制教育,切實提高村民知法守法意識。在“法進家庭、法進村戶”的活動中,雞村的計劃生育工作搞得有聲有色,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在民眾中廣泛宣傳計劃生育相關法規政策,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生育觀。
四、發展經濟、促進和諧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雞村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同時,還十分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不斷健全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落實養老扶幼、扶貧助殘等工作,給予村低保戶、特困殘疾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特別的幫助和關懷,進而確保了雞村社會和諧。
徠總的來說,通過村基層黨組織及兩委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以及廣大社員的積極配合,雞村在“村級組織”、“民主制度”、“法制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時,進一步總結經驗,發揮優勢,同時也尋找到需要改進之處,以便進一步加強我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雞村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教育事業


南寧市興寧區雞村有兩所小學。第一小學是一公辦小學,位於南梧路小雞村內。雞村第二小學,位於邕武路。現有一至六年級十二個教學班,校園環境整潔、幽雅,實現了凈化、硬化、綠化。
學校以"為了一切孩子"為辦學宗旨,積極營造"規範促發展的養成教育"氛圍,深入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開全學科、開足課時。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管理規範,治學嚴謹。學校具有"團結、勤奮、文明、創新"的校風,"嚴謹、博學、敬業、愛生"的教風,"守紀、尊師、創新、拼搏"的學風。學校高度重視師資力量的建設,內強素質、外強形象,建設了一支團結向上、敢於拼搏的教師隊伍。我校的教育教學碩果累累,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辦學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學校評為了南寧市"綠色學校"、"無毒學校"、"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家長學校",興寧區"德育先進學校"。